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發生了一件大事。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訊息,12月10日,部分省份反壟斷工作座談會在杭州召開。
北京、上海、浙江、山東等23個省(區、市)市場監管部門參加會議並進行了交流發言,此次會議總結了反壟斷工作取得的成績,並研究部署“十四五”時期的反壟斷工作。
銀河證券的分析稱:國內的反壟斷動作或許才剛剛開始。
規劃新增暢通國內大迴圈,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降低全社會交易成本等內容。
很多朋友可能覺得這些話有點空泛,事實上,這個會議,要跟高層的表態聯絡起來。
我們梳理一下時間線。
11月30日,針對智慧財產權表態:“做好智慧財產權保護、反壟斷、公平競爭等工作”。
12月11日,首次明確表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顯然,12天內,從高層到地方,23個省都吹起了“反壟斷”的號角。
問題來了:這些表態,針對的是誰?
答案呼之欲出:大型房企、長租公寓平臺,以及網際網路和金融巨頭。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指出:網際網路平臺具有非常強的一個雙邊市場特徵,容易形成較高的市場集中度,可以視為一定程度上的自然壟斷。當前的網際網路巨頭,業務邊界越來越廣,蔓延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各條線上,一定程度上對競爭有阻礙作用,同時在資料安全方面,也存在著很大隱患。
舉個例子,長期以來網際網路企業以“融資-補貼-擴張-再融資”的方式,在購物、外賣、出行、社群生鮮等多個民生領域跑馬圈地,資本成為資源配置的風向標,流量變現成為核心商業模式,小企業逐步退出競爭。
要知道,小微企業才是實體經濟的核心,有了無數小商小販、小作坊、小工廠的“供血”,出口、內需、投資才能維持,但大型網際網路巨頭不斷擴充套件邊界,把觸角伸進絕大部分民生行業,透過燒錢、補貼的方式搶佔市場,市場地位鞏固後再提價要利潤。
結局就是:小微企業大量消失,剛開始嚐到了“甜頭”的消費者,卻面臨商品和服務漲價的尷尬。
樓市也是一樣。
拿某龍頭房企來說,在前段時間廣為流傳的那個截圖裡,提到了正在施工樓盤的數字:800+。
隨後,這家大房企先是發聲明駁斥傳言,又大張旗鼓的跟戰投簽了“債轉股”的補充協議,排面整的還挺大。
最近這段時間,也是天天登上熱搜,等了4年的借殼重組失敗,旗下物業公司上市,變賣股權套現,現金流的緊張不言而喻。
這就是“大而不能倒”,當一家開發商手中的在建樓盤近1000個,關乎到幾萬名員工的就業,還有上下游數百家公司,數十個行業的興衰,成了重要支柱行業的龍頭公司,一旦出現危機,後果難以想象,高層和地方的反壟斷行動,就是要把這樣的苗頭遏制在萌芽狀態。
比房企更具代表性的,是長租公寓。
最近幾年,很多長租公寓平臺透過多輪資本融資,高價搶收房源,再以低價租金吸引年輕人和金融機構簽訂長期借貸合約,機構將長期租金一次性付給平臺,平臺再按月向房東給付,由此平臺得以獲得現金流做大規模。
這招太狠了,他們利用租客信用,貸出一筆長期貸款,通常為一年以上,用來一次性支付房租,使用者每月還款,而真正的資金卻流入了中介手裡。
一旦中介跑路關門,房東不光要收回房子,租客還要繼續含著淚把貸款還完,錢房兩空。
類似的事,正在上海、廣州、深圳、成都多個城市發生,剛畢業的年輕人可能沒想到,連租房子都能嚐到社會和資本的毒打。
再比如,近幾個月火熱的社群團購。
一個接一個的網際網路巨頭宣佈進軍社群團購,低價的水果、商品、生鮮,送貨上門的服務,各種各樣的優惠紛至沓來,燒錢大戰再次開啟,他們似乎又找到了一個賺大錢的賽道。
這麼搞,小商小販們還有活路嗎?
小區門口的小超市、菜攤,辛辛苦苦進貨賣菜的大叔大媽,他們用辛勤的雙手養家,卻淹沒在資本的洪流裡,大型公司的補貼大戰幾乎沒有下限,成本、物流、資金都拼不過,他們試圖從菜販子手中賺取“最後一個銅板”,跟千萬個普通勞動者“搶地盤”,最終必然傷及實體經濟。
針對這種現象,央媒《人民日報》近日專門發文喊話:別隻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文章指出:掌握著海量資料、先進演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隻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意思很明顯,多點科技創新,別總是惦記老百姓的生計。
這其實是我們對科技巨頭、大型房企、資本大鱷們的期許,如果一味低頭撿錢,從老百姓口中“搶食”,痴迷於流量變現、急功近利地賺快錢,等待他們的,可能是一道“銅牆鐵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