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月10日,擔任越南最高領導人職務長達17年的黎筍在河內去世。在他去世5個月之後,越黨於12月15日至18日召開了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大會上,總書記長征代表越黨中央作了一篇“罪己詔”式的政治報告,坦率承認“上個五年計劃的重要指標沒有完成”,“生產發展緩慢”,“供求關係的矛盾日益激化”,“分配流通領域出現緊張和混亂”,“財政赤字巨大”,“通貨膨脹嚴重”,“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許多最起碼的正當要求得不到保證”,“群眾對黨的領導和國家機關的職能的信心減退”。
長征的政治報告坦率承認,出現這些困難是越黨中央的錯誤領導造成的,而且這種錯誤是“總的主張和政策方面的嚴重和長期的錯誤,是戰略指導和組織實施方面的錯誤”,宣佈由“中央委員會、政治局、書記處、部長會議”承擔錯誤“責任”。
既然領導層犯了嚴重錯誤,那麼就要進行人事調整,總書記、國務委員會主席長征,政治局委員、政府總理范文同,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會副主席黎德壽同時宣佈辭職,退出政治局,改任中央委員會顧問,由1982年被踢出政治局的阮文靈出任一把手。阮文靈作風謙虛樸實,群眾基礎好,長期在南方工作,對南越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情況非常熟悉,重視抓經濟建設,並有著豐富的經驗。
大會決定把工作重心逐漸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推行“革新開放”政策,確定了“堅決實現工作重點轉移,爭取有利時機和外部條件,全力以赴穩定社會經濟,為今後20至25年的經濟大發展奠定基礎”的國家發展戰略,這等於摒棄了黎筍時期的“國防和經濟並重”(實際上是軍事優先)政策。
黎筍去世不到半年,越南領導層就否定了他的路線,這一劇烈變化充分說明,越南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已經到了不改革就難以生存下去的危急關頭。
國際處境孤立。越南在黎筍集團的把持之下,從70年代中期開始,走上了推行地區霸權主義的道路,在中南半島大肆侵略擴張。一方面武裝控制老撾,全面入侵柬埔寨,進犯泰國邊境,企圖稱霸中南半島;一方面反華排華,驅趕數十萬華僑,蠶食中國領土,挑起武裝衝突,製造流血事件,由此引發了和中國的長期邊境戰爭。
越南在東南亞的侵略行徑遭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譴責和反對,由一個得到廣泛支持和援助的國家,變成了被反對和抵制的國家,並受到發達國家的經濟制裁。美國取消了尼克松於1973年許諾的為重建越南而提供的42.5億美元援助,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取消或者凍結對越援助,其中包括法國3.66億美元,日本6500萬美元,丹麥7500萬美元,挪威5200萬美元,瑞典1億美元,世界銀行貸款3350萬美元等援助計劃。這種在國際上嚴重孤立的處境,迫使河內當局不得不考慮對其戰略作出重大調整。
國內危機嚴重。越南曾經在世界上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援下,取得了抗法、抗美戰爭的勝利,實現了南北統一。但是黎筍集團窮兵黷武,侵柬反華,軍費開支每年達30億美元,佔國家財政支出的50%以上。
連年的戰爭和高額的軍費開支,使越南農業欠收,工業停頓,外貿衰落,財政枯竭。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為130美元,通貨膨脹率達1000% ,外債累計高達90億美元。沉重的經濟危機,使越南成為亞洲最貧窮的國家,貧困的國情逼著越南調整戰略。
蘇越關係疏遠。長期以來,越南經濟的勉強維持,侵柬反華的軍事行動,主要依靠蘇聯每年提供的大量援助。進入80年代後期,戈爾巴喬夫推行的“ 新思維”使美蘇關係緩和,中蘇關係改善,柬埔寨問題政治解決步伐加快,蘇聯對越南的援助逐漸減少。蘇聯的冷落使得越南深感不安,擔心有朝一日會被拋棄,因此也必須立足於自力更生調整戰略。
世界局勢有變。越南一直把自己封閉在侵柬反華,幻想依靠戰爭實現印支聯邦的環境中,而恰恰就在這10年間,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的主流,所有明智的國家都在儘可能地避免捲入武裝衝突,走和平發展、經濟振興的強國之路。越南本來就是一個小國、窮國,連年征戰,使極為有限的國力幾乎消耗殆盡。閉關鎖國使越南社會發展停滯,甚至倒退,如果繼續下去,後果將危及到越南國家的生存,所以越南也只好改弦易轍。
從全面入侵柬埔寨到全部撤軍,從視中國為最直接最危險的敵人到主動和中國修好,越南用十年的時間,無數的人力物力財力,詮釋了一個成語:黃粱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