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襄公六年,晉國的元老大臣趙衰、先且居、欒枝、胥臣居然在同年接連去世,尤其是這四位是晉國諸卿當中的前四位,這對晉襄公有些手足無措,不得不對晉軍進行調整,首先晉襄公裁撤了新上軍、新下軍,使得五軍十卿的格局重新變成了晉國常態的三軍六卿。
本來依照晉襄公的打算是由士榖將中軍,梁益耳佐之;箕鄭父將上軍,先都佐之。
但是晉襄公安排洩密了,因此先克向晉襄公進言“狐趙之功不可忘。”,晉襄公聽從了先克的建議,重新安排六卿將佐:以狐射姑為中軍元帥、趙盾為中軍佐;先克為上軍將,箕鄭父為上軍佐;荀林父為下軍將,先蔑為下軍佐。
對於晉襄公的安排可能就只有士榖、梁益耳等人不滿,狐射姑和趙盾倒是很滿意。
雖然狐射姑作為狐氏一族的第三代,趙盾作為趙氏一族的第四代,但是兩人年級相仿,而且父輩交情深厚,兩人完全可以攜手使得晉國的霸業繼續延續。
但是一個人的出現使得兩人之間的關係破裂,失去了攜手合作的可能。這個人便是陽處父。
陽處父因為出使他國的原因,並未對晉襄公的安排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是既然自己已經回來必須得向晉襄公提出自己看法,“趙盾是一個又能力的人,他應該擔任中軍帥。”
晉襄公聽從了自己老師的意見,因此便將狐射姑與趙盾的位置調換了一下。至於陽處父為什麼這樣做,這與趙盾的父親趙衰和狐射姑的父親狐偃有關了。當年陽處父投靠狐偃,希望狐偃能夠為自己舉薦官職,但是遲遲沒有得到迴應,據說是三年不達,無奈之下陽處父只好投奔趙衰,那是那日而達,擔任太傅,成為晉襄公的老師,如此強烈的對比,自然就讓陽處父感激趙氏,怨恨狐氏了。現在這樣一個能讓趙氏得利,又能噁心狐氏的事情,陽處父自然要做了。
對於此舉,趙盾自然是高興,而狐射姑自然不滿,兩人的矛盾便由此而來。
這裡不得不感慨一下趙盾和狐射姑兩人完全失去了他們父親所具有的謙虛無私的品格。事實上兩人的父親狐偃和趙衰,在當時任命三軍將佐的時候便是謙讓他人。如果趙盾能繼承父親的品格,便會拒絕晉襄公的任命,而狐射姑能夠繼承其父的品格,也不會怨恨趙盾了。兩人之間有一個能夠走到,將來也不必做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了。
就在六卿人選安排好不久晉襄公去世,晉襄公去世之前將尚在襁褓之中的太子夷皋託付給趙盾,希望趙盾能夠擁立夷皋,並且對趙盾言道“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賜;不才,吾唯子之怨。”。
而晉國人覺得太子年幼不能理政,想要擁立長君,因此趙盾提議“立襄公弟弟雍。雍性格溫和善良而且年紀大,先君晉文公十分喜愛他,而且公子雍在秦國擔任亞卿,與秦國友善,秦本來是我們的友好鄰國。立善良的人國家就能穩固,侍奉年長的人國家就能順利,侍奉先君喜歡的人就是孝順,與舊日的朋友結交就能安定。”
而狐射姑為了反對趙盾,便提議立遠在陳國的公子樂,而狐射姑擁立公子樂的原因就特別扯,因為公子樂的母親,同時被晉懷公、晉文公叔侄倆寵愛,擁立公子樂,百姓一定會安定。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狐射姑擁立公子樂就可以看出來這完全是他因為意氣之爭所提出來,公子樂根本不具備一點優勢,晉國人基本上是不會支持公子樂的。
而趙盾很快就反駁了狐射姑的提議“公子樂的母親辰贏地位卑賤,在晉文公內人中位次第九,她的兒子有什麼威嚴呢?而且辰贏兩位國君所寵幸,是一個蕩婦。作為先君的兒子,不能求得大國而出居小國,這是鄙陋。母親淫蕩,兒子鄙陋,就沒有威嚴,陳國國力小而且裡晉國遙遠,有事不能救援,怎麼能安定呢?公子雍母親杜祁由於國君的緣故,讓位給偪姞而使她在上;由於狄人的緣故,讓位給季隗而自己居她之下,所以位次第四。先君因此喜歡她的兒子,讓他在秦國做官,做到亞卿。秦國大而且近,有事足以救援;母親具有道義,兒子受到喜歡,足以威臨百姓。所以應該立公子雍。”
說真的狐射姑如果真的想要趙盾爭鋒的話,應該提議擁立太子夷皋,雖然太子年幼,但畢竟是晉襄公的太子,擁立他名正言順佔據大義,並且狐射姑擁立夷皋可以指責趙盾不忠於晉襄公去世之前的囑託,使得趙盾處於不義的一方,逼迫趙盾改立夷皋,這樣狐射姑就能夠得到夷皋和其母穆贏的支持,這樣完全可以以亞卿的身份壓制身為正卿的趙盾。
但是狐射姑偏偏沒這樣做,就是要擁立處處不如公子雍的公子樂,僅僅為了反對趙盾而已,沒有任何政治頭腦。
趙盾的理由雖然很充分但是並沒有說服狐射姑,而狐射姑為了能壓一頭趙盾,便派人前往陳國應該公子樂,趙盾便派人前往秦國應該公子雍。
事實上擁立公子雍確實比公子樂好多了,就像趙盾所說秦國強大而且離晉國距離近,秦人派遣軍隊送公子雍到晉國絕對比公子樂快。
饒是如此趙盾依舊不放心,便派人刺殺了公子樂,徹底絕了狐射姑的念想。
這讓狐射姑十分怨恨但又無可奈何,覺得自己贏不了趙盾是因為陽處父當時的提議,於是便派狐鞫居殺死了陽處父。事發之後趙盾處決了狐鞫居,狐射姑由於害怕趙盾便逃亡狄國。
從此狐氏一族徹底退出晉國的政治舞臺。
狐氏三代目與趙氏四代目的鬥爭以狐氏失敗而結束。
狐氏的失敗完全可以歸罪於狐氏首領狐射姑本人政治才能的遜色和性格上的衝動狹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