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國家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局面,作為大明王朝的開國帝王,農民出身的朱元璋深知百姓疾苦。國家創立初期,急需要修養聲息,在解決了外部的威脅後,大明王朝也進入到了難得的穩定期。
一、太子朱標病逝
朱元璋的一生有26個兒子,孫子多的更加數不過來,但在太子的人選上,朱元璋並未有太多的困惑,一方面是依照古訓“立嫡立長”,另一方面太子朱標也並沒有過於失德之處。可在公園1392年,太子朱標突然病逝。
作為父親,朱元璋痛心疾首,但擺在他面前的還有另外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大明帝國要交給誰?此時的朱元璋已經65歲,繼承人的問題是國家的根基所在,亟需馬上確認。
二、皇長子朱允炆冊封太子
朱元璋一生雖然子女眾多,但在太子人選上其實沒有過多的選擇,無他,“立嫡立長”的古訓是歷任皇帝在選擇繼承人的必須要遵循的原則。那麼擺在朱元璋面前的只有兩個人員:次子秦王朱樉、皇長孫朱允炆。
對於這兩個人選朱元璋都不是很滿意,秦王朱樉飛揚跋扈,文不成武不就,連自己的封地都治理得一塌糊塗,更別提治理國家了。
皇長孫朱允炆是前太子朱標的長子,也是合理的繼承人,不過缺點也很明白。一則年齡太小,當時的朱允炆年僅16歲,沒有什麼政治經驗。能否鎮得住滿朝的開國功勳朱元璋心裡沒底。另外就是朱允炆太儒雅了,和他的父親朱標簡直如出一轍,如此文弱之人是在不是一個繼承人的合適人選。
其實朱元璋心裡最滿意的是自己的四兒子燕王朱棣,朱棣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到北平就任後也是兢兢業業,將地方治理的井然有序,深得百姓支持。但強如朱元璋也無法打破“立嫡立長”的古訓,無奈之下選擇朱允炆為太子。
三、朱元璋為皇太孫朱允炆鋪路,燕王朱棣內心的不甘
自從朱允炆被冊封為太子後,萬年的朱元璋就開始為自己的孫子鋪路,先是清除了戰功赫赫的名將藍玉,對朝廷進行了大清洗。而後又有“胡惟庸“案,至此大明帝國的不安分因素基本消除了。
後過了幾天,秦王朱樉、晉王朱?相繼去世,此時燕王朱棣突然驚喜地發現,自己也終於符合太子的要求,朱棣現在也是嫡長子了。可此時的朱元璋可以說已經風燭殘年,況且現任太子朱允炆並無明顯過世。
朱棣心中的希望之火就這樣無情的被撲滅了,幾年後,朱元璋駕崩,太子朱允炆繼位,繼位後的朱允炆因大力推行削藩,朱棣在後續終於發動了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