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此次中東之行,確切地說是兩個模型,一個是以色列,以色列結束以後直接去沙特。
這次拜登的行程,一些觀察家認為是一次打壓油價,促進石油增產的能源之旅。
但我認為這種判斷是很有問題的,或者說是片面的。
拜登這次中東之行實際上是美國全球戰略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中東一直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重點。中東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是所謂的五海三洲之地,關係到五個海洋,地中海、黑海、波斯灣、阿拉伯海和裡海,三洲就是歐亞非三洲。
在中東,美國最重要的兩個戰略的基石一個是以色列。沒有美國的支持,以色列在中東早就不存在。如果沒有以色列的堅決親美,美國在中東的戰略意圖也幾乎不可能實現。
另一個是沙特。美國本身是石油和能源的生產大國,但是美國的能源需求也是世界第一。所以出於自身的戰略、能源安全考慮,必須要確保中東能源供應對於美國市場不間斷。
另外沙特本身控制住了波斯灣和阿拉伯海、紅海這三個方向,扮演著對抗中東另一個跟美國關係比較險惡的大國伊朗的關鍵角色。
不管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執政,對於美國、以色列和沙特這個三角關係都是相當重視的。
最重視這個三角關係的是特朗普,特朗普在任期間極力地去營造一個美國、以色列和沙特層面中東鐵三角。
現在以色列和沙特建立了外交關係,和沙特為首的國家基本上實現了邦交正常化。
這一切到了 2018 年“卡舒吉事件”。卡舒吉是沙特人,但是他有美國的綠卡,卻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被沙特方面的情報人員殘酷殺害。
這個事件導致了美國和沙特關係的趨冷,鐵三角實際上也有一點名存實亡的意思。
在這種情況下,對美國的中東戰略和全球戰略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拜登上任到現在 18 個月來,首次訪問中東國家實際上是一種破冰之旅,以及重新的調整和修補因為“卡舒吉事件”而陷入僵局的美國、沙特、以色列三角關係以及美國在中東戰略佈局的一個形成。
但是因為有“卡舒吉事件”,美國社會尤其是拜登所在的民主黨,對於“卡舒吉事件”當中沙特王室和沙特政府的表現是非常不滿的。
所以拜登必須尋找一個冠冕堂皇的口實來促成他這一次沙特之旅,就把油價放在了檯面上。
這次的行程就接近拜登的人士提出來,說拜登可能想在沙特訪問期間推出一個實體和虛擬結合的四國論壇,叫“I2U2”,I2是印度和以色列, U2 是阿聯酋和美國。拜登希望促成一個會談,用這個合作平臺對抗中國在中東的影響擴大。
我們可以看出主要不是針對石油,而是針對戰略佈局,針對俄羅斯和中國兩個自選為的全球的競爭對手。這才是拜登的主要目的。
這幾天美國的一些分析家也在不斷地向拜登發出質問,到底為什麼要去沙特?
如果真的想要平抑油價,根本不需要去沙特。因為油價上漲對沙特這個經濟主要依賴石油出口的國家而言,是有利的。
有很多的能源方面的專家,包括地緣政治專家提出來,如果拜登真心想要平抑油價,只需要做兩件事情就可以事半功倍。
第一,推動伊朗核協定,儘快談判大功告成。
第二,把特朗普強加在委內瑞拉身上的石油制裁和禁運取消或者鬆綁一部分。
一旦伊朗和委內瑞拉這兩個被牢牢捆綁、牢牢限制的石油生產和出口大國的產能被激發,被釋放到國際市場上的話,一切矛盾就迎刃而解。
拜登不去做這種立竿見影就能收到成效,平抑制油價、增加石油供應的辦法,反而捨近求遠去折騰沙特和阿聯酋。
他的目的顯然不在石油,而在其他。
他的目的從目前情況來看,恐怕很難實現。
四方平臺“I2U2”這很難。因為“I2U2” 關鍵是把以色列和印度拉在一起。但是以色列和印度之間有一個致命的重大戰略方向衝突,就是以色列堅決要求打壓伊朗,而印度是伊朗目前石油在公開市場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
不僅如此,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是以色列。以色列現在的聯合政府實際上已經垮臺了,以色列在不久的將來舉行又一次的議會選舉。屆時執政黨是誰,總理是誰,新政府的政策是什麼,都將陷入不確定的泥淖當中。
現在美國的中東戰略立足點仍然是美國和以色列的關係、美國和沙特的關係。
美國和沙特的關係國內的一些重量級的人物意見紛紛。
美國和以色列的關係又因為以色列內閣的不確定性,都變成了充滿變數和不可知的因素。
鐵三角的兩個角都不穩,這個三角怎麼能夠站得住。
拜登的中東政策未來何去何從,必須謹慎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