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群雄第2位,江東孫氏!(孫堅、孫策、孫權)
由於江東孫氏的事蹟繁多而複雜,這裡將其分為多篇,來詳細講解。
2.個人能力
(2)孫策
孫策的個人能力,不弱於其父孫堅,甚至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尤其是在個人魅力、統帥力和勇武方面,孫策更是超出了孫堅一截。
之所以這麼判斷,是因為在孫堅成名前,他已經經歷過很多次的局部小規模戰爭,實戰經驗和閱歷非常豐富,而孫策才剛剛二十歲出頭,以弱冠之年,就能橫掃江東,不得不說這是一種超群的天賦。
更重要的是,孫策掃平江東的速度非常快,開闢基業的速度和年紀,位列漢末群雄的第一人,堪稱是不可思議。
根據史書記載,孫策的兵馬“渡江轉鬥,所向皆破,莫敢當其鋒,而軍令整肅,百姓懷之。”
同時,孫策本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
這是一位容貌俊美並且非常勇武的少年,在他到歷陽的路上,他的隊伍就能從一千人,擴充到五六千人的地步,各地的遊俠少年們,聽說孫策要征伐江東,紛紛自備乾糧,拖家帶口的前來追隨,可見孫策的名聲和個人魅力之恐怖。
除了軍事方面的能力出眾外,孫策在其他方面,同樣不弱!
他創立並完善了東吳政權獨有的世襲部曲軍制,大力提拔了底層武人和豪強領兵,打造出了一隻強悍而充滿侵略性的軍隊。
同時,因為出身和行事手段的緣故,孫策與江東本土士族的關係非常差,不過他似乎不準備緩和這種關係,甚至看他後來的一系列舉措,我們不難猜出,他是想全滅江東的本土士族豪強。
因為在這一時期,孫策大力任用了江北系和流寓系的士族,比如周瑜、張昭、張紘、秦松、魯肅、陳端等人。
這些人統治著江東各郡,不僅幫助孫策治理了江東郡縣,還多具有文武才,可以治理州郡,也可以鎮守一方,招降納叛,打擊地方的勢力和盜賊。
若是孫策不那麼早死的話,江東之地很可能會被他用武力強行整合,東吳政權憑藉著江北士人、底層武人和孫氏宗親們的效力,孫策絕不會只侷限於江左一地,而是很快就會北伐中原,與曹操袁紹等群雄爭鋒。
(3)孫權
孫權的個人能力,不能說太差,只是領兵作戰方面,他確實不太行。
之所以會如此,一方面是他主動讓渡利益給江東士族,直接削弱了孫策軍制的威力,另一方面,也是孫權本人,並不怎麼勇武,統帥能力也不出眾,和他的父兄,完全是兩種才能的人。
但是要說孫權完全沒有能力,那就有些言過其實了,作為漢末三國之一的帝王,孫權的能力還是有的。
首先,孫權的政治手腕和用人方面非常強悍,這一點比他的父兄孫堅、孫策強多了。
當時,孫策剛死,江東基業不穩,廬江太守李術公開反叛,宗室內部廬陵太守孫輔通敵曹操,孫暠企圖奪權,丹陽太守孫翊和宗室重臣孫河遭到殺害,豫章、會稽等地數萬山越也伺機作亂。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大力提拔了一批江北士人和江東士人,緩和了東吳政權與本土士族的矛盾,及時的政權本土化,又用江北士人制衡江東士族,維持了局部的平衡。
對內,孫權平定了李術之亂,阻止了宗室動亂,殲滅山越亂軍,對外他三次攻伐江夏,替父報仇,並且修建港口,完善水軍,坐穩了孫策留下來的江東基業。
雖然孫權沒有孫策那種銳意進取的勢頭和性格,還把孫策留下的基本盤和軍制給用壞了,但那都是中後期的事情,前期的孫權,表現的還是可圈可點的。
尤其是,孫權的戰略眼光非常出眾,他先後征服山越,奪取荊州,南征交州,東出大海,探索夷州和東南島嶼的事蹟,使得東吳政權空前強大,成為了曹魏統一天下的最大敵人。
其中,征服江東南部山區裡的山越各部,給東吳政權帶來了上百萬的人口,以及大片的領土,提升了東吳的戰爭潛力,間接的開發了荒蕪的南部地區。
而奪取荊州這個事兒,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被當代人一直詬病。
其實,不論是雄姿英發的周瑜,還是單刀赴會的魯肅,亦或是勇猛精進的呂蒙,這三位東吳的軍事統帥,一直都在為了奪取荊州而努力著。
比如周瑜,他在世時,壓根沒想過要讓出荊州給劉備,他的打算是佔據荊州,然後奪取益州,全據大江以南,和曹魏南北對抗。
而魯肅雖然主動讓出了南郡給劉備,但這是借給劉備的,可不是送給了劉備,魯肅早在官渡之戰的時候,就提出了榻上策戰略,與周瑜的戰略構想差不多。
後來劉表死,魯肅更是對孫權說出,“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再加上,自古以來,荊州、揚州政權,必有一戰,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兩者天生是大敵,不可能聯盟,就像朱元璋和陳友諒一樣,兩位元末梟雄能放著元廷的大軍不管,而是在鄱陽湖死磕,就能看出荊、揚政權之間的關係。
還有就是最重要的一點,關羽發動的北伐戰爭—襄樊之戰,可不是因為呂蒙偷襲了荊州,才落敗的。
按照諸多史書的時間線記載,呂蒙那時還沒出兵,只是在做準備的時候,關羽就已經被曹魏名將徐晃,在正面戰場上擊敗了,無奈退軍。
在關羽回軍的路上,荊州失守的消息傳來,關羽麾下的大軍離散,敗走麥城,被孫權擒獲並下令斬殺。
《三國志》: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
《三國志》:羽還,在道路,數使人與蒙相聞,蒙輒厚遇其使,周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羽人還,私相參訊,鹹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羽吏士無鬥心。會權尋至,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
因此,實際上就算孫權不偷襲荊州,關羽也無法攻克襄樊,而孫權奪取了荊州,則江東有了屏障,荊、揚一體,才有可能北伐爭奪天下。
當代將關羽北伐襄樊戰役的失敗,歸結於孫權和呂蒙偷襲荊州,其實是完全錯誤的觀點。
至於孫權南征交州,則是擴張了東吳政權的領土,取得了不少的資源,讓遠離中原的交州,再度成為漢家領土,而不是自立為國,稱得上是功在千秋的決策了。
後來,孫權更是派遣海軍甲士萬人東出夷州,這是中原政權,第一次抵達臺灣島,佔據並統治了那裡,使得臺灣島成為了中國自古以來的領土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