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深入分析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認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在諸多文章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是事物發展的動態過程,能不能把握事物發展的正確規律,在危機當中培育新機已成為影響經濟大變局的關鍵因素。
那麼,十四五期間有哪些經濟指標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比如科技領域的原始創新能力、金融領域抗風險能力、政府的債務風險等問題都要全力解決。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把發展和安全兩者並列強調,這意味著我們的發展思路和發展理念要與時俱進,要致力於推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而其前提是全域性的安全與穩定。
“卡脖子”現象歸根結底是長期忽視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出現急功近利的心態。科技領域忽視自主創新,信奉“拿來主義”最終導致核心部件被“卡脖子”;地方經濟發展盲目追求GDP,過度依賴土地財政,導致財政被“卡脖子”;產業發展不注重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化無力,導致產業佈局被“卡脖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在於沒有遵循新的發展理念。尤其是2020年,在疫情大考和中美關係日趨緊張的內外雙重考驗下,經濟結構當中的矛盾問題日益突出。
於變局中開新局,關鍵在破局。破局之道還是要依靠人民的力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是要補齊民生短板,解決人的發展問題,進一步規範房地產市場,堅持房住不炒,進一步解決就業問題,讓人盡其才。二是要去浮躁,重自主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數。”2020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會議時強調,“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佈局,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可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中國必須搶佔前沿。三是要讓綠色發展成為新風尚。新聞報道江豚出現在湖北宜昌市濱江一帶水域逐浪嬉戲時,意味著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正得到改善。綠色成為普遍形態,成為新風尚時,我國的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就有了根本動力。
當然,要想實現經濟穩中求進,還要堅持走開放之路。中美兩國目前的鬥爭並不影響中國堅持走對外開放之路,世界上其他熱愛和平的國家已經明白與中國合作將是一條共贏之路。我們也只有不懼鬥爭,在鬥爭中積累經驗,尋求自我成長之道,才能維護本國經濟發展的安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