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霞之死,誰最悲傷?
有人說是孫少平,其實不是。
丁丁認為是田福軍。
《平凡的世界》裡的田福軍,是一個理想型的人物。文化高,情懷高,能力高,職位高。這樣的人物,最後的結果是失去最愛的悲愴。
其實,現實中的政治鬥爭遠比《平凡的世界》裡複雜殘酷N倍,路遙先生不是不知道,他輕描淡寫著政治鬥爭,不想揭穿其複雜性殘酷性,而將這種殘酷性用“曉霞之死”點了一下,讓人痛了一下,讓人思考了一下……英雄的結果也許就是悲愴。
如果曉霞不死,田福軍就有了傳奇的味道,而路遙先生要將所有人歸於平凡,他不想寫什麼傳奇。
這就是《平凡的世界》,看似給人向上,仔細一想,又給人警醒。
所以曉霞之死,是路遙先生的一個特別的安排。
曉霞,是孫少平想象中的人物。
少平境遇艱苦,又心高氣傲,生活中必須有一個想象來安慰他的心。就象賣火柴的小女孩夢見了天堂的祖母。
曉霞之死,對於孫少平來說,就是一個夢幻的破滅,他必須面對現實……
所以曉霞之死,就是一種必要。
曉霞,更是路遙先生想象中的人物。
翻開路遙先生的戀愛經歷就知道,他在追求一種夢幻的愛情,一種至純至真的愛情,一種跨越鴻溝的愛情……
這種愛情也許真的存在,但這種愛情經不起生活的風浪,經不住時間的浸蝕。(陷入愛情中的人,會把對方想象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把許多好,強加到對方身上)。
所以,曉霞之死,是路遙先生的一種安排,更是路遙先生的一種心境。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許是一件幸事。
丁丁曾看過一篇關於林徽因的文章,說林徽因過早去逝,免去了經歷文革……是啊,不能想象,那麼才華橫溢,那麼貌若天仙,那麼靈性十足的女子……遭遇那個年代,會有怎樣的結果。
丁丁曾有一個和曉霞類似的朋友(其家庭情況,其性格,其相貌還是氣質都相似),幾十年後見面,除了外貌還有幾分相似,往日的風采,往日的氣質,往日的靈性早蕩然無存……
路遙先生實在不想讓曉霞變得面目全非,實在不忍曉霞受世間的種種苦難……他想保留她的那份美好。
路遙先生實在不想揭示人性的惡,《平凡的世界》是從現實生活中篩選出了溫暖、向上、進步、努力……
所以她上天去了……
曉霞,在《平凡的世界》中,更象是一個象徵,是一種理想,是一抹亮光……如果沒有曉霞,那《平凡的世界》真的就太平凡了。
本書彷彿一部恢弘的史詩,凝聚著雄渾的社會交響、寬闊的人性胸懷、絢麗的人生色彩和豐厚堅實的苦難底蘊,老輩人厚重而沉實的人生苦難,年輕人浪漫瑰麗的人生想象和朝氣蓬勃的行動能力,以及從生活中得來的人生思考,成就了這樣一個猶如黃土高原般起伏變化、又如大河般壯闊雄渾的文本。
主人公孫少平,一個窮困的農村青年,然而他又是有知識的農村青年。務實,勇於聽從精神的召喚。無論是吃著高粱面饃、喝著剩菜湯的高中生活,還是下地務農的農民生活,甚至走出土地後的打工生活,孫少平身上都昂揚著精神的高傲、揮灑著靈魂的矜持,經歷了各種各樣的一般人無法想象的苦難,他在苦難中成長。
每種苦難都那麼折磨人,孫少平不僅不躲避它們,反而主動地走向它們。這個寒門子弟收穫了可貴的精神價值-心憂天下而且自立自強。他在成長壯大過程中的每個階段,得到的指教都源自於書籍,書籍開闊了他的視野,治癒了他的苦楚。
就像作者路遙說的,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我們不能迷失於平凡的生活中,平凡的背後有著激情澎湃,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生命的意義就在於你能創造這過程的美好與精彩,生命的價值就在於你能夠鎮靜而又激動地欣賞這過程的美麗與悲壯。相信自己,平凡的你在平凡的世界中能創造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