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舉措,是中共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務。當前,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基本完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但對標中共中央相關檔案精神,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仍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民進中央針對這一現象提交提案,建議進一步最佳化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建設美麗中國。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進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接受採訪時表示,國家公園是重要的自然保護地型別,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國家代表性和全民公益性的理念,加強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保護,以實現國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傳承的目標。健全國家公園保護制度是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重要內容,有利於科學合理地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對於新時代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強化自然保護地的高效管理,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王毅認為,我國國家公園的體制試點建設基本完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工作也取得階段性成效,但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是法律法規的頂層設計缺位。《國家公園法》和《自然保護地法》目前尚在起草和研究過程中,相關法律法規的制修訂缺乏統籌。破解國家公園體制建設和自然保護地整合最佳化等體制改革的重點難點問題還缺乏目標明確、措施合理的解決路徑。
二是管理機構主體缺失。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是綜合性改革事務,尚缺乏實體化的國家公園管理機構,自然保護地、國家公園的統籌管理仍未到位。相關職能部門缺乏宏觀統籌授權,難以對各類自然保護地的空間、職能進行實質整合。傳統的行業管理模式難以彰顯國家公園的國家代表性。
三是試點考評及整合最佳化體制不完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部分評估考核揭示問題不足,各試點區體制建設成效差異大,一些評估存在走過場的現象。自然保護地整合最佳化工作多停留於空間層面,甚至有形無質。此外,缺乏配套體制保障,空間和機構的整合未能與職能整合同步進行。
四是權責關係未理順。關於自然保護地的人地關係、央地關係、土地權屬等基本問題未理順,各類自然保護地的空間規劃、行政審批、行政監督等職能均由屬地政府行使,國家公園主管機構職能發揮受到影響,行業監管不足。
為此,他提出以下建議:
一、完善自然保護地法治體系,堅持依法設立國家公園。重視綜合性法律的全域性性、統領性地位及國家公園設立的緊迫性,優先並強化綜合性立法部門在《國家公園法》起草過程中的牽頭和指導作用。立法過程中打破部門行業壁壘,鼓勵多方參與,完善國家公園退出機制等制度設計。同時,統籌制修訂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自然保護地立法體系建設的路線圖,協調推進《自然保護地法》及相關法規的編制程序。
二、成立專門的國家公園管理局,建立統籌協調機制。統籌自然保護地與國家公園管理體制,重組設立實體化的國家公園管理局,作為獨立的國務院直屬機構,承擔國家公園和各類自然保護地改革和管理的日常工作。建立中央或國務院層面建立統籌協調機制,破解跨部門、跨區域的統籌協調難題。
三、完善國家公園評估機制,穩步推動自然保護地整合最佳化工作。在《國家公園法》正式頒佈之前,由中央深改委牽頭出臺嚴格規範國家公園設立程式的指導性檔案。建立國家公園科學支撐和決策諮詢機制,開展國家公園建設和管理的獨立第三方評估,確立先試點後建設的常態化執行機制。在自然保護地整合最佳化方面,加強體制建設,堅持空間、機構和職能三位一體。出臺自然保護地整合最佳化指導意見,授權相關機構統一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尊重區域資源、人口、土地等因素的差異性,因地制宜、求同存異,確立“十四五”期間整合最佳化工作的路線圖和優先序,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整合最佳化落實方案。
四、釐清相關機構的權責邊界。明確賦予國家公園管理機構統一執法權,適當增加主管機構人員編制,強化管理統籌能力。設立國家公園財政專戶,保障日常管理和運營經費,提升國家公園主管機構資金許可權。最佳化國家公園主管機構和行業主管部門、地方政府之間的權責關係,按自然資源“兩個統一”原則劃分相關職能。
五、加快配套制度建設,加強國際合作。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等相關制度建設,重視基於自然解決方案的主流化工作,併為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科學評估後的混合用地支撐,不斷提高碳匯質量和能力。探索中國特色的自然保護地治理體系建設,不斷總結經驗,並透過加強國際合作,分享中國的最佳實踐。針對跨境敏感地區的國家公園或自然保護地設立,應在審視評估和相互協商基礎上經過特別程式進行,並探討建立跨界自然保護地區的可行性。
自然保護地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載體之一,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美麗中國的重要象徵,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居於重要地位。最佳化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必將會對最佳化國土空間格局、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護生物多樣性、儲存自然遺產、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和應對氣候變化等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多重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