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厚植綠色家底 寫好生態文章

——寫在全民義務植樹40週年之際

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從此,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作為一項法律開始在全國實施。次年,國務院頒佈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40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參加義務植樹活動,使全民義務植樹這項參與人數最多、規模聲勢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影響程度最深的植樹造林運動,在中華大地蓬勃開展起來,取得了巨大成就。40年過去,昔日荒山荒灘荒地,變成了生機勃勃的綠野,一步一景,武威城區綠化突飛猛進;一村一品,鎮村綠化全面提升;一河(路)一特色,通道綠化縱深發展……背後彰顯的正是武威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決心和魄力。

生態立市步入綠色發展路

三月芳菲,人間添綠,又到一年植樹季。2021年3月3日,市委書記柳鵬、市長周偉及市四大班子領導同2000多名市直機關幹部職工在民勤縣蘇武沙漠大景區青山段參加春季義務植樹活動,完成義務植樹22.2萬株,在麥草沙障上栽植梭梭林1000畝,以實際行動號召全市幹部群眾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為武威大地增添新綠。

植樹現場,廣大幹部群眾個個幹勁十足,齊心協力揮動鐵鍁細心填土,一絲不苟將土踩實,各環節有條不紊地進行,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經過緊張勞動,連片的新綠錯落有致、迎風挺立,呈現出勃勃生機。

2021年,我市計劃完成義務植樹1000萬株,義務壓沙4000畝。目前,全市植樹造林率先在沙區開展,已完成義務壓沙0.42萬畝,義務植樹23萬株,國土綠化倍增行動有序推進。從華銳高原的山坡,到古浪山區的溝壑,從民勤沙漠腹地,到涼州遊園、社群,到處可見人們舉鋤揮鏟,培土種樹。綠色家底逐年厚實,“綠色武威”新名片越來越亮麗。

在這場綠色生態戰中,我市按照“點上綠化成景、線上綠化成帶、面上綠化成林”的工作思路,以專案為依託,通盤謀劃、合理佈局,重點突破、整體推進,構建起了點、線、面相結合的綠化體系,為武威綠色崛起再添新景。市委、市政府將國土綠化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國土綠化,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農村工作會議對國土綠化進行專題安排部署。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下發《關於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的通知》,明確年度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確保了義務植樹任務、目標和責任落到實處。市、縣區黨委、政府領導率先垂範,帶領機關幹部職工群眾和駐武部隊參加義務植樹,植樹護綠蔚然成風。對義務植樹深入開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動作用。林草部門搶抓林時,統籌安排,跟進督導,全力推進義務植樹工作。

為營造愛綠、植綠、護綠的良好社會氛圍,林草部門積極利用電視、廣播、網站等新聞媒體,並透過書寫標語、懸掛橫幅、刊登文章等多種宣傳形式,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大規模、多層次的植樹造林宣傳活動,大力宣傳造林綠化的重要性、緊迫性,廣泛宣傳義務植樹的公益性、義務性和法定性,不斷增強全社會關注生態的憂患意識、保護樹木的法律意識和適齡公民履行植樹義務的盡責意識。同時,積極創新形式,拓展義務植樹途徑。一是盡責實現形式更加靈活,由直接參加種植樹木的單一形式,發展到種植樹木、撫育管護、認建認養、捐款植樹盡責等多種形式。二是工作重點和主戰場發生了變化,由主攻荒山荒地造林,發展到推進荒山荒地造林與推行“身邊增綠”並重,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已成為義務植樹的主戰場。三是組織發動方式日趨多樣,由主要依靠行政部門組織推動,發展到行政組織推動與單位、個人主動參與並舉,公眾參與的自覺性普遍提高。

各級綠化委員會認真履行職責,透過採取宏觀指導、宣傳發動、督促檢查、表彰獎勵、建章立制等舉措,不斷改進和加強義務植樹管理。市上每年春季組織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秋季組織開展義務壓沙活動,根據每年造林綠化的重點工作,確定義務植樹責任區和基地,劃段包乾,包栽包活。各縣區確定義務植樹目標任務,納入考核管理,提高義務植樹成效。

春有繁木披綠、夏有綠蔭清涼、秋有斑斕彩林、冬有銀妝玉樹。如今的武威,一年四季都有景,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遊宜業的生態型、園林式現代化城市正在加速形成,對外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明顯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競爭力、吸附力明顯增強。

