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談及“奸臣”二字,浮現在我們腦海的估計會是秦之趙高、漢之董卓、宋之秦檜、清之和珅等臭名昭著的奸臣。

而在我國元朝至正年間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編撰的《宋史·奸臣傳》裡共列舉了宋朝蔡京、秦檜、賈似道以及章惇等21位奸臣。

但是在這二十一位奸臣中既有像蔡京、秦檜等這樣身居廟堂之上卻行小人之事的誤國之臣,但是也有被神宗時王安石變法案所牽連的章惇、呂惠卿等為人耿直的變法能臣,也一同被列入《奸臣傳》中。

而在這其中最應該被平反的便就是章惇,那麼他究竟為何身懷奇才,但又為何被列入奸臣之類呢?

說起章惇,那一定能夠想起北宋鼎鼎有名的文人蘇軾。因為章惇一生的政治活動離不開蘇軾,兩人在十年寒窗時期就已經是志同道合的好友。

章惇有著豪爽、直率但是又執拗、睚眥必報的矛盾性格。在他初入科舉時,他和他侄子是一同參加科考,雖然最後結果出來後章惇也榜上有名,但是他卻與他侄子的名次相差很多。

於是他毅然放棄這次進入仕途的機會,直接重回家鄉備考下次的科舉。聽聞此事後蘇軾並未驚訝,並且正是因為章惇這種性格,兩人才能成為情同手足的好友。

在兩年後,章惇科考進士及第後才正式步入廟堂。在入朝為官後,他在治兵方面的才能才顯現出來,神宗慧眼識才,直接將章惇擢升專管財政的三司使一職,讓其獨特的那一套理政觀點大發光彩,自此章惇的仕途便逐漸明朗。

前文提到蘇軾與章惇關係較好,但是兩人的仕途卻截然不同。章惇在官場混得如魚得水之時,好友蘇軾卻是由於烏臺詩案被一貶再貶。

但是在朝廷眾人紛紛與蘇軾撇清關係怕受到牽連之際,只有章惇一直與蘇軾互通書信,並且在蘇軾落魄時仍舊不斷激勵,可見其率真的性格。

在蘇軾被貶黃州之時,再次收到章惇“存問甚厚,憂愛深切”的來信,令蘇軾內心感激涕零。在蘇軾寫給章惇的一封回信

《致子厚宮使正議尺牘》中寫:“無緣一見,少道宿昔為恨。人還,布謝不宣。軾頓首再拜子厚宮使正議兄執事。十二月廿九日。”

蘇軾稱讚章惇才能之高足以出入將相,這時章蘇之情誼可謂達到頂峰。

瞭解過章惇之後,我們會知道他屬於王安石的“改革派”,但好友蘇軾卻歸屬於“保守派”,兩派之爭在朝堂之上勢同水火,兩人之間的友誼也因此埋下了決裂的種子。

章惇入閣之後積極支持參與熙寧變法(即為王安石變法),在神宗的支持下,變法順利推行,這次變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改變北宋開國以來士兵多、官職多、消費高的“三冗”現象以及大宋積貧積弱的情況。

這次變法,在軍隊上推行保甲法、將兵法以及保馬法以此來改善軍隊上士兵冗雜的惡況;針對吏治,他整頓科舉,改革太學,對於一些冗官實行裁撤,任人唯才不唯親。面對衰退的經濟,他也提出了青苗法,民田水利法等發展國民的經濟。

這一系列變法看起來確實不錯,都是旨在富國強兵,改變現狀。初期執行是,效果的確不錯。

但是在後期,朝廷所頒發的詔令在地方上實行起來卻政令不一,這導致變法後期官員們所反映的負面影響較多,再加上“新舊黨爭”的衝擊,使得變法施行逐漸舉步維艱。

在神宗逝後,其子哲宗即位,由於年幼使得高太后垂簾聽政,高太后更加偏向於支持司馬光等舊黨。

不僅廢除除置將法以外的所有新法,還將原先改革派成員降官貶職,使得章惇被貶,並且啟用司馬光為相,蘇軾也隨之升官,開始了這一生短暫的高光時刻。

在高太后逝後,哲宗開始親政,但是他並未延續高太后的執政風格,反而重繼父業,大力啟用新黨人士,司馬光此時早已逝世,蘇軾也隨即被貶。

作為改革派骨幹的章惇被拜為丞相,他上臺後不僅開始排除異己,甚至想要刨開司馬光的墳墓挖出他的屍體將它挫骨揚灰,而此時,他也沒有對好友蘇東坡留情,將原先的舊黨人士紛紛貶謫出京,將蘇軾貶到荒無人煙的惠州。

沒有想到蘇軾在惠州並沒有自暴自棄,反而調整心態,每天吟詩作樂。但是章惇得知後,又將蘇軾貶到更加遙遠的海南島。此時,章惇也將他做事狠辣的性格暴露無遺。

但是章惇在入閣執政後,也充分發揮了他在治國方面的才能。在地方軍隊管理上,他設置了晉寧軍和隴右節度軍;在政治上,他不僅重新啟用熙寧變法中的法令,並且將其不斷完善,查缺補漏;吏治上改革官制;外交上招降吐蕃,簽訂元符和議。並且他征服西夏,平定了唃廝囉,使得北宋邊境得到了數年的安寧。

儘管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政治戰中,最終改革派贏得了勝利,但是作為領頭羊的章惇並沒有得到善終,反而最後貶死湖州。

公元1100年,宋哲宗崩逝,但是在立誰為儲君這個問題上眾人卻犯了難,向太后一行人主張立端王趙佶,但是章惇想要擁立簡王趙似,但是決定權仍舊在太后手中。

無奈之下,只得召端王趙佶入宮覲見,但是沒有想到章惇見到端王后的第一句話就是“端王輕佻,不可以君臨天下”。但是由於太后的堅持,最終只得讓端王即位,即宋徽宗。

而後章惇在護送哲宗靈柩時,由於突逢暴雨途中停留了一夜,便被政敵所彈劾。但是宋徽宗並沒有處罰章惇,再後來隨著越來越多的言官彈劾,章惇深知自己已經不適合在朝任職,於是向宋徽宗提出辭呈,但是仍舊沒有被允准。

再多次請求免去政事後,宋徽宗將章惇貶到越州;而後再貶為武昌軍節度副使,但是又由於京內言官的不斷彈劾,最後將章惇貶為湖州團練副使。

最終在崇寧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湖州去世,終年七十一歲。並且在宋高宗紹興五年,章惇死後的第二十九年,繼續被貶為昭化軍節度副使,並且詔令他的子孫後代不能在朝出任官職。

究其被列為奸臣的原因,無非就是由於參與熙寧變法以及後來執政後排除異己的狠辣舉措為人詬病,並且不斷遭到言官的詆譭,使其最終被誣陷為奸臣。但是他對北宋的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做出的貢獻不可磨滅,他的較高的治國理政的才能亦不可忽視。

6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一不做二不休,蔡英文或受邀赴日竄訪,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