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有這樣一位女子,身為春秋三小霸齊僖公的女兒,嫁於魯桓公,但是卻與自己的異母兄長齊襄公私通,導致自己丈夫魯桓公被殺,但是饒是如此,這位女子仍然得到魯國人尊敬,甚至被冠以“文”的諡號,這位便是春秋初期赫赫有名的文姜。
文姜是齊僖公的女兒,齊僖公的女兒,齊僖公對這個女兒十分喜愛,因為文姜不僅十分美麗而且具有一定的政治手腕,於是他為女兒選擇優秀的夫君,鄭莊公的太子姬忽。
在春秋初期有所謂的三小霸,即鄭莊公、齊僖公和楚莊王,但是就此時而言楚國還在南方的蠻夷之地奮力拼搏,聲威還沒有傳播到中原,此時中原是鄭莊公與齊僖公聯合維持秩序。姬忽作為鄭莊公的兒子不論容貌還是能力都十分出眾,因此選擇姬忽作為文姜的夫君,不僅對文姜有利而且對鄭、齊兩國聯盟都有利。
於是在姬忽救援齊國的慶功宴上,齊僖公向姬忽提出了自己嫁女的意願,但是卻遭到了姬忽的拒絕。
“大子忽辭,人問其故,大子日:‘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詩》雲:“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國"
姬忽屬於自立自強的人,但是拒絕這樣一位大國之女,在政治上是幼稚的表現,所以姬忽繼位不到兩年,就被弟弟姬突奪去君位,而姬突能夠如此的原因在於他迎娶宋國之女,而宋國在當時屬於強國。
姬忽的拒絕對於文姜而言可能有打擊,因為據左傳記載文姜與她的異母兄長諸兒,也就是後來齊襄公之間有私情。不過兩人的私情可能在姬忽拒絕之前也可能在姬忽拒絕之後,甚至很有可能就是因為姬忽的拒絕文姜才與自己的哥哥之間有私情。
這兩人之間的關係可能影響了後來的霸主齊桓公姜小白。
齊桓,五伯之盛者也……內行則姑姊妹不嫁者七人。
齊桓公好婦人之色,妻姑姊妹,而國中多淫於骨肉。
相比於文姜與齊襄公,齊桓公更加不堪,與自己的姑姊妹私通。所謂“姑姊妹不嫁者七人”,說的是與齊桓公私通的姑姊妹有七位,比齊襄公更加荒淫。
不過還有一種說法是齊國立國之時,姜太公並沒有革除舊俗,因此齊國很可能保持著上古時期的婚姻陋俗,兄妹私通可能就是如此。
不過在春秋初期,兄妹私通仍舊是醜聞,所以文姜還是需要出嫁,斷絕與諸兒之間的關係。
因此齊僖公選擇將文姜嫁於魯桓公,這一次也是帶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在此時魯國是與齊國相抗衡的大國,嫁於魯國能夠給齊國帶來利益。比如齊國一直想要滅掉鄰近的紀國,而紀國則是與魯國聯姻並受到魯國保護的,因此將文姜嫁於魯國,能夠破壞魯紀兩國之間的關係。紀國之後就被齊襄公滅亡。
在魯桓公三年齊僖公親自送文姜出嫁,而按照當時的禮法要求,父親不可以親自送女兒出嫁,所謂“凡公女嫁於敵國,姊妹則上卿送之,以禮於先君;公子則下卿送之。於大國,雖公子亦上卿送之;於天子,則諸卿皆行,公不自送。於小國,則上大夫送之”。這裡足可見齊僖公對文姜的寵愛。
而文姜嫁於魯桓公的第三年生下了嫡長子,因為此子與魯桓公同一天出生,所以取名為同,也就是後來的魯莊公。
在魯桓公十八年,齊襄公準備迎娶周王之女,按照當時的禮法天子嫁女必使同姓諸侯主婚,因為魯與周同為姬姓又與齊相鄰,所以按慣例為周齊聯姻主婚的是魯國。
因此魯桓公準備帶著文姜前往齊國。
又是因為禮法女子出嫁之後,父母在世可以擇期回孃家,如果父母不在就只能遣人問候兄弟。此時齊僖公已死,所以文姜是不能跟著魯桓公前往齊國的,因此大夫申編反對此事,不過魯桓公沒聽。
而到了齊國的文姜與自己的兄長舊情復發,但被魯桓公得知,因此文姜被質問“同是我的兒子,還是齊侯的兒子。”文姜害怕就將此事告知齊襄公。齊襄公很生氣,就邀請魯桓公飲宴,在酒宴之上命令公子彭生殺死魯桓公,之後齊襄公又殺死彭生謝罪。而魯桓公之死也就不了了之。
之後年僅十二歲的同繼位,是為魯莊公。此時的魯莊公年級尙幼,並不具備處理政務的能力。此時執掌魯國國政的很有可能是文姜。所以魯莊公元年《春秋》沒有寫即位,此時文姜與魯隱公的作用相似。
而且左傳當中關於文姜記載集中於魯莊公繼位初年,這是文姜執掌魯國國政的證據。而執掌魯國國政的文姜充分發揮自己的政治才能,斡旋齊魯兩國之間關係。
“莊公二年,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會齊侯於禚。”“莊公四年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齊侯於祝丘。”“莊公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齊師。”“莊公七年春,夫人姜氏會齊侯於防。冬,夫人姜氏會齊侯於谷。”“莊公十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齊。”“莊公十幾年,夫人姜氏如莒。”“莊公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
文姜之所以頻頻如齊、如莒,都是為了魯國而充當外交使者。而在文姜的執掌下,魯國與齊國三十年基本上保持和平,僅有的戰爭也是因為齊國的繼承問題。而且再次期間魯國基本上沒有被入侵的記錄,這與文姜不無關係。
所以在文姜死後,左傳稱“癸丑 ,葬我小君文姜 。”而且文姜死後的諡號是文這樣的美諡。
文姜雖然因為與齊襄公私通導致魯桓公之死,但是因為文姜在魯莊公時期的貢獻,贏得了魯國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