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象元年(538年),東魏實際最高統治者高歡麾下的大將、人稱“當世項羽”的高敖曹在河橋之戰中被西魏斬殺。因為河橋之戰算是以東魏獲勝告終,所以高敖曹的戰死當時對東魏尚未形成決定性影響。鮮為人知的是,高敖曹的戰死間接改變了北齊國運。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正光四年(523年),北魏爆發了影響巨大的“六鎮起義”。起義雖然被北魏平定,但六鎮軍通過起義崛起成為足以改變天下的戰略力量,北齊的實際建立者高歡和北周的實際建立者宇文泰都出身於六鎮。由於各種原因,六分之五的六鎮軍都被高歡控制,宇文泰手裡沒有多少。
控制大部分六鎮軍讓高歡的軍力和威望都超過了宇文泰,東魏(北齊)的綜合實力也因此在很長時間裡都超過了西魏(北周)。可以說東魏(北齊)就是高歡的六鎮軍建立的,這就導致六鎮軍在東魏(北齊)一家獨大,甚至能決定北齊皇帝的歸屬,比如高演、高湛的登基。
可是對於高歡以及北齊皇帝來說,六鎮一家獨大存在兩個重大隱患:第一,阻礙漢化,在北魏漢化過程中利益受損的六鎮牴觸漢化而堅持鮮卑化,導致北齊一直無法獲得漢地民心;第二,六鎮的一家獨大嚴重威脅皇權,導致北齊皇帝天天都在制衡六鎮,引發了嚴重的內鬥。
北齊最後就是滅亡於漢化受阻和內鬥嚴重,某種意義上算是“成也六鎮,敗也六鎮”。然而高歡曾經擁有一個改變六鎮獨大的機會,這個機會就是大將高敖曹。高敖曹(高昂,字敖曹)出身於漢族世家渤海高氏,孝莊帝遇害後的普泰元年(531年),高敖曹加入高歡麾下。
高歡曾經試圖調給高敖曹一千多鮮卑兵,結果被高敖曹拒絕(高祖曰:“高都督純將漢兒,恐不濟事,今當割鮮卑兵千餘人共相參雜,於意如何?”昂對曰:“敖曹所將部曲練習已久,前後戰鬥,不減鮮卑,今若雜之,情不相合,勝則爭功,退則推罪,願自領漢軍,不煩更配。”高祖然之。)
可以說高敖曹與鮮卑化的六鎮基本不是一路人。再加上高敖曹“當世項羽”的戰鬥力和剛猛暴烈的性格,導致高敖曹完全不慣著六鎮將領。六鎮將領的代表、高歡的好友劉貴曾經當著高敖曹的面說:“頭錢價漢,隨之死”,結果當場差點讓高敖曹砍了腦袋,險些引發東魏內戰。
鮮卑化的六鎮軍人對高敖曹是又恨又怕,不敢在他面前反漢化。因為六鎮堅持鮮卑化,所以高歡一般都用鮮卑語對軍隊下命令。但只要高敖曹在場,高歡就會使用漢語對軍隊下命令(時鮮卑共輕中華朝士,唯懌昂。神武每申令三軍,常為鮮卑言;昂若在列時,則為華言)。
可以說高敖曹是東魏當時唯一能抗衡六鎮的漢族大將,高歡也為了制衡六鎮而縱容高敖曹與六鎮相爭(神武知而不責)。如果高敖曹能活到北齊正式建國,那麼戰功卓著又是漢族世家的高敖曹很可能會成為改善六鎮獨大問題的政治力量,那麼北齊或許也就不會國運短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