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宋朝是比以往更注重中央集權的朝代,宋太祖和太宗兩任君主在建國之初就制定了一整套強有力的“祖宗家法”來加強軍權、政權、財權、政治上分化官員權力,給官員高薪,所以高層統治窮奢極欲,財團積累膨脹;軍權上除了杯酒釋兵權權後還採取士兵輪換駐防,以防軍隊擁兵自重,但是這樣的後果是政府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無能,精力大多內耗。外界環境不斷有契丹和西夏的侵擾。每年還給他們納大量的“歲幣”,政治、經濟和外部環境的緊張刺激著各種社會矛盾。

宋神宗繼位後,年輕皇帝,才二十年華,銳意改革,但是經過第一個“慶曆新政”的改革失敗後,身邊的改革助手范仲淹、富弼、韓琦、等不是被調離就是罷免,改革勢在必行,無非是找準一個突破口,這時王安石就進入神宗皇帝的視線中了,

王安石,慶曆二年的進士,青年有為,又懂得審時度勢,神宗久聞王安石大名,早已心生渴望,但是種種原因未曾謀面。

王安石青年時就對社會有著深刻認識,他任地方官時,在今天的寧波,潛山,常州時,就已經試行若干改革措施收效顯著,還上書萬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闡述自己理政思想。這位當代奇偉之士為什麼沒有早早進入政治核心呢?

看看幾件小事吧:仁宗皇帝在位時,多次徵召王安石進京就任,他都推辭不應召,別人恨不得加官進爵,他卻視富貴如浮雲。

王安石生活簡樸,酷愛讀書,知識淵博,思想深刻,見解非凡。

生活上絲毫不在意飲食衣服。專心思想。所以當時士大夫稱他為“聖人再世“。這是老百姓和士大夫及朋友對他的印象

但是政權核心是怎麼看待他的呢?有幾件事或許可以一窺全貌

第一件,神宗初次詔王安石進京,王安石因病不能從命,神宗對身邊近臣說:王安石,先帝多次召他都不來,有人說他是不恭敬,我現在又召,他又不聽,是真病了還是有所求?

一個大臣說:“王安石全德之才,多次下詔不來,應該是病了,不敢欺騙“。另一個大臣則說:”王安石任糾察刑獄的職位事,判刑不當,後來雖然無罪,認為是大臣排擠他,所以不來“。

第一個大臣:“王安石真的輔相之才,你的言論迷惑聖上“

第二個大臣:“我曾經和王安石共事,他剛愎自用,不切實際,用了他一定紊亂朝綱。我沒有迷惑聖上,你才是迷惑聖上“。

看看,兩派意見,神宗很難取捨。

第二件事,改革初期,因為王安石個性執拗,孤傲怪癖,不善與人相處,許多大臣認為不可重用,宰相韓琦請求調離,神宗皇帝問:你走後,誰可以擔當大任啊?韓琦沉默不語,神宗就直截了當問:到底你認為王安石怎麼樣?韓琦說:王安石任翰林學士綽綽有餘,輔佐陛下不行。

第三件事,朝廷為了重用王安石吵得不可開交,爭論不下的時候,有人阻撓,神宗皇帝氣惱的質問:王安石到底學術不行,治國經略不行,還是從政能力不行

唐介,北宋著名諫臣答道:王安石固然學問好,但泥古不化,議論每多迂闊,若其執政,必定多有變更,想治反亂。你看,這樣忠貞直言規勸的大臣對他的評價竟是如此。

王安石主張祖宗之法可變,制定一套新法,增加國家稅收,變法理財,復國強兵,“非大壞不更造也“,就是要有不破不立,去就革新的改革氣魄

司馬光等老臣則認為祖宗之法應存善去弊,節省開支以安民心。

在一次一次激烈交鋒中,宋神宗力排眾議起用王安石,年輕且銳意求治的皇帝遇到了知己臣子。百年難遇的君臣不謀而合。轟轟烈烈的改革展開後,結果就是老臣歸隱,後宮不寧,官員動盪,賢者漸去,無才小人混進變法隊伍。撇開改革項目不談,也許從開始,他們君臣二人義無反顧急,功近利和不顧一切的行為,一開始就是錯的。

4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伊朗的上合之路,只差一步,就在最後關頭,拜登公然發出戰爭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