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能源供應正在穩步增加:中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在莫斯科以西,他們在朝自己的腦袋開槍”。這是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近日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所作出的一精闢論述,越來越多西方國家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呼應她所說的話,其中最為典型的國家就是立陶宛。

“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立陶宛

眾所周知,立陶宛與俄羅斯關係素來不睦,在俄烏危機爆發之後,立陶宛更是利用歐美對俄羅斯的敵對態度,積極的衝在了制裁俄羅斯的第一線。然而一系列事實證明,立陶宛這些積極的制裁行為,其實是在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以幾年6月中旬立陶宛禁止俄羅斯通過過境鐵路、公路向該國飛地加里寧格勒州運送相關貨物一事為例,其就將自身置於了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完全是“裡外不是人”。

首先,中斷相關運輸,受到直接衝擊的就是大量從事相關運輸業務的立陶宛運輸企業。據統計,如果該“禁運令”生效,立陶宛本國將至少有兩百家相關運輸企業在年內倒閉。這對目前正身陷嚴重經濟危機的立陶宛來說顯然不是什麼好事情。

其次,立陶宛做出的這一決定,歐盟也並不滿意。因為現在歐盟並不希望事態進一步惡化,不想招來俄羅斯強硬的反制措施。而立陶宛的這一決定,顯然會讓俄羅斯方面有所動作。最終的結果就是,歐盟直接出面,修改了相關指導方針,導致立陶宛再無藉口,只能對俄妥協。此舉讓立陶宛在政治、外交、經濟等多個層面都受到了嚴重損失,與歐盟之間的關係也變得更加微妙。堪稱瞎折騰的典範。

立陶宛付出的代價可能遠不止於此

除了上述提到的損失外,立陶宛受到的不利影響可能遠不止於此。

近年來,立陶宛一些政客,頻頻依靠政治“碰瓷”的方式來博取關注度,彰顯存在感,這種做法對立陶宛的國家利益其實帶來了相當大的消極影響。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投資者已經撤出立陶宛,因為在該國投資所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實在是太多,風險難以控制。

9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美國影響力持續縮小!沙特就石油交易最新表態,拜登白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