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5日上午9時,第13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過去的2020年,在我國曆史上極不平凡。我國不僅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而且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並且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
在過去的一年裡,新冠疫情凸顯了醫藥健康行業事關國計民生的戰略地位,使其關注度得到空前提升,在二級市場走出了令人矚目的行情。疫情防控工作加快了醫藥健康行業的變革和發展,尤其是醫療器械、網際網路醫療、疫苗研製。那麼,本次政府工作報告透露了哪些與行業未來發展密切相關的政策趨勢呢?總結起來,有以下六個方面。
創新研發是藥企未來核心驅動力
大會審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強調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綱要草案》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產業基礎高階化、產業鏈現代化,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改造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服務業繁榮發展。
以從2015年開始的藥監政策改革為發端,中國製藥行業踏上了創新驅動發展的大道。中國的臨床試驗開展數量、創新藥研發管線規模、獲批上市的創新藥數量逐年攀升,中國製藥行業正在努力從“大而不強”走向“又大又強”,從早期低水平重複的仿製藥,走向快速跟進的仿創藥,再到國際原創新藥,堅持質量和規模同步發展。在行業發展的過程中,一批傳統藥企透過創新轉型而煥發活力、快速發展。科創板的設立更是為生而創新的生物技術公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生產成本管理決定企業的生死
報告提出,爭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見病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納入集中帶量採購等辦法,進一步明顯降低患者醫藥負擔。2020年,針對仿製藥的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加快進行,第二批、第三批國採在品種數量和市場規模上大幅提升,更多大品種的藥價顯著降低。對於仍是以仿製藥生產銷售為主體的中國製藥行業來說,面對國採降價,一方面要控制生產成本來保證原有仿製藥業務的適度利潤,另一方面要積極努力創新轉型來構造新的增長點。2020年,國家組織進行了首批高值醫用耗材集採,冠脈支架的價格顯著降低,相關中選企業必須做好生產成本管理,保證供應。
中成藥的市場機遇優於化藥仿製藥
報告指出,堅持中西醫並重,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常態化進行的國採使仿製藥行業逐漸迴歸生產利潤,使仿製藥市場規模大幅度縮減,使藥企的仿製藥業務轉向以規模和品種數量為核心。在仿製藥市場“失去想象力”的情況下,尚未被集採波及的中成藥市場成為良好的避風港。“健康中國2030”行動計劃在策略上,從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轉變。中成藥勝在長期逐步調理,完美契合以預防為主的健康管理理念,而且普遍廉驗有效,便於長期大規模推廣。中醫藥是祖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整體觀念、辯證論治、綜合治療是其最大優勢,在新冠疫情防治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等級醫院以外的市場將快速提升
報告指出,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擴大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加強全科醫生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提升縣級醫院服務能力,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支援社會辦醫,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規範發展。最佳化預約診療等便民措施,努力讓大病、急難病患者儘早得到治療。
我國醫患資源仍然集中在公立醫療中的大醫院(三級、二級醫院),大量公立小醫院、城市社群衛生中心(CHC)、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以及私立醫療未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利用。2020年新冠疫情的社交隔離和流動限制,一方面推動了各級醫院醫療資源的利用,另一方面推動了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及相關醫保支付的進展。從2019年開始漸趨動態調整的國家醫保目錄談判、從2020年開始“常態化”的仿製藥國家集採,加劇了藥企對於等級醫院市場的爭奪。等級醫院以外的市場尚未充分開發,為藥企提供了增長空間,預期將會快速發展。
根據中康CMH的模型測算,2019年全國藥品終端市場1.94萬億元(以零售價計算),其中等級醫院終端的市場份額為62.3%(公立等級醫院51.3%),等級醫院以外最重要的終端為實體藥店,2019年市場份額為18.1%,2020年則增至19.5%(圖表1)。從2015-2020年,實體藥店終端的銷售額保持持續增長,從2015年的2511億元增至2020年的3603億元。
醫療衛生新基建繼續進行
報告自出,深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創新醫防醫防協同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處置和物資保障體系,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實業投入機制。這是對2020政府工作報告中“新基建”政策的重申與強調。醫療衛生新基建重在補齊短板併發揮科技的帶動效應,補齊短板方面,充電從檢驗檢測能力、重症救治能力、醫療物資儲備方面著手,強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科技方面,發展醫療資訊化、網際網路醫療、人工智慧+醫療及創新藥械研發等,其中醫療資訊化是現代醫療行業的基礎設施。2021醫療衛生新基建的深入開展將為醫藥健康行業的發展開啟新的機遇。
醫保繼續深入改革
報告指出,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分別再增加30元和5元,推動基本醫保省級統籌、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建立健全門診共濟保障機制,逐步將門診費用納入統籌基金報銷。財政補助增加對於滿足增長的健康需求起到一定作用,特別是有助於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工作。醫保跨省直接結算一方面滿足現階段流動人口的醫療需求,另一方面有利於人才的自由流動,推動各地經濟均衡發展。門診費用目前是由個賬支付,納入統籌基金報銷,可以提高支付能力,促進集採和醫保談判中門診藥品的使用。
結 語
政府報告中醫藥健康行業相關政策依然體現了醫藥、醫療、醫保“三醫聯動”的改革思路,在醫藥方面進行供給側改革,在醫療方面繼續推行分級診療,在醫保方面進行結構最佳化並提高覆蓋。此外結合2020年新冠疫情防治工作的經驗,提出推進衛生健康體系建設。相信在政策的指引下,2021年中國醫藥健康行業必定能夠取得高質快速的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