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踐反覆告訴我們,關鍵技術、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化緣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兩次提及“卡脖子”問題,明確要求——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習近平之前多次提及“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深入謀劃推進“科技創新2030—重大專案”。未來如何發揮好這一顯著優勢,無疑是拆解“一劍封喉”,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的重中之重。
創新體制機制 強化從“0”到“1”中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今年兩會的第二場部長通道上表示,我們要堅持改革驅動創新,創新驅動發展,按照總書記的要求,推動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兩個輪子一起轉”。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樊會濤提出,現在航空工業正在就建設航空領域的國家實驗室進行論證,繼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之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及國家實驗室建設,可以看出來黨和國家對這方面是非常重視的,那我們就更應該下大力氣做好航空領域國家實驗室的論證及後續工作,使其成為航空領域最重要的國家創新平臺,打好航空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打造航空領域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航空領域的國家實驗室,就是航空領域技術創新的源頭。在這個平臺上,我們要真正地實現更多的原始創新,要實現航空領域更多從0到1的突破。
全國人大代表、海特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李飈在今年兩會上就完善國家科技支撐體系、支援飛行模擬器國內生產和採購等多方面也提出了建議:比如進一步加強國家統籌管理,制定激勵政策;由有關部門牽頭,立項支援民營和合資的模擬器製造企業發展;對於已具備飛行模擬器研發製造能力的企業給予研發資金支援,提升其研發創新能力;建立民航科技發展基金,支援國產飛行模擬器發展;制定政策並提供專項財政補貼支援國產飛行模擬器技術的前期研發。同時,支援國產大飛機制造商與國內飛行模擬器製造商之間的合作,保障國家大飛機戰略的安全、資料安全及供應鏈安全。
積極儲備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自2018年中興通訊的禁運事件以及2019年華為被美國納入實體名單以來,暴露出了我國在晶片領域存在明顯的技術軟肋。2020年,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積體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任正非在三天內接連去了四所國內高校,希望在晶片、半導體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建言,“十四五”時期,我國要加快推進量子科學等科技前沿領域攻關。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可以對光子、原子等微觀粒子進行主動的精確操縱,從而誕生了量子資訊這一新興領域,可以在保障資訊保安、提高運算速度、提升測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經典技術的瓶頸,有望成為資訊、能源、材料和生命等領域重大技術創新的源泉。
潘建偉建議,自主創新應當是開放環境下的創新。當然,不能片面依賴國外,被動地從國外買裝置、學技術,而應是以“可控開源”的方式充分利用國際智力資源,堅持與國際上的優秀團隊互通有無。同時,透過國家實驗室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統籌量子科技領域相關高校、院所和企業的創新要素,形成發展合力,進而搶佔量子科技國際競爭制高點,構築發展新優勢。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凱盛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彭壽認為,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也是高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他本人在新材料科研與產業一線已經工作了近40年,深知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對於國家產業體系的建設至關重要,尤其在當前新發展階段背景下,新材料產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巨大挑戰,同時也迎來了創新發展的重大機遇。
因此,彭壽建議:一是重視基礎材料的科技創新,建材、鋼鐵等關鍵的基礎材料應該納入“十四五”科技攻關的基礎創新專案,使我們的基礎材料能在創新上更上一層樓,使我們的材料在領域上有更大的發展,對產業鏈形成有力支撐;二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加強“卡脖子”技術攻關,補短板、鍛長板,打造以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為核心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三是發展綠色建材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開發功能玻璃、發電玻璃等綠色材料,在攻克這種節能、減排、脫碳等綠色材料方面來進行綠色應用,透過建材行業的綠色發展為我國的碳達峰、碳中和做出貢獻。
構建人才和技術投資的精準模式在今年兩會的第二場部長通道上,中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建議,要以科研評價為抓手,持續推進已經進行的各項改革,包括給科研人員減負、營造良好生態、建設良好作風學風,以及如何使科研人員心無旁騖,從事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共同形成對國家發展和安全的強大科技支撐。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建立人兼首席科學家鄧中翰在今年兩會的提案中表示,近幾年,我國積體電路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年均增長率超過20%,2020年中國積體電路產業銷售收入達8848億元。儘管產業發展速度很快,企業的投融資瓶頸卻一直存在,在一些關鍵核心晶片、重要加工裝置方面還存在著比較大的“卡脖子”問題。
為此鄧中翰建議: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透過投融資的精準模式支援積體電路產業創新發展,解決核心技術“卡脖子”的問題。激發人才創新活力,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團隊。應支援突破核心關鍵技術科技人員組建研發機構的工作,給予研發工作持續開展所需的科研經費支援。組建並逐步完善研究機構,儘快推動研究和工程研發工作,推動成果在重要應用領域轉化,實現產業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周玉梅,在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上表示,在科技創新驅動下,“十三五”期間,我國積體電路設計產業年平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3.4%。關於突破晶片“卡脖子”問題,周玉梅認為,積體電路是一個人才、技術、資金高度密集的產業,是一個高速迭代的產業,我們跟世界先進技術還有差距,需要加大人才和資金投入力度。希望有更多優秀學子報考積體電路專業,相信在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下,我們在“卡脖子”問題上下大力氣一定會有更多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十四五”時期,我們在看到挑戰的同時,更要看到寶貴的機遇。從政府層面整合多方資源之後形成一個合力,期待更多核心技術領域企業乘勢而上,練就更多看家本領、獨門絕技,努力實現企業和人才的自主創新,用科技創新攻克“卡脖子”技術,擺脫對國外技術的依賴和束縛。
責編:賈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