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自古以來,賞善罰惡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獎勵或處罰的方式,尤其是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當中,身為九五之尊的皇帝,會根據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而進行論功行賞或者是懲處犯錯者。

事實上古代的帝王對自己以外的任何一個人進行賞賜,都帶有政治意義,因為這是作為皇帝身份是賦予的,也是古代封建帝王最常用的一種籠絡人心之法!今天主要是探析一下明代皇帝賞賜現象。

明朝皇帝會對誰進行賞賜

1,對明王朝的功勳之臣

何謂功勳之臣?即為大明王朝立下過大功勞的臣子,不管是在哪個方面立下大功勞都是屬於明朝功勳之臣。

首先,是在明朝開國事業當中,立下汗馬功勞的臣子,他們對明太祖朱元璋來說哪怕沒有具體的功勞,只要跟隨朱元璋征戰天下,都會得到賞賜,只是會根據功勞大小給予不同程度的賞賜。

例如朱元璋冊封了六大公爵,分別是徐達、李善長、常茂、李文忠、馮勝、鄧愈,這六個人是朱元璋認為功勞最大的存在,所以是明朝開國功臣地位最高的,當然還有很多其他開國功臣,分別冊封了二十八大侯爵和兩大伯爵,加起來被稱之為明朝開國三十六公侯!

其次,是明朝的特殊情況下的功勳之臣,這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相當於重新建國,即明成祖朱棣的靖難之役,朱棣在造反成功之後,也對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進行論功行賞,包括提前犧牲的,但是立下大功勞福德臣子。

例如大家聽說過的張玉、朱能、丘福等,總共4人封公爵、14人封侯爵、11人封伯爵!

其三,即在明朝276年中,為大明帝國立下衛國戰功的大臣,例如於謙、例如李成梁、例如戚繼光等等,還有很多不同程度上的有功之臣。

因此只要是為大明帝國建功立業的臣子,明朝皇帝肯定會給予賞賜。

2,對藩王和宗室子弟的其他爵位

第一,藩王,即皇帝的兒子或孫子進行封王並賜下一塊屬於親王或郡王的土地,所以稱之為藩王。在其他朝代也許還有異姓王,但是明朝只有同屬皇族的宗室子弟才能有封王的資格,至於所封的異姓王都是在對方去世之後的追封!

明朝對藩王的賞賜,不在於立下汗馬功勞,即便混吃等死也會時常的有賞賜,這就是身為皇族宗室子弟的益處;根據統計,明朝封親王六十五位,到至明朝滅亡之時還有三十四位親王、九百多位郡王。

除親王、郡王外的宗室子弟其他爵位,按照等級劃分,即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這些等級怎麼來的?

例如親王的嫡長子繼承親王位,而其他兒子則封為郡王,郡王嫡長子繼承郡王,其他兒子則封為鎮國將軍,以此類推,因而明朝的賞賜宗室對象是特別多的。

3,對國戚和各級官員

第一,所謂國戚,即與皇族存在姻親關係之人,在明朝屬於國戚身份的是皇后家、皇妃家、太子妃家,王妃家,郡王妃家,駙馬家、儀賓家(明代對藩王和其他宗室爵位之女婿家的總稱),這些都是明朝皇帝的國戚,都是賞賜的對象之一。

第二,對各級官員,只要在工作崗位上立下功勞者也會進行賞賜,其實之前講到的于謙、戚繼光等人就是再自己崗位做出重大衛國貢獻的大臣,對這類有功之臣,無論功勞大小都會進行一定程度的賞賜。

4,對普通百姓

例如對年高德劭者和鰥寡孤獨的平民百姓進行賞賜;例如對在孝悌方面做得非常到位的平民,被地方官府發現也會進行賞賜;例如在農業生產方面極為努力的,即勤於農事的力田者也會進行賞賜;

例如對貞節婦女的賞賜,即丈夫去世之後,一直未再嫁,堅守自己節操的平民女性。包括還有移民戍邊,明朝統治者對這些移民的百姓也會進行賞賜,以及還有守護皇陵的百姓等進行賞賜。

5,對番邦異族

其實主要是對周邊少數民族和形成朝貢體系的藩屬國進行賞賜。

例如朝鮮半島的李氏王國,例如蒙古族地區的各個部落,主要是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但是除此以外,還有更遠的國家,例如占城、爪哇、暹羅、蘇門答刺、渤泥、榜葛刺、柯枝、錫蘭、古裡、阿丹等國,這些都是明王朝賞賜的對象。

明代皇帝賞賜的原因

1,必須要論功行賞

首先,拋開一切其他什麼政治意義不談,只論徐達、湯和、李善長等成千上萬個跟隨朱元璋打天下文臣武將們的目的是什麼?

