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俗話說,安居才能樂業。因為是俗話,肯定要俗。不是都說先立業後成家嗎?其實,就連康熙皇帝也不能免俗,他把避暑山莊內三十六景第一景定位於他的寢宮——煙波致爽,而不是辦公場所——澹泊敬誠殿。所以,即便是有一萬個理由來闡明康熙修建避暑山莊的政治、軍事意義,但所有意義的前提,來承德主要就是休息。休息好才能工作好。煙波致爽殿修建於1710年,第二年,康熙皇帝為煙波致爽作定景詩:煙波致爽
熱河地既高敞,氣亦晴朗,無濛霧霾氣,柳宗元所記曠如也。四圍秀嶺,十里澄湖,致有爽氣,雲山聖地之南,有屋七楹,遂以煙波致爽顏其額焉。
山莊頻避暑,靜默少喧譁。
北控遠煙息,南臨近壑嘉。
春歸魚出浪,秋斂雁橫沙。
觸目皆仙草,迎窗遍藥花。
炎風晝致爽,綿雨夜方賒。
土厚登雙谷,泉甘剖翠爪。
古人戍武備,今卒斷鳴笳。
生理農桑事,聚民至萬家。
康熙皇帝首先搬出來柳宗元的“曠如”說,柳宗元排唐宋八大家第二位,在基層工作時間長,最瞭解民間疾苦。做地方官很辛苦,但最大的好處是自由,“悶即出遊”,能夠經常遊山玩水,他對永州的風景有偏愛,他在 《永州龍興寺東丘記》:“遊之適,大率有二:曠如也,奧如也,如斯而已。”“其地之凌阻峭,出幽鬱,瘳廓悠長,則於曠宜”,曠如,視野開闊遼遠。看來,康熙皇帝非常欣賞柳宗元的這個觀點,在短短的詩序裡面,把柳宗元和“曠如”寫了進來,這在皇帝的詩裡也不多見。他的這首詩闡述了在此修建避暑山莊的政治和軍事意義,但更多的是講了這裡的環境的優美——春水波平浪靜,秋來大雁南飛,窗外仙草遍地,室內清風送爽,一個字:就是爽!這麼好的環境,能不讓人流連忘返嗎?所以,到了他孫子的時候,乾隆皇帝住進來就不走了!2、
乾隆六年,作為皇帝的弘曆第一次來到避暑山莊,直接住進了煙波致爽。過上了優哉遊哉的盛世皇帝的奢華生活。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民間的乞巧節,也就是牛郎會織女的日子。這一天的早膳是在如意洲上的一片雲西暖閣用的,到了晚上,乾隆皇帝把晚膳放在了煙波致爽——睡覺的地方。煙波致爽殿有屋七楹,有臥室,有兩間佛堂。乾隆四十五年,他曾把六世班禪請進來,在此禮佛、談話,成就了一段人間佳話。中間三間為平時嬪妃們拜見皇帝的地方,按照乾隆皇帝自己的話來說,“昔年皇祖所常居,予數十年燕適於此,山莊內無更似此寬敞之處”,臥室加餐廳還是富富有餘。皇帝吃飯不用人陪,是自己一人一桌,其他嬪妃們也是自己單獨一桌。《清代離宮膳食》這樣記錄這頓大餐的場面:七月初七日未正,煙波致爽進晚膳,用摺疊膳桌擺,炒雞大雜燴一品(腰蘭碗,系雙林做),酒燉肉丁饢雞子一品(八仙碗,系陳保住做),羊肉羊渣古一品、羊肚絲一品(此三品五福琺琅碗),後送鮮蘑菇爆炒雞一品。上傳燜蜜豆一品,掛爐鴨子五香塞勒攢盤一品,象眼小饅首一品,白麵絲糕糜子面糕一品,甑爾糕一品;螺螄包子、豆爾饅首一品,巧果一品(琺琅盤),琺琅葵花盒小菜一品,琺琅碟小菜四品,隨送粳米膳一品。
一個快七十歲的老人,晚餐吃這麼多不少了吧?別急,還要上湯溜縫呢呢。上傳面片湯進一品,雞絲燕窩湯一品(上的湯膳碗、鵲橋仙度琺琅碗,金碗蓋。此一日使金銀花綠帶膳單)次送蔥椒鴨子一品 (系早膳收的)一品一桌呈進。
上進畢,賞舒妃雜燴一品,穎妃羊肉羊渣古一品,容妃羊肚絲一品,惇妃面片湯一品,順嬪燜蜜豆一品。
一頓晚餐,讓乾隆皇帝吃得如此熱鬧,足以看出他心情之好、胃口之好。一邊吃著,一邊欣賞他題寫並掛在牆上的對聯:鳥語花香轉清淑雲容水態向暄妍三秀草呈雲彩煥萬年枝茂露香凝雨潤平皋桑麻千頃綠晴開遠嶠草樹一川明風調雨順,一派祥和。吃飽喝足,他給遠在新疆的陝甘總督福隆安寫了一個扇子,上面寫到:山莊風土好,時若雨暘和。以此起居適,竟加飲膳多。新疆勞跋涉,諸政藉規磨。當時,玉門關外發生地震,乾隆皇帝派福隆安去勘察災情,組織救災。自己吃飽喝足還能想著在外面奔波的駙馬、想著受災的百姓,也算是一個好皇帝了吧。因為他深知即便是皇帝,對待下屬也要“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這也是乾隆皇帝治國治家的一個策略,為了時刻提醒自己,教育家人,他給煙波致爽裡睡覺的地方起了一個名字——抑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