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人生3條不可觸碰的天規?甄嬛傳中的華妃和皇后很好的詮釋了觸碰了的下場,一旦違背則必有災殃,尤其是最後一條,一定會讓你醍醐灌頂,終身受益。我們一起來看下:
第一,脾氣不能大於本事。
我們看過《甄嬛傳》的都知道,華妃仗著年羹堯的勢力,皇上的寵愛,在宮中一向囂張跋扈,殺伐決斷改不含糊。但是若論起自己的心機和本事,她連身邊的曹貴人都比不上,更別說皇后和甄嬛了。在自己本事不大的情況下,對於依附她幫她出主意的曹貴人,一不如意就罵罵咧咧,又一次還拿扇子砸過曹貴人的頭,更是把曹貴人的心頭愛女當成了邀寵的工具。
所以最後華妃也被曹貴人出賣,雖說最主要原因是因為年羹堯倒臺。但若不是她脾氣太大,皇上最後也是會給她貴人位份讓她安享餘生的,這話是皇上親自和太后說的。但是最後由於不甘心派人火燒碎玉軒,弄得個被賜死的下場。其實就是因為心性太高,脾氣太傲,但是本事心計對比皇后甄嬛真的是太弱了。
其實有句老話也說說:“弱者易怒,如虎,強者平靜如水。”往往越有本事的人越沒脾氣,越沒本事的人,脾氣越大。強者控制脾氣,弱者讓脾氣控制,如果沒有本事收拾殘局,千萬別放縱自己脾氣。
第二,財富和地位不能大於德行。
古語有云: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這句話在《甄嬛傳》中華妃和年羹堯身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先說說華妃,在被封為華貴妃會後,本來是好事,後宮就一人之下了。但是對於華妃來說,還是由於出身武將世家,一向是明刀明槍,從不內斂謙虛的性格造成的。在成為貴妃後,又適逢皇上、皇后出宮祈福,太后又不管後宮之事,放眼整個後宮就屬她最尊貴了。所以就膨脹了,眾嬪妃平日怎麼陪皇后的就要怎麼陪她。
當時甄嬛身懷有孕,皇后也是免了請安的,但是華妃豈肯放過這個羞辱她的時機。其實看劇的觀眾都看清了華妃的膚淺,這哪是什麼貴妃啊,明明是小人得志嗎?所以馬上就樂極生悲了,罰的甄嬛都流產了,皇上一回宮就降位,褫奪封號,並禁足宮中。
還有一個就是年羹堯,真實的有其妹必有其兄。本來年羹堯戰功赫赫,還是輔佐皇上登基的有功之臣,咱們撇開政治不談。年羹堯後來自恃戰功顯赫,和皇上同桌吃飯時竟然說和皇上是一家人,還讓從小伺候皇上的蘇培盛伺候他。這就是德行不過關啊。你位置再高也高不過皇上,在皇上面前顯擺不是給自己找死嗎?甄嬛也說過:“君王身旁怎容他人酣睡。”就是因為德行不夠,明白的道理太少,家中地位和財富又異常顯赫,所以最後被皇上抄家滅族。
所以從這裡我們就知道所獲得的每一分錢與你的德行終是保持平衡的。當財富和地位超過你的品德和能力的時候,就會出現陰陽失衡的情況,所以這個時候破破財反而是好事,所以說破財可以免災。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要提升自己德行,始終要記住厚德才能載物,只有德行美好的人才能真正把握得了財富。
第三,慾望不能大於能力
這就要說到《甄嬛傳》中的皇后了,其實皇后還是很有能力的心機也比較深沉,但是奈何慾望實在是太大,所以最後落了個一敗塗地的下場。因為劇中以皇后的能力她做這個皇后是綽綽有餘的,她有手段會平衡後宮勢力,而且又有太后這個姑母做靠山,可以說如果不是慾望太大,太后之位可以說是穩紮穩打。
但是就是因為慾望太大她只希望自己扶植的阿哥當太子就差點把皇帝算計的斷子絕孫。太后也說過不管哪個阿哥登基,皇后都是母后皇太后,她沒必要毒害皇子,所以以太后的這個智慧和能力她才成為了太后。但是皇后顯然不行,她怕大權旁落所以選擇謀害皇子,到最後把自己逼上絕路。
所以道德經中也講過“禍莫大於不知足”,意思就是所有的災禍都是由於不知足,人心不足蛇吞象。
所以說劇如人生,人生如劇,在觀劇中我們可以學到一些讓我們規避犯錯的方法,讓我們能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