城鄉增綠秀美勝景撲面來

路修到哪裡,溝挖到哪裡,水流到哪裡,樹就栽到哪裡,沙刮到哪裡,綠色就延伸在哪裡……

黑松驛是古絲綢之路重要驛站之一,地處祁連山東段烏鞘嶺北麓,素有“古浪南大門”之稱,歷史上水草豐美,因茂密的黑森林而得名。後來由於人為破壞,茂密的森林消失殆盡,區域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導致到處是破損的山體和醜陋的土坑。但如今在這裡人們看到的是漫山的花草、樟子松、刺槐等林木點綴其間。

近年來,古浪縣大力弘揚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精神,結合祁連山生態恢復和保護需要,提出透過實施黑松驛東山綠化三期專案,“再現黑松驛工程”。黑松驛東山綠化專案採取人工造林和自然修復相結合的方式,配套節水灌溉和作業道路等輔助設施,累計完成造林綠化面積約3萬畝,栽植各類苗木70.72萬株,建成了喬灌搭配、層次多樣、結構合理、點線面相結合的生態恢復自然修復區,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的綠色景觀,打造了村鎮綠化工程的示範和樣板。

人居環境美不美,事關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事關全面小康的底色。在黑松驛,山上、山下,出門滿眼綠,遍地是紅花。在採訪村民時,他們說:“我們不想講大道理——山綠了,天藍了,風沙少了,山洪沒有了,水土流失少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也少了……這就是成果。”70多歲的李大爺說,有幾天早上起床後,大晴天的,家裡的窗玻璃上竟掛著水氣,山上還有淡淡的霧氣,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黑松驛只是我市有代表性的一塊綠地。我市堅持以生態為底色,以文化顯特色,凝聚生態共識,厚植髮展根基,促使全民共享“綠色成果”。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多年來,全市人民與乾旱和風沙進行了堅持不懈地鬥爭,國土綠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至目前,全市森林面積達到922萬畝,森林覆蓋率為19.01%,草原植被覆蓋率為42.92%。北部營造防風固沙林288.51萬畝,封沙育林草174萬畝,治理重點風沙口240個,有力地保障了我市工農業生產的穩步發展。中部綠洲營造農田防護林54萬畝,建成了200多萬畝林網化農田,有效地改善了農田小氣候,受林網庇護的農田可增產15—25%,對農業的穩定增產起到了較好的保護作用。南部山區透過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恢復和擴大森林面積40萬畝,從未發生過森林火災,有效地保護了哺育武威人民的“綠色水庫”。

義務植樹的活動穩步推進,實現了規模成效同步發展。1981年全國人大作出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40年來,我市各族人民群眾堅持不懈地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據不完全統計,1982年—2020年,全市共完成義務植樹2.85億株,儲存2.14億株。其中,2020年完成義務植樹1033萬株,比1982年義務植樹274萬株增長了3.77倍。栽植的林種由過去的單純防護林向生態經濟型防護林、風景林擴充套件;樹種由過去的楊樹、梭梭擴充套件到現在的常綠樹、風景樹、經濟林、花卉、草坪等;規模由四旁零星植樹向防沙治沙、景區綠化、城鎮綠化、通道綠化等規模化、基地化方向發展。義務植樹規模一年比一年增大,成效一年比一年好。

通道綠化建設全線貫通,塑造了公路沿線綠色生態形象。透過新建、改造、補植等措施,堅持速度與質量結合,綠化與美化結合,喬灌與花草結合,常綠葉與落葉搭配,積極發展優良鄉土樹種,多樹種混交、多色彩搭配,大力開展通道綠化,並逐步實現通道綠化向美化、彩化升級,豐富綠化層次,打造生態景觀走廊。突出抓好G30高速公路、312國道、S211省道、S308省道以及鐵路、通鄉通村公路等通道綠化,全面推進高速公路匝道口、服務區、入市口綠化,增加廊道綠化寬度,提高綠化標準,基本實現全市高速公路匝道口、服務區、入市口綠化全覆蓋。2009年—2020年,全市完成綠化里程11312.9公里,年均完成通道綠化1000公里。

