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東漢經濟對都邑賦作家的影響。一種文體的出現必然離不開人的作用,包括思想、情感、心理等方面,而人這些方面又會受到來自當時的社會環境的影響。所以,都邑賦在東漢興起必然離不開當時的作家和他們當時創作時所生活的環境的影響。

在研究經濟背景對作家影響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都邑賦作家的相關情況以及都邑賦的創作情況。

從費振剛、仇仲謙等人編寫的《全漢賦校注》來看,現存的東漢時期創作都邑賦的作家一共7人,其中本身為世家大族或者為世家大族之門客的一共4人。從創作目的來看,其中文人就是為了歌功頌德以此來取悅當權者謀取官職,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東漢經濟對都邑賦作家生活的影響。關於經濟對都邑賦作家生活影響,我們要先了解一下都邑賦作家的身世背景。從上文當中我們就可以知道,在這些都邑賦作家當中,多數是世家大族或者是豪強地主身邊的文人,而且從多篇都邑賦的寫作背景來看,這些文人既是都邑賦的創作者也是都邑賦的接受者,如杜篤、崔駟、班固等人。

所以,關於經濟對他們生活的影響,主要是指與他們產生直接關係的經濟形式一一莊園經濟和都邑經濟對他們生活的影響。

東漢時期,莊園經濟發展地已經非常成熟,都邑經濟發展繁榮,這都使得當時的豪強地主積累了豐富的財產,讓他們在物質生活上已經得到了滿足。隨著他們逐漸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之後便會追求精神生活。

在精神生活方面,他們追求音樂、舞蹈以及遊玩等相關活動,還會追求一些高級的精神活動,如吟詩作賦等,但是我們要明白,從事作詩作賦等文學性活動需要文人擁有“雜學多識的知識背景”氣莊園經濟的發展讓他們在擁有雄厚的財力之後,逐漸追求提高他們的知識修養,於是他們在莊園內部開設學校,或者去其他城市遊學,以此來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我們從《後漢書》中可以得知有些都邑文人都有著遊學的經歷。這些人通過各種方式獲得博學的知識為他們創作都邑賦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我們知道,都邑賦描寫的內容都是以城市為中心,對其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進行描寫,這必然要求文人對都邑內部的社會生活有著豐富的瞭解。所以,這就要求當時的文人進入都邑,瞭解都邑社會的各方面表現。然而,進入都邑為官是他們進入都邑生活的一種途徑。

我們從相關史書中可以看到東漢時期的文人已不在依附於帝王身邊而是依附於當時的外戚豪強,作為他們的門客,為其服務,如班固、傅毅、崔駟等人就在竇憲身邊做文人,這是他們謀求政治地位的一種途徑。

他們兩者結合是雙方受益的結果,作為外戚豪強而言,他們本身也需要這些文人來為他們宣揚自己的功德,而文人依附於外戚豪強的目的也是為了獲得官職,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文人憑藉著在都邑為官的方式進入都邑之中,享受著都邑中繁榮的社會文化生活,這些繁榮的都邑社會文化生活為文人們帶來了豐富的都邑生活體驗,也為他們創作都邑賦打下了堅實的素材基礎。從深層次方面來看,都邑賦的創作與東漢時期都邑文人長期生活的都邑環境有直接關係。

在這些文人進入到都邑做官之後,他們每天都處於繁華的都邑之中,對城市周圍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如高山、河流、宮殿、苑囿、府邸等有著長時間地接觸,每天都在潛移默化地接受著都邑繁榮的社會文化生活的影響,這就更是增加了他們在都邑的閱歷。

所以,在都邑賦創作原因方面,我們應該看到都邑文人本身生活的環境對他們進行文學創作的影響。同時,都邑文人創作都邑賦更是在藉助都邑賦來展現他們心中一種嚮往都邑生活的理想。

東漢經濟對文人關注點和創作對象的影響。文人進行文學創作會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其中有文人個人的因素,如個性,習慣等,也有來自外界社會環境的因素,如政治、經濟、文化等。這些外界社會環境主要是影響文人對於現實社會的關注點。

