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3月8日,來自河北的全國人大代表、唐山市截癱療養院院長楊震生亮相“代表通道”並接受記者提問。他說,曾有醫學專家預言唐山大地震截癱者生命極限不會超過15年,然而45年過去了,在抗震精神的鼓舞下,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在截癱療養院全體工作人員的悉心照料下,尚有758人健康地生活著,休養員們自強不息,實現了自己人生價值,活出了精彩人生。

現實的佐證鮮活而豐滿:58歲的李冬梅,在輪椅上堅持著自己的“體育夢”,獲得了39枚金牌;退伍軍人姚翠芹,已先後出版了五本書,創作了100多萬字的文章;熱愛音樂的付平生,組建殘疾人藝術團,廠礦、社群演出忙……

楊震生自己的故事也十分精彩,他在唐山大地震後兩個小時出生,是廢墟上出生的第一個孩子,父母期待“震後新生、生生不息”。幾十年來,他和他的城市從沒向命運低頭,終獲新生。

這也是這座英雄城市的寫照。45年來,不僅截癱療養院的休養員們奮力向前,整個唐山也勵精圖治,浴火重生,按照“三個努力建成”目標,,爭取“三個走在前列”,如今的唐山轉型升級、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成為了煥然一新的現代都市。

“十三五”時期,唐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兩個翻番”,繼續保持全省首位;產業結構調整邁出大步伐,成功入選全國首批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受到國務院通報表彰;唐山港躋身世界大港行列,曹妃甸濱海新城已具雛形,南湖和開灤國家礦山公園聯合建立5A景區透過國家景觀質量評審,城市美譽度大幅度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著這座英雄的城市和這裡英雄的人民。2016年7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唐山市視察時強調:“在同地震災害鬥爭的過程中,唐山人民鑄就了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我們今天要繼續弘揚抗震精神,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如今的唐山地震遺址公園紀念牆,記錄著歷史的傷痕,也鐫刻著不屈的抗震精神。這種精神留駐在唐山人心中,也深植於中國人心靈深處。45年過去,從廢墟之上、危難之時迸發出的精神力量,穿越時空,照亮未來。

“十四五”規劃已開啟,有了新任務、新目標,前進道路依舊有困難與挑戰,只有繼續弘揚抗震精神,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跨過溝溝坎坎,越過高山險灘,從而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歷史、無愧於人民新業績,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11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省商務廳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