不就是希望過上榮華富貴的日子嗎!如今天下已定,不代表就萬事大吉,哪怕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文臣武將們都不造反,甘願回去當一個普通老百姓,那剛剛打下的江山,朱元璋和他的兒子們可以守住嗎?答案肯定是不行!

因為這個時候不僅僅是守住的問題,還有百廢待興的破爛國土等著他們進行恢復和重建,因此朱元璋只有論功行賞後,才能讓這些文臣武將與他一起繼續努力建設一個強大的大明王朝,同時還能吸引更多的人與他們共同奮鬥,讓自己的大明王朝延續下去。

其次,前面講的只是一個理想化的假設,實際情況是朱元璋若是不論功行賞,他面臨的就是剛剛建立的王朝再一次四分五裂,他和他的兒子們則會成為大自然的肥料!

2,籠絡人心

第一,在建立大明王朝以後,朱元璋手底下的文臣武將都是經歷戰火硝煙之人,都是經歷生死磨難之人,甚至可以說很多人心中都是有著一個皇帝夢,只是因為現實情況讓他們拋棄這個不實際的目標,然後退而求其次,選擇當一個可以享受榮華富貴的功臣。

第二,文臣們跟著朱元璋的目的,就是輔佐一代明君成就自己的偉業,但是這個前提是自己要有足夠高的地位和權勢才能一步一步地去實現,這一點在千古一帝的朱元璋眼裡看得非常明白。

所以他會讓李善長直接成為大明王朝開國第一大臣,即中書左丞的官職和六大公爵之一的韓國公;

說得直白一點,李善長等人在建國之後依然還有著重大的作用,若要對方繼續努力的效忠,就必須是高官厚祿來籠絡他們!同理,武將們跟隨朱元璋的目的是建立不朽軍功,展現自己的軍事才能,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還需要這些武將繼續拱衛邊疆和征伐元朝殘餘勢力!

3,維護自己的政權統治

第一,對開國功臣的賞賜是為了籠絡人心,讓他們繼續為自己效忠,還能穩固自己的政權,朱元璋做得已經夠多了,為何還要賞賜藩王?

因為朱元璋認為藩王比文臣武將要可靠,畢竟是自己家的子孫,所以希望通過各地的藩王來長期維護自己開創的成果!

賞賜普通百姓也是同樣的道理,雖然普通百姓看似對王朝什麼殺傷力,但是在關鍵時刻顛覆王朝的主力軍,普通百姓絕對是其中之一。

所以明朝皇帝對平民百姓的賞賜,是為了宣揚自己是“愛民如子”的聖明君主,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得到普通老百姓對自己的王朝的認可和支持,正所謂民為水 君為舟,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明朝皇帝對這一點還是有比較深刻的認識。

第三,對少數民族和外邦勢力的賞賜,依然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通過賞賜和朝貢體系,保持雙方的友好關係,這樣避免這些少數民族和外邦突然發難,從而威脅自己的王朝。

明代皇帝大力賞賜的不良後果

明朝大力賞賜的最大的不良後果是消耗明朝的國庫和拖垮王朝。

其實不管是明朝還是其他封建王朝,在賞賜這一項事情上都會消耗大量的銀錢,這個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大明王朝在這個方面花的非常的多,例如對其他國家的賞賜,基本上屬於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就是為了彰顯自己天朝上國的威嚴,而獲得的回饋主要是象徵性的政治意義,對明朝實際的發展沒有太大的幫助!

例如對藩王的賞賜,明朝的藩王雖然沒有實際性的管轄封地,但是在當地有著大量撈錢的權力,加上明朝中央朝廷的不斷地進行賞賜。

隨著時間的推移,藩王和宗室子弟的爵位越來越多,明王朝中央朝廷所做的賞賜,完全無法滿足他們這些宗室子弟的慾望,然後這些藩王等宗室子弟就在自己當地仗著權勢各種魚肉百姓和壓榨當地官府,他們最後逐漸地讓自己成為明王朝的大蛀蟲,徹底成為拖垮明朝的主力之一。

綜上所述,明代皇帝的賞賜現象從總體來說,只有在明朝前中期或者說是在國力強盛的階段,做這樣的事情是利大於弊,對大明王朝的政權穩定有著很大的益處,但是隨著國力衰弱,明朝的賞賜行為並沒有收斂,特別是對藩王等宗室子弟的賞賜,所以一個好的行為最後演變成顛覆自己王朝的助推器。

10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美聯儲成功甩鍋歐洲!美股連續上漲,納指漲1000點,特斯拉漲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