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引言

金融發展會影響全要素生產率,用學術理論來理解,應該怎麼解釋?——首先,要說明,根據內生增長理論,一國或者地區想要實現全要素生產率增長途徑主要是兩種,一種是資源配置效率的改善優化,一種是內生技術的創新進步。而金融的發展,能夠通過多種途徑對資源配置效率及內生技術進步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到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在目前的研究中,金融發展對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影響,並未得到一致的結論。

本文認為,技術、資源配置及人力要素是影響一國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重要因素,而金融體系的發展,通過儲蓄動員、信息篩選與分析、提供信貸融資等功能的發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資源配置效率和技術的進步,進而影響全要素生產率增長。

一、金融創新“三高”特徵

作為最早提出研發創新這一概念的熊彼特將其定義為在生產流程中通過對傳統生產要素進行重新組合,來改善工藝形成新的產品。在創新的這個過程中,它表現出“三高”即風險高、投入高、產出髙的特徵,並由此導致了其對金融發展的依賴性。

熊彼特提出的金融發展影響技術創新這一觀點,對後續學者的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他認為企業進行創新是追逐未來暫時性的壟斷利潤,受其驅使進行創新活動,而金融體系能夠通過選擇這些創新企業為其提供融通資金,緩解融資約束來支持創新。一般來說,企業能夠通過學習先進技術自主研發創新兩種方法來推動技術進步,它們均需要雄厚資金的支撐。

在前期,由於研發週期長,結果的風險大,不能快速回收成本等特點會導致企業需要承擔較大的風險,企業內部可能不能滿足其對資金的需要,從而衍生了對外部融資的需求。而金融的發展,為滿足企業的資本跨期需求,風險跨期分散提供了可能,從而支持企業創新,鼓勵企業研發行為的發生。

因此,金融業發展能夠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從而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但是,過度的金融發展對技術創新也具有負向影響。技術創新本身所具有的研發週期長,研發結果高度不確定這一特點,會成為金融資源流向創新項目的一大阻礙,當金融虛擬化泡沫化時,其高度逐利性的特點會吸引其支持週期短、效益快的項目。

因此,從宏觀層面上來看,當金融過度發展時,金融資源在進行流動時,就會選擇能夠很快收回成本,賺取利潤的投機項目,如房地產,從而減少對創新項目的投入,對研發創新產生擠出效應。

其次從微觀層面上看,當金融的過度發展產生的虛假繁榮,而企業面臨由於信貸擴張造成的槓桿率增加的情況下,周圍環境都存在著投機現象與企業內部研發創新週期長短期不能收回成本獲得收益表現出強烈對比效應。

即使企業能夠從金融機構獲得信貸支持,但企業管理者在進行決策時,他們此時的投資偏好會發生改變,不會偏愛技術性投資,反而會偏向投機行為,因此會阻礙微觀企業內部的技術創新,從而對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產生不利影響。

二、對外貿易

對外貿易一般代表著一個國家或者地區與世界的接軌程度,隨著金融發展,它能進行金融產品創新,為對外貿易提供多種支付方式,便利資金融通與減少交易成本。

在進行對外貿易的過程中,與國內貿易相比,對外貿易的開展更為複雜,面臨的風險也更高,因為這一活動的開展不僅取決於交易雙方,它更受信用、政治、運輸等現實因素所制約。而且,對外貿易的開展,它的交易會更加複雜,因為它要考慮貨幣兌換與支付等問題。

而金融的發展,能夠提供多樣化服務,滿足不同的支付需求,而且它的抗風險能力較強,它可以利用金融機構具有的承兌、貼現、擔保等業務功能來為對外貿易企業服務以滿足對外貿易的各種需求,從而使得交易活動更為高效化和規範化,便利對外貿易的開展。因此,一國或者地區金融發展能夠影響著對外貿易的進程與規模。

如姚耀軍就藉助全國數據,探討了金融效率和金融規模對我國的對外貿易起到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而對外貿易恰與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存在著重要的關係,對外貿易能夠通過技術溢出效應與競爭效應來影響全要素生產率增長。

在對外貿易的過程中,新的技術會隨著貿易活動的開展傳入落後地區或者國家,導致其對先進技術引進和學習,即在開放性的國際環境下,金融發展會影響到其他國家或者地區對先進技術的模仿創新能力。

另一方面,對外貿易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市場的競爭,這對各企業產品的價格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為了爭奪市場份額,會力爭提升自身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從而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

