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是社會治理的深厚基礎和重要支撐。近年來,福建省柘榮縣公安機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組織開展“一村一警”活動,形成黨委政府領導、政法綜治協調、公安部門主導的鄉村警務工作新格局,著力破解基層警力不足問題,進一步築牢鄉村治安防控基礎,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制度、搭建平臺,推動警力資源下沉到基層
健全完善制度措施。堅持把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作為衡量和檢驗公安工作的根本標準,全面推行“一村一警”警務機制,深化社群警務戰略,延伸工作觸角,發動廣大群眾開展群防群治。柘榮縣公安機關在全縣117個行政村(社群)建立警務室,各選派1名民警掛村,明確掛村民警每個月至少3天到村(社群)開展工作,將平安建設、公安工作延伸到最基層、落實到群眾中。
搭建智慧管理平臺。堅持利用資訊化手段提升精準打擊防範犯罪能力,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慧化、專業化水平,為新時代“楓橋經驗”插上科技的翅膀。柘榮縣公安機關建立了綜合警務三維管理系統,對全縣各村(社群)進行實景三維模型建設,接入標準地址資料。在實景三維場景下,對村(社群)各類資料進行採集、彙總統計、業務查詢、勤務管理,有效提高接處警、警力排程的效率。加強影片監控平臺、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建設,為掛村民警每人配備一臺警務通,打牢“一村一警”工作根基。借力新媒體平臺即時通訊,將派出所民警、掛村民警、村“兩委”成員、熱心群眾聯絡在一起,實現了政策法規宣傳、治安防範和便民利民事項釋出的智慧化、便捷化。
強化保障、提升能力,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夯實組織領導保障。要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必須做到組織保障到位,透過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崗位責任,確保各項工作高效有序開展。柘榮縣公安機關組織成立“一村一警”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任組長,成員由縣公安局等有關單位分管負責人及各鄉鎮綜治分管副書記組成,透過適時召開工作總結推進會等形式,強化溝通合作、協調聯動,確保“一村一警”活動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同時,透過鄉鎮派出所所長兼職鄉鎮黨委班子成員、掛村民警兼職村“兩委”成員的方式,提升基層民警在鄉村事務管理中的參與度,確保鄉村社會治理活動開展有力有效。
強化業務能力保障。要確保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質效,必須不斷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基層治理和服務的能力越強,社會治理的基礎就越牢固。柘榮縣公安局透過集中培訓、以會代訓、駐所培訓、跟班作業、案例點評等方式對掛村民警開展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法律法規學習、資訊採集、矛盾糾紛調解等技能,不斷提高掛村民警服務基層業務能力。
群防群治、聯防聯控,推動基層社會治理見成效
做好疫情防控。社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基層既是基礎單元,又是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部分。疫情防控工作中,“一村一警”合理佈局、精準履職,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路,有效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柘榮縣公安機關按照村(社群)疫情防控工作網格化管理的要求,結合開展“一村一警”活動,掛村民警與各鄉鎮包村幹部、網格員、平安志願者協同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實現疫情防控網格、綜治網格與警務網格“三網合一”。
維護安全穩定。基層社會治理中,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探索將黨的群眾路線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動能,組織群眾、發動群眾,共同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柘榮縣公安機關建立掛村民警、村(社群)黨組織與人民調解工作室聯絡制度,完善矛盾糾紛“公調對接”工作機制,確保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強化與政法、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等部門協調聯動,由掛村民警和村(社群)黨組織配合,強化群防群治工作,聚焦中小學校和幼兒園、網咖等場所,開展逐一走訪排查,形成安全防範合力。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真正做到零距離服務企業群眾。
彙集民智、凝聚合力,構建良好警民關係
柘榮縣“一村一警”模式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成,在工作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經驗和啟示。
協調聯動凝聚合力。基層社會治理不僅是公安機關的責任,一些涉及民生、政策等問題,需要鄉鎮黨委、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合力解決;一些複雜矛盾糾紛,需要司法、信訪、調解人員等力量共同化解。要進一步健全完善聯動配合機制,爭取各級、各部門的支援參與,更好服務基層社會治理。
群防群治彙集民心。基層社會治理是群眾關心的問題,進一步提升鄉村的治安防控水平,除了派駐民警掛村,還要加強公安機關與群眾的互動,構建良好警民關係,喚起群眾參與意識,真正打牢鄉村治安防控的群眾基礎,做到為了人民、依靠人民。
考核激勵促進落實。調動基層民警工作積極性、主動性,是開展“一村一警”活動的重要環節。要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建立健全科學考核評價機制,促進工作落實。同時,要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對擔當作為的民警及時給予肯定,激發掛村民警工作積極性,讓民警全身心投入到服務基層工作中去,為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為福建省柘榮縣公安局指揮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