森林城市建立步伐加快,提升了城市的品位。我市圍繞“依法治綠、依規興綠、拆牆透綠、見縫插綠、應綠則綠、成倍增綠”的目標要求,科學佈局公園、遊園、綠地、水面,全面推進涼州城區和各縣城公園、廣場、遊園、街頭綠地建設,改造提升城區道路、機關企事業單位、居民小區綠化,充分利用城市農村拆臨拆違、“五未”土地清理、“大棚房”清理整治等騰退土地建設城市森林公園、森林小遊園,在樹種選擇、種間混交、花色搭配、造型造景等方面更加科學合理。積極申報武威市為甘肅省省級森林城市,古浪縣黑松驛鎮和天祝縣天堂鎮為甘肅省省級森林小鎮。建立“省級森林城市”獲省林業和草原局批覆。2017年—2020年,新增城市綠地623.13萬平方米,新建城市森林公園7個,森林小遊園42個,湧現出涼州區雙城鎮、黃羊鎮,民勤縣大灘鎮,古浪縣綠洲小城鎮,天祝縣天堂鎮、松山鎮等一批國土綠化典型鄉鎮。

為切實發揮好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重要作用,我市進一步落實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責任。完善並認真執行造林綠化工作目標責任制、部門綠化分工負責制,實施生態大市戰略,切實加強監督、檢查、考核工作。豐富實現形式,進一步拓寬公民參加義務植樹的有效途徑。本著方便群眾、重在參與、靈活多樣的原則,進一步拓展、豐富和創新“直接參加綠化勞動”和“間接履行植樹義務”的實現形式。突出建設重點,進一步發揮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重要作用。以荒山荒地造林綠化、身邊增綠、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為平臺,在實施林業重點生態工程、綠色通道、城鄉人居環境建設中,透過劃定責任區、建立義務植樹基地、營造紀念林等多種方式,廣泛組織開展義務植樹,將義務植樹作為生態建設的重要手段,把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作為全民義務植樹的主戰場。完善組織管理,進一步促進義務植樹活動廣泛深入開展。各級綠化委員會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參謀助手作用,切實加強對義務植樹的組織協調和宏觀指導。將全民義務植樹管理工作中心下移,認真落實屬地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基層政府和群眾組織的作用,依託鄉鎮、街道、社群居民委員會,開展城鄉適齡公民義務植樹登記、發動、組織和管理工作。推進建章立制,儘快制定地方義務植樹條例等法規辦法,建立健全義務植樹法規制度體系,進一步推進義務植樹走上公益性、義務性、法定性的軌道。

一行行樹,一片片林,像一幅幅美麗的畫卷,處處昭示著武威人敢為人先的創造精神;一座座山,一道道坡,像一個個精美的雕塑,全市人民正在舉如椽之筆,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描摹。

伴隨著造林綠化的鏗鏘腳步,一項項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旋律的大手筆、大氣魄造林綠化工程將逐步呈現在世人眼前,綠色的山連著綠色的水,綠色的水倒映著綠色的山,目之所及皆是喜人的新綠。滿城綠色綠滿城,美麗畫卷綻新顏。

綠色打底寫好“生態文章”

從第一棵綠樹在荒山上存活的那一刻起,到數千萬棵綠樹長成一片覆蓋荒漠的林莽,其過程之悲壯,堪稱史詩。

“沙海綠洲”八步沙是西北防治荒漠化歷史的一個樣本。半個世紀前,位於騰格裡沙漠南緣的古浪縣八步沙黃沙肆虐、沙逼人退。如今,經過多年治理,八步沙已披上綠裝,享譽西北,充滿了傳奇色彩。

一株株枝條上綻放著一簇簇耀眼的花,梭梭、沙棗、紅柳等沙生植物鬱鬱蔥蔥,這裡是八步沙?腳底時而踩出的黃沙以及遠處的沙丘提醒我們:是的,沒錯。

從一棵樹到一片林,從無邊荒漠到成蔭綠洲,四十年如風而過,黃土地悄然發生著綠色嬗變。如今,這裡沃野茵茵、野花遍地,荒漠變綠洲。麥草方格鑄就了堅實的“金甲”,一片片人造樹林築起了一道道牢靠的“綠盾”,有效遏制了區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