三、資源配置

默頓的金融功能論提出,金融發展作用於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最根本的功能就是資源配置。金融發展的資源配置機制主要表現為它的有效轉化,即積累資源並通過信貸交易將其轉化為有效投資。金融發展能夠收集積累資源要素,並將它們按照投資回報率高低打破時空的限制來進行配置,從而提高投資效率,優化資源配置。

一方面,金融體系能夠通過儲蓄功能和信息功能的作用,增加資本形成,引導資源從低效益領域流向高效益領域,推動一國或地區高效能產業更進一步發展,提高儲蓄投資轉化率和投資效率,進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另一方面,金融系統通過藉助自身信息篩選機制對企業的經營風險和投資回報進行專業估量,能夠幫助解決由於信息不對稱產生的各種問題,並實施有效的公司治理和激勵措施,降低逆向選擇的可能性,提高資本配置效率,從而有利於TFP增長。

此外金融發展還可以促進金融業務的競爭,不僅僅是銀行之間的競爭,還包括間接金融和直接金融間的競爭,這些競爭有利於資本選擇績效高、公司治理好的企業,從中觀視角來看,這能夠改善區域和行業的資本配置,從而達到降低資本錯配的效果。但是在金融發展的實際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資源錯配的重大問題。

金融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除了受到許多國家制度層面的因素包括市場壟斷、國家政策,法律制度等因素的制約外,由於其盲目性和滯後性以及趨利性等特性產生的資源錯配效應不可小覷,這些都會制約著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優狀態,從而引起資源配置效率不高。

趙立彬就通過研究金融發展與信貸資源的配置發現,當企業獲得長期貸款越多,反而會增加過度投資,不利經濟發展。特別是近幾年金融高度發展引起的金融虛擬化和房地產泡沫化,使得投機資本和熱錢湧入股票市場以及房地產等行業,投機資本充裕甚至過剩,而實體生產行業或者部門的運營資本相對缺乏,導致資本稀缺和資本過剩的現象在現實經濟中並存,嚴重妨礙了金融發展配置金融資源的功能,導致資源錯配嚴重。

而資源配置的效率高低,直接影響著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程度,它不僅能從效率渠道影響著全要素生產率,而且還能從技術進步渠道影響著全要素生產率,因為在微觀企業內部,技術的研發進步需要資本的支持以及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這些生產要素的配置效率高低也決定著微觀企業以及宏觀產業和行業的技術進步。因此金融發展可以通過資源配置渠道影響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水平。

四、金融-實體經濟差異

實體經濟,才是一個國家經濟的基礎,金融的發展,最開始是為了服務於實體經濟而產生,它的本質目的便是支撐實體經濟發展。金融發展的規模與速度,會影響金融-實體經濟差異,而金融發展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受制於兩種經濟的差異。

當金融發展與實體經濟協調發展時,能為實體經濟的發展起到支撐作用,但是當金融發展過度發展,當金融發展水平與實體經濟的差異超過某一界限時,會阻礙經濟發展,李健和盤宇章也通過省級面板數據證明,當金融發展過度,其水平差異超過54.5%時,會通過技術進步渠道對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產生抑制作用。

中國的金融發展自萌芽至今,其從信貸規模來看,處於迅速發展的擴張期。金融發展之初,它能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各種便利,在實體經濟需求的催動下,衍生了一系列新生的金融產品及服務,金融發展逐漸追趕實體經濟以期滿足實體經濟需求,金融-實體經濟差異在逐漸縮小,但隨著金融發展水平的增長,它表現出獨立發展的趨勢,跟實體經濟脫節,催生出大量的金融泡沫,偏離與實體經濟相匹配的最優金融發展水平。

因此,一國的金融發展程度必須要與實體經濟的發展水平相匹配,即相對於實體經濟的發展水平而言,金融的發展程度過低或過高都會不利於實體經濟的增長,因此,在理論上就必然存在一個金融發展的最優邊界,即存在一個能夠產生最優增長效應的金融發展程度。

結語

綜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金融發展對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其實是一把雙刃劍,當適度發展時,其金融發展與實體經濟的差異縮小,能夠起到支撐實體經濟的作用,能夠促進外貿交易,鼓勵研發創新,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從而有利於全要素生產率增長,但是金融的過度發展時,其金融的快速增長會導致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脫實虛向虛”現象明顯,會阻礙技術進步,導致資源錯配,妨礙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因此金融發展與全要素生產率增長之間存在著倒u的非線性關係。

11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比誰對華更強硬?為登上首相寶座,2大英國政客頻繁炒作中英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