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公元前613年,楚穆王去世,嫡長子熊旅繼位,史稱楚莊王。楚莊王繼位後,面對楚穆王留下的爛攤子,楚莊王可謂是焦頭爛額,就在他剛剛即位便被手下大臣綁架,幸好被大夫蕺梁所救,才得以重返郢都,開始了他韜光養晦的三年。

根據史記楚世家記載,晉國大將趙盾在楚國家門口將楚國的附屬國蔡國滅國,但楚莊王依然是載歌載舞,無動於衷。楚國饑荒,巴東山戎族叛亂。也不能阻止楚莊王的送行享樂。他一如既往的躲在深宮之中,整日狩獵飲酒,不理政務,甚至還在宮門口掛起大牌,上書覲見者,殺勿赦的字樣,儼然一副昏君模樣。然而,這只不過是他的障眼法。他在沉迷享樂的同時,無時無刻不在為後面的一鳴驚人奠定基礎。此時的楚國,內有權臣當道,公子謝和公子儀都在寄予王位,滿朝文武,幾人是黑,幾人是白,他看不真切。

外有強國林立,此時的晉國正如日中天,有趙盾為政,國力軍事,整個華夏大地上無人敢與之爭鋒。此外,春秋亂世,風雲之際,邦交錯綜複雜。一不小心,國家將會萬劫不復,他作為一個不足20歲的少年,豈敢盲目出擊?世人皆知,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試問,如果楚莊王本就是生性昏庸之人,怎麼可能就在兩個老臣勸諫兩句之後,便能一改往日作風,脫胎換骨?又怎麼可能完成從貪圖享樂到春秋第一王的華麗轉變?楚莊王三年,縱行享樂的楚莊王一改往日做派,罷淫樂,立樊姬,或殺、或罷,或貶、或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肅清朝堂,培植自己的勢力。吳舉、蘇從、孫書敖等治世名臣走向政治舞臺,尤其是孫書敖,興修水利,發展農業,注重法制,穩固國內,整頓軍隊,增強軍事實力。助楚莊王成為霸主,他是周武王的姜子牙,是齊桓公的管仲,是秦穆公的百里奚,他更是楚莊王的孫書敖。

自此以後,楚莊王以並國26,開闢3000裡的赫赫軍功,一舉成為春秋時期繼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之後的春秋第五位霸主。楚莊王六年,鄭國叛晉歸楚,隨著楚國的穩定與實力不斷增長,中原小國紛紛見風使舵,準備投靠楚國。恰在此時,陳共公去世,楚莊王因為沒有前去弔唁。繼位的陳靈公一氣之下與晉國結盟,而這也拉開了楚國進兵中原的序幕,要幹就幹他個一鳴驚人,讓他們看看,到底誰才是中原的霸主。楚莊王率領大軍先攻陳國,再打宋國。

公元前606年春天,楚莊王親率大軍北上,以勤王的名義,到達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在周王室邊境陳兵示威。周定王惶恐不安,派王孫滿慰勞楚莊王。楚莊王在接見王孫滿時問九鼎之大小,這九鼎乃是大禹所鑄,象徵華夏九州夏商周時代的鎮國之寶,是天子權力的象徵。楚王問九鼎那可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王孫滿無奈,只得說道三代相傳的國寶是德而不是鼎。現在周朝雖衰,並未失德,鼎的輕重也是你問的嗎?此時的楚莊王對自己的軍事實力有著清醒的認識,他明白自己無法對抗晉、齊、秦等諸侯大國,因此便退兵了。

此後的楚莊王北進至鄭州,不巧的是碰上了晉軍,但晉軍內部政見不一,各行其是,楚莊王大敗晉軍,得以實現飲馬黃河的願望。楚莊王成為中原大地上的真正霸主。

公元前595年,宋國因為殺了楚國的使者,惹得楚莊王大怒,率領三軍攻打宋都睢陽,天下諸侯為之震驚不已,又是畏懼,又是敬佩,又是不滿。面對咄咄逼人的楚國,宋文公帶領臣民堅守城池長達半年,城內已經是累累白骨,易子相食,飢寒交迫。直到一年後,楚軍糧草不多,楚莊王知道此時滅宋已然是痴心妄想,又擔心軍卒久在國外,國內田地無人耕種,勢必荒蕪,釀成來年糧災,最後無奈只能與宋國結盟。

公元前591年,楚莊王病世,太子審繼位,史稱楚公王。然而隨著楚莊王離世,楚國的霸主地位也不復存在。就在楚莊王屍骨未寒之際,楚國內部便已經分崩離析,以令尹子重為首的王族與申公巫臣為首的大臣們矛盾激化,子重、子反登上政治舞臺,申公巫臣等人預感危機來臨,便開始流亡他國。楚莊王能夠稱霸於諸侯,也有一定的運氣在,不過能成為一國之王,的確是有自己的幾分實力的,他的三大謀略便是讓他成為霸主的必要條件。不僅下屬對他死心塌地,就連敵人也要敬佩萬分。楚莊王最大的陽謀便是以靜制動,一鳴驚人便是由此而來,韜光養晦,一舉奪得國家政權,不可謂不精彩。此外,作為明君的標配,楚莊王也是一個善於納諫,並且能任用賢能之人,自省自覺。縱觀楚莊王的一生,他稱霸諸侯,重用人才,善於納諫。發展農業,重商重農,讓楚國成為一時之強國。誠如孔子所說賢哉楚王,傾千城之國,而眾一言之信。

7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尹錫悅開始清算,已對前防長動手,下個目標則是:文在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