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19世紀中後期,西方和北美因工業革命,使技術和經濟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而此時的俄國還保留著落後野蠻的“農奴制"。“農奴”們整天的無償的為地主勞作,甚至被當成抵押債務的物品。由於大量的勞動力被固定在地主的莊園,因此工業資本主義發展所需要的勞動力缺乏,社會經濟大大落後其他西方列強。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加,對商品糧的需求急劇增加,絕大部分地主一方面是採用增加勞役租和代役租的辦法,提高自己的經濟收入,另一方面大量兼併農民土地,迫使這些農民不得不進城受僱於手工工廠,一定程度上瓦解了農村自然經濟。

隨著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俄國國內民怨沸騰,加深了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了矛盾。為了緩解社會矛盾,代表貴族地主階級利益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為了維護統治,被迫進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簽署廢除農奴制的宣言。這就是著名的2月19日法令。1861年的改革讓俄國的農奴在政治上獲得了人身自由的權利,經濟上可以通過“贖買”的方式獲得一定的土地,獲得解放的農民可以居住在之前的村社。通過引進西方技術和知識,使西方資產階級思想進一步傳入俄國。

俄國1861年的改革,是沙皇俄國為了維護政權不得不進行的妥協。一方面農奴制改革讓俄國進入了資本主義階段。大量的勞動力的出現使資本主義得到迅速發展。到了十九世紀後期俄國基本上完成工業革命,走上了西方殖民擴張道路。但是,統治階級實行的這次改革根本不徹底,因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

9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案例:按摩女懷孕勸嫖客“接盤”,因一句話引發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