治沙造林,我們全市動員、全民盡責、全社會參與,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建設經濟強市、生態大市、文化旅遊名市,全力打造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的和諧武威”,按照“南護水源、中保綠洲、北治風沙”工作思路,持續開展沙漠化治理。據甘肅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全市荒漠化、沙漠化面積較2009年分別減少31.7萬畝、9萬畝,荒漠化程度由極重度向重度、中度和輕度減緩。武威市被確定為“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

近年來,我市突出重點、連片建設、規模治理,堅持因害設防,突出重點風沙口治理,以民勤縣老虎口、青土湖、西大河,涼州區八十里大沙,古浪縣八步沙等風沙危害區域為重點,連片治理面積均達到10萬畝以上。2017年以來,全市完成人工固沙造林115.85萬畝,年均完成29萬畝。至目前,全市人工營造防風固沙林288.51萬畝,治理重點風沙口240個。風沙危害得到有效遏制,實現了沙進人退到沙退綠進的轉變。

在與乾旱和風沙長期鬥爭中,我市湧現出了許多治沙造林的先進典範。千千萬萬默默無聞的“治沙愚公”同心同向,讓沙漠披上了綠色,阻隔了騰格裡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合攏。石羊河林業總場以治沙造林為己任,完成治沙造林70萬畝,封沙育林草27萬畝,在民勤風沙前沿構築了一條長108公里、寬4公里左右的生態安全屏障;全國治沙英雄石述柱帶領民勤縣宋和村村民堅持不懈開展治沙造林,書寫了宋和村風沙抗爭的歷史;全國治沙勞模王銀吉在涼州區長城鎮騰格裡沙漠南緣,壓沙造林幾十年如一日,實現了區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其實,在幾十年的治沙造林中,每個武威人都是主角,每一個人的努力都彌足珍貴。他們不分性別、年齡、身份、職業,有農民、牧民、工人、幹部、學生、軍人,人人都在這片熱土上書寫著綠色詩行。

治沙造林是一項公益事業,多年來我市堅持政府投資為主,多渠道籌措資金。2015年以來,各級財政投入林業補助資金20.15億元;“螞蟻金服”、億利集團、甘肅建投、碳匯林公益專案、小淵基金造林專案投入資金4.45億元;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專案投資11.05億元,完成人工造林56.4萬畝,封育123萬畝;爭取新一輪退耕還林完成沙化耕地治理43.55萬畝。採取“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的模式,實施螞蟻森林專案治沙21.73萬畝,投資0.85億元。

在民勤治沙紀念館,一件件老物件都是民勤人民60多年來與風沙抗爭的光輝歷程的記憶,再現了民勤人民眾志成城、防沙治沙、守衛家園的一幕幕歷史瞬間。為“確保民勤不能成為第二個羅布泊”,民勤縣科學防沙治沙,對外圍荒漠區實施封沙育林;沿邊流沙區實施工程治沙,連片營造防風阻沙林帶;綠洲邊緣嚴重沙化區建設基幹防護林帶,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林。同時,加大工程壓沙、人工造林、封禁保護力度,捍衛了河西走廊乃至我國西北部的生態安全。

“紅柳舞清風,良田漾碧波。”走進民勤田間地頭,遍野的綠色和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

一棵樹,一片林,一處林果基地,一個“綠色銀行”。我市按照“生態建設、產業轉型、脫貧增收”相結合的發展思路,努力打造特色亮點,使綠化既有“面子”,又有“裡子”。記者在八步沙採訪時看到,治沙人正借力荒漠化治理,用“顏值”入股企業,大力發展沙產業,種植梭梭嫁接肉蓯蓉,發展林下經濟。一手抓生態林建設,一手抓經濟林發展,既改善生態環境,又增加員工收入,是八步沙長遠發展的又一準則。

樹木,一株一株增加;綠色,一片一片蔓延。“一個戰場”打贏“兩場戰役”,終將風沙變風景、黃沙變黃金。

不斷提升對外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競爭力、吸附力,在新時代武威精神的引領和鼓舞下,我市將持續厚植綠色家底,築就高質量發展的綠色之路,一座一年四季都有景,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遊宜業的生態型、園林式現代化城市正在加速形成。

14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愛人,是緣是情是童真還是意外?網紅書記陳行甲和他生命中的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