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何慶——
建立定期增編機制
破解基層消防救援力量不足難題
●根據我國人口總數及地域實際,科學制定消防救援隊伍人員編配、消防救援站佈局和建設標準,從根本上解決基層消防救援隊伍建設滯後、“有站無編”等問題
●按照“先急後緩、解決急需”的原則,儘快增加一定數量的編制,用於國家重點鎮、特色鎮、經濟開發區、產業園區等的基層消防力量建設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何慶帶來了關於加強基層消防救援力量建設的提案。
何慶說,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改革轉制兩年多來,堅持邊轉制、邊應急、邊建設,有效履行了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充分發揮了應急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的作用,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眾的高度讚譽。但透過與消防救援力量在救援中的合作及走訪調研,何慶感到,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力量依然不足,且此問題在基層表現得更突出,亟待從根本上加以解決。
基層基礎薄弱,鄉村火災形勢嚴峻
何慶所在的雲南省,自然災害多發頻發,但全省消防救援隊伍編制僅有4786個,佔全省總人口的0.098‰;德宏州消防救援隊伍編制僅有222個,佔全州總人口的0.168‰。“在雲南省150個消防救援站中,不足20人的小型站有120個,佔比高達80%。近兩年,雲南省新建了53個消防救援站,但全省編制並沒有增加,現有消防救援力量難以滿足救援需要。”這讓何慶感到擔憂,“從全國來看,消防救援隊伍總體人數偏少,與構建大國應急救援體系的要求不相適應。”
何慶認為,消防救援力量基層基礎薄弱、鄉村火災形勢嚴峻的現狀與鄉村振興戰略不相適應。雲南省有615個傳統村落無專業消防救援力量,農村地區基本處於不設防狀態。“最基礎的一環反而成為最薄弱的環節。”談起今年春節期間雲南臨滄翁丁村老寨發生的那起火災,何慶說,“一把火燒掉了珍貴的文化遺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就是要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夯實消防救援基層基礎尤為關鍵。”
專業力量被攤薄,輔助力量體制不健全
消防救援隊伍改革轉制後,由應對單一災種向“全災種、大應急”轉變,職能任務大幅拓展。何慶指出,現有專業力量與執行綜合性消防救援任務不相適應。
受現有編制、人員限制,一些地區遇到緊急任務時,只能臨時整合力量,抽調原有的常備滅火救援人員組建化工、地震、山嶽、水域、航空等應急救援專業隊。“一支只有10人至20人的隊伍,原來只負責防滅火等相關工作,現在要肩負全災種救援任務,使得救援力量容易被攤薄。”何慶說。
另外,輔助力量體制不健全,與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建設水平不相適應。地方政府專職消防隊伍是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重要輔助力量,但目前各地專職消防隊員大多為合同制、臨時工或勞務公司派遣用工,存在能力素質參差不齊、社會認可度低、紀律約束性差、奉獻意識不強等問題。加之這支隊伍承擔的任務量大、風險高,地方財政保障力度不一,各地薪酬、優撫優待標準等差距較大,大多數人員發展渠道受限,不僅難招到人,而且隊伍活力不足、離職率高。
科學制定人員編配標準,規範各類救援力量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式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這一重大決策為加快推進我國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建設,全面提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提供了重要依據。何慶立足消防救援隊伍建設發展和任務需求,就加強消防救援力量建設提出三方面建議。
一是制定符合實際的人員編配標準。根據我國人口總數及地域實際,科學制定消防救援隊伍人員編配、消防救援站佈局和建設標準,從根本上解決基層消防救援隊伍建設滯後、“有站無編”等問題。
二是建立定期增編機制。制定實施消防救援力量建設發展規劃,按照“先急後緩、解決急需”的原則,儘快增加一定數量的編制,用於國家重點鎮、特色鎮、經濟開發區、產業園區等的基層消防力量建設,發揮基層消防救援隊伍“打早、打小”的作用。同時,著眼適應隊伍中長期發展需要,分階段定期增加人員編制,力爭到“十四五”末期,使我國消防救援力量總體規模與地方經濟發展相適應,符合城鄉建設發展實際需求。
三是統籌發展壯大多種形式的消防救援隊伍。從國家層面出臺城鄉政府專職消防隊伍建設管理辦法,明確人員編配,制定建隊標準;積極探索建立志願消防隊伍制度,完善人員保險保障措施;充分發揮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帶動引領作用,加強協調指導、組織培訓和聯合共建,逐步規範整合各類應急救援力量,形成“上下貫通、反應迅速、左右聯動”的基層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強化“大應急”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