文人在現實社會中的關注點往往決定著文學創作的題材選擇點。如在的第一節當中所述,東漢初期和晚期詩歌選材上的不同就是當時的文人關注點的不同所致。就東漢早期而言,文人關注點主要在都邑社會,這主要是受到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影響所致。

首先從政治方面來說。東漢早期文人的關注點主要以都邑為主。這與當時統治者施加的政策有著極大的關係。東漢時期,統治者對於當時的仕人實行比較寬鬆的居邑政策即對於當時的官員都可以居留在京師洛陽城,其子孫後代也可以隨其留在京師,其中犯有重罪者除外。這樣就導致許多文人世代居住在洛陽城內。

同時,在西漢時期統治者就實行了較為嚴格的城市管理政策,讓當時的人們依城而居,並且在城市的外圍還建有城牆,以方便管理。這種城市管理模式到了東漢時期仍然在繼續沿用著,造成了人們長時間與都邑相伴,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影響著人們對都邑的感受。

同時,東漢時期統治者在都邑內部還頒佈了一些吸納人才的政策,以便招攬人才以盡其用,如開放太學。太學作為官方正統教育機構,為人們獲取知識提供了主要的途徑,吸引著許多人士來到京師求學。這些政策的實行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著文人去關注都邑社會。

其次還有來自都邑文化方面的影響。東漢時期,都邑經濟繁榮必然導致都邑地區形成繁榮的都邑文化。這裡所說的都邑文化是具體的在都邑內部產生的物質或者精神文化。

對於都邑內部的人而言,經濟富足必然首先解決衣、食、住、行、用等生活問題。我們從史書當中可以看到,統治者在都邑內部大肆修建宮殿、園林等建築,作為自己生活和統治的需要。

這一系列行為導致都邑社會形成豐富的衣食和建築文化。人們物質生活上得到滿足之後也會主動追求精神生活,這樣就會導致都邑形成繁榮的藝術文化,如音樂、舞蹈、雜技、百戲等。還有隨著建築物需求的增加導致與之相匹配的建築藝術應運而生,如繪畫、雕刻、油漆技藝等。這些藝術文化組成了豐富的都邑精神文化。

都邑經濟繁榮的背景下形成的都邑文化還包含著眾多的其他方面,如當時手工業的發展形成了燦爛多彩的其他手工藝文化,像紡織、印染、陶瓷等相關工藝,還有當時都邑人們的節日風俗、商業文化等等。

近年來已經出土的東漢墓葬品中就有關於東漢時期人們居住的陶樓模型、鐵器、漆器、服飾等。這體現了東漢時期手工業技術的發達以及社會中形成了豐富的物質文化。這些文化的存在是都邑文化的一部分,充分說明了都邑文化的繁榮。這些都邑物質和精神文化的存在都在不自覺地吸引著文人,影響著文人對於都邑社會的關注。

都邑文化對文人產生影響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但是經濟本身可以直接作用於文人本身,可以說經濟對於文人起著最基本的影響。都邑經濟繁榮,各種基礎設施完善,在生活上比較便利,這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當時的文人關注都邑,甚至進入都邑。

文人受到當時來自都邑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的影響導致了當時的文人關注到都邑社會,這樣就會影響文人把都邑社會作為文學創作的對象。如上所述,在東漢早期和中期,文人創作的對象主要就是集中在都邑社會。

再言賦體文學,東漢時期都邑賦的廣泛創作正是證明了這一點,其實不僅都邑賦的出現,還有一些把都邑事物作為創作對象的賦作出現,如宮殿類、園囿類賦作一一李尤的《德陽殿賦》、《東觀賦》、《平樂觀賦》,還有王延壽的《魯靈光殿賦》等等。

在費振剛等人編寫的《全漢賦校注》當中共收錄三百一十九篇賦作,其中東漢時期的賦作為二百四十三篇,其中以都邑為描寫對象的賦作有二十四篇(包括十一篇都邑賦),由此可見把都邑社會作為文學創作對象的賦作在東漢時期的賦作當中佔據著較高的比重。

結語

同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文人在賦體文學創作當中也是把都邑社會當作他們文學創作的對象。

8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美軍航母停靠越南港口遭拒,里根號被迫調轉船頭,連夜離開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