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媒體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詳細闡述了他對於當今世界局勢以及歐盟未來發展的看法。他在文章中表示,受到俄烏衝突的影響,世界安全格局已經改變,全球經濟同樣面臨巨大挑戰。在此情況下,歐盟必須成為國際地緣政治的參與者。
這位德國總理的意思其實很明確,那就是在大國競爭當中,歐盟如果想要與中美俄等大國平起平坐,就必須先解決與統一的安全與外交政策相關的問題。因此在決定這些政策時,歐盟成員國不應繼續享有“一票否決權”。
眾所周知,雖然此前英國的“脫歐鬧劇”讓外界對歐盟內部的團結性打了個問號,但在德法意三國的主導下,經過數十年發展的歐盟,現在已然成為了全球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在此情況下,朔爾茨提出的歐盟必須參與到地緣政治中的觀點無可厚非。在歐洲方向上,作為區域性組織的歐盟,也確實起著關鍵的作用。
圖注:朔爾茨和德國外長貝爾伯克
但朔爾茨提出取消“一票否決權”的想法,卻有可能給歐盟帶來一場震動。首先,便是在歐盟內部,各成員國在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方面的差距極大。在擁有“一票否決權”的時候,一些綜合國力較差的國家,還能通過這一權力,真正參與到影響本國利益的大事上來,確保本國利益。但沒有了“一票否決權”,歐盟成員國可能會認為自身失去了一項重要權利,甚至讓“脫歐鬧劇”再度上演。
其次,取消“一票否決權”,不利於歐盟的擴員。雖然在歐洲多數國家的眼中,歐盟是歐洲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但對於許多國家來說,在外交和安全領域保持獨立自主,同樣至關重要。此前,德國和歐盟就曾向塞爾維亞施壓,要求該國改變安全策略,更多的擁抱歐盟陣營,但武契奇政府對此卻不為所動。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雖然朔爾茨這次發表文章是衝著俄烏衝突而來的。但如果真的取消了“一票否決權”,歐盟和中國的關係,在未來也有可能受到影響。別忘了,最近幾年,歐盟曾經多次提出涉華議案,對中國的內政指手畫腳,只是由於少數成員國果斷使用了“一票否決權”,這些提案才未能正式通過。
而在目前的歐洲政壇,想要借中國議題賺取聲望的大有人在,在沒有“一票否決權”的情況下,歐盟能否確保自己的決定不會破壞中歐關係,依舊是個大問題。畢竟,在2021年,歐盟的一份涉港聲明,就一度得到了26個成員國的明確支持,只有匈牙利一國反對。如果當時不是匈牙利動用“一票否決權”,中歐關係極有可能受到影響。
作為全球最為重要的兩極,中歐之間早已互為重要夥伴,現在歐盟已經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僅在今年前兩個月,中歐之間的貿易額就達到了8700多億人民幣。可以說,中歐已經成為了亞歐大陸上最為重要的一對貿易伙伴。在此情況下,如果中歐關係因歐盟的一些舉動而惡化,全球經濟都有可能受到影響。
在此情況下,朔爾茨的撰文雖然體現出了歐盟現在更加抱團的思路。但是取消“一票否決權”後如何平息成員國的不滿情緒?如何保證歐盟堅持務實的外交和安全策略,妥善處理對華關係?等等問題,都還需要朔爾茨等歐洲領導人,謹慎作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