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離開中東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京立刻訪問伊朗,媒體都在關注俄羅斯此舉,將如何衝擊拜登中東之行留下的影響。
但其實真正的勝負手,不在俄羅斯,也不在伊朗,而在與普京一同訪問伊朗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身上。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得從如今中東的政治格局,以及普京此行訪問伊朗的目的說起了。
根據俄羅斯官方的消息,普京總統抵達伊朗首都德黑蘭之後,與先他一步到達伊朗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會合,然後召開俄土伊“阿斯塔納”三國首腦會議。
這個所謂的“阿斯塔納”會議,其實是俄羅斯、土耳其、伊朗三國針對敘利亞問題,早先成立的一個會談機制。
看上去,普京和埃爾多安一起訪問伊朗,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敘利亞問題,但事情顯然沒有那麼簡單。
拜登前腳剛說“不會讓中俄填補真空”,後腳普京就踏上了對伊朗的訪問之旅,還捎帶挖了美國牆角,把美國的北約盟友土耳其,也帶過去了。
俄媒說,普京此行的主要任務,除了敘利亞問題和伊朗核危機之外,還將尋求深化俄羅斯與伊朗、土耳其之間的貿易和經濟聯繫。其中能源合作、去美元化、共同應對西方制裁等議題是重中之重。
這兩個說法的角度不同,但都各有道理,不過,他們卻忽略了這次普京中東之行的最大變量,那就是土耳其。
土耳其這個國家,由於比較“跳脫”的性格,總是容易被忽略,尤其是在俄美這樣的大國博弈之中,土耳其看似就是個“添頭”。
可如今,形勢已經發生變化了,一方面是俄烏衝突、美聯儲加息,導致土耳其本就嚴重的通脹,進一步高漲,外匯儲備吃緊,通脹率最高時竟然達到73%。
要知道此前斯里蘭卡就因為債務危機被逼得“國家破產”了,土耳其底子雖然比斯里蘭卡好一點,但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埃爾多安還能不能扛住,就真的不好說了。
另外,拜登此次中東之行,喊出了“美國將在中東重新發揮影響力和領導力”的口號,雖然說未必能變成現實,但虎死威猶在,美國既然這麼說了,那麼對中東地區的局勢以及中東地區的小國來說,還是有影響力的。
這麼一來,以色列和沙特這兩個拜登中東之行訪問的重點國家,就等於搶佔了先機。
說得更直白一點,美國要在中東發揮影響力,不可能憑空而生,只能依託於中東本地區的國家。而拜登選擇以色列跟沙特,擺明了就是要跟這兩個國家尋求合作,利用他們來發揮美國的影響力。
對中東各國來說,這就等於以色列跟沙特這兩個國家得到了美國的特別“支持”,其他小國就不會說什麼,可土耳其和伊朗這樣的中東大國,自然對此事比較反感的。
以色列本身因為宗教的原因,跟信仰伊斯蘭教的中東諸國都有矛盾,而另一箇中東大國沙特,雖然也是伊斯蘭教的國家,但沙特拉攏阿拉伯國家自成一派,跟伊朗還有土耳其爭奪地區主導權的態勢很明顯。
這種背景下,土耳其和伊朗當然要做出反應,伊朗跟俄羅斯之間,向來有比較良好的關係。此次拜登訪問中東,替以色列發聲威脅伊朗,伊朗自然要向俄羅斯投桃報李。
而俄羅斯和伊朗剛簽下的400億美元的石油投資協議,就是例子,說得更直白一點,伊朗徹底倒向俄羅斯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但是土耳其也加入到其中,屬實是有些出乎意料了。
它說明,作為一個地區大國,土耳其已經明顯地感受到了美國的力不從心,以及土耳其自身無法在美國設計的中東體系中繼續分一杯羹的事實,開始另謀生路了。
且不說這麼一來會在輿論上造成多大的影響,就算從現實層面來講,只要俄土伊“鐵三角”構建起來,在中東地區就幾乎無人能敵,到時候美國就真的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對手,因為僅靠一個以色列,和三心二意的沙特,顯然不足以維護美國在中東的存在感。
簡而言之一句話,伊朗用自己的切身選擇,向世界傳達了美國已經“鎮不住場子”、手底下的盟友都開始“另謀出路”的信息,這對於美國霸權來說,無疑會產生顛覆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