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和關白是代理天皇執政的官職。平安時代中期攝關政治建立起來以後,代理幼帝執政的稱攝政;代理成年天皇執政的叫關白。
攝政起源於7世紀初。推古天皇即位時,聖德太子攝政,輔佐天皇,正式確立了這一地位。因此,攝政原本是非皇族不能擔任的職務。聖德太子厥功至偉,為了表示對他的尊敬,以後輔佐天皇的皇族都避免使用“攝政”這一稱謂。例如中大兄皇子是以皇太子(大兄)的身份輔政的;天智天皇的兒子大友皇子則以太政大臣的身份輔佐父親。當時,有實力的皇族出任太政大臣已成慣例,但是到了奈良時代,知太政官事代理了太政大臣的很多事務。及至奈良時代末期,皇族內部連一個能出任知太政官事的人都沒有了。換句話說,已經沒有皇族成員可以輔佐天皇了。
從平安時代中期開始,作為天皇外戚的藤原氏迅速抬頭,扮演起天皇母親的角色,以攝政的身份輔政。最早的是藤原良房。從原則上講,他作為臣下是沒有資格出任太政大臣的,但他不僅當了,還長期佔據著這一位置。他擁戴9歲的清和天皇即位,自己便可以在攝政的位置上輔佐幼帝。
藤原良房以臣子的身份登上了從前只有聖德太子才能擔任的攝政之位,引發了皇族內部的批判。但由於他過於炙手可熱,沒人敢在明面上抨擊這件事。
在原業平是擁有平城天皇血統的貴族,也是宮廷內的知識分子。以他的和歌為中心編纂而成的《伊勢物語》有很多地方表達了對藤原良房權勢的不滿。菅原道真年輕時創作的漢詩中也有對藤原氏發展持負面態度的表達。然而,藤原良房巧妙地利用天皇外戚的身份提升了自己的權力。有本事的文人被辭退,逐步形成了藤原良房的近親獨佔高位的政治體制。
藤原良房的兄長叫藤原長良,長良的兒子藤原基經被過繼給了藤原良房。這個藤原基經有著比藤原良房還毒辣的政治手腕,他迫使雖有藤原氏血統卻在宮廷中無甚人望的陽成天皇退位,擁立了皇室旁系光孝天皇。為了回報藤原基經的擁戴之功,光孝天皇對他言聽計從。
原先在陽成天皇時期,藤原基經是攝政,可光孝天皇是成年人,他又不能直接跟基經說讓他別當攝政了,於是在元慶八年(884)下了道詔命,要求所有的奏報在送抵天皇之前都要先讓藤原基經過目——這就是關白的起源。藤原基經出任關白意味著藤原氏取代天皇掌控了日本國政。因此,9世紀末對於攝關政治下的日本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藤原基經死後,經歷了短暫的關白空置時期。表面上是天皇執政,其實是獨佔高位的藤原氏在把持朝政。到了10世紀後半葉,攝政、關白成了常設職務。藤原氏的長者被任命為攝政和關白成為了慣例,天皇只需負責祭祀等小事。
以上便是攝關政治在日本的確立。藤原氏的長者必須是天皇的外戚,因為攝關的地位取決於藤原家的女兒能否給天皇生出皇子來,這也是藤原氏的攝關政治不穩定的地方。11世紀初,藤原道長及其子藤原賴通構築了攝關政治的黃金時期。後來,隨著藤原家族難以再維繫外戚的地位,天皇逐漸走向了親政的前臺,不久之後,院政成為了日本古代政治的一道全新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