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如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給人們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們這代人就和一個叫作焦慮的東西如影隨形了,在這個時代,焦慮已經成為一種很普遍的現象,無論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還是光鮮亮麗的大明星,似乎人人都有著自己的焦慮。

據調查,在中國,91%的父母對孩子成長各方面感到焦慮,尤其是孩子的獨立能力、生活習慣、教育、學習、心理、情緒管理等方面。適度的焦慮可以讓家長有意識地覺察到孩子的情況,幫助孩子更好地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但是,很多父母的焦慮已經遠遠超出了界限,以至於在他們日常和孩子的溝通中,時常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了孩子。

如果我們探究一下這些父母焦慮背後的心理因素,可以發現三種主要的原因:不信任心理、補償心理、完美心理。

1、不信任心理。父母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認為孩子做不到或者做得不好,出手幫助孩子或者是代替孩子去做。

沒有人生下來就是什麼都會的,不是什麼事一開始就能做得好的,一個人的各種本領和技能都是在不斷的學習中獲得的,是在一次次嘗試和失敗中提高的。父母出手幫助孩子或者是代替孩子去做,實際上剝奪了孩子感知世界、發展自我的機會,這不但造成孩子身體機能的退化,能力的喪失,還形成了對父母的嚴重依賴。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剝奪孩子的選擇權,會使孩子在遇事時習慣依賴他人,而不去依靠自己的智慧與能力解決問題。給孩子選擇權並尊重孩子的選擇,放手讓孩子去做,會使孩子產生自我認同感和責任感,鍛鍊孩子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孩子才可能成長為獨立、有主見的人;放手讓孩子做,孩子才會最直接地、最深入地感受到成長中的每一種體驗,從而逐步掌握一些本領和技能。

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是否能成功解決問題,更多地取決於他的經歷而非聰明。我們往往不太相信孩子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常常在孩子不需要幫助的時候,卻十分多餘地為他們代辦,剝奪了孩子自己思考和探索的權利。當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不要急於干涉,應留出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孩子自己面對,養成愛思考的習慣,積累生活經驗,為將來擁有直面困難的勇氣、解決困難的能力打下基礎。

當孩子實現了內心的自我成長,就能獨立地面對一切問題,未來人生的風風雨雨也能抵擋並能輕鬆應對。

2、補償心理。父母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有某些缺失、某些遺憾、某些沒有被滿足的需求,希望透過孩子來得到補償。

在很多教育下,父母總是不自覺將自己未完成的人生願望寄希望於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夠完成自己年輕時的夢想,成為自己最想成為的那個人。 可是,孩子的本身是一個獨立的存在,他應該有自己的空間和夢想,而不是一個為了替父母實現未完成的人生夢想的工具。

孩子的成長經歷和生活環境跟父母本身就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性格方面以及人生理想方面也是不一樣的,執意讓孩子按照自己的人生計劃和設定來發展,其本身就是不現實的。

事實上,父母也需要有機會追求自己的東西。就如同上面所提到的,隨著孩子的發展,孩子對父母的需要也會逐漸減少,父母也需要開始投入自己的事業、興趣愛好、人生理想之中。當父母自己能夠完成自己的人生期待的時候,就會更少的把這些期待放在孩子身上。另外,當父母能夠成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敢於追求的人的時候,孩子會把這些都看在眼裡,他們也會將父母的這種進取心內化到自己心中,以父母為榜樣,去努力去奮鬥。

如果父母能夠承受住內心的焦慮、擔心和不安,同時相信並鼓勵孩子自主的發展,也許你會看到孩子會帶給你很多驚喜和意外,這些都是超乎你所預期的。

3、完美心理。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既要學習好,門門功課都優秀,還要有各種各樣的特長,還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等等。

作為家長,都會有一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希望孩子能夠比別人強,能夠事事都做到完美,其實這種心理並不可取,因為這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家長對孩子的十全十美心理,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嚴重的影響。家長的十全十美心理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造成孩子的焦慮,甚至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家長的十全十美心理,會把孩子控制在家長所認可的標準下,不善於接受外面的新事物和積極去改變,從而造成視野狹隘。此外,家長十全十美的心理是導致親子關係緊張、不協調的罪魁禍首,也是父母受挫的主要來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也都有自己的短處,他們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他這方面不行,別的方面就有可能比別人強,我們更應該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在孩子擅長的領域多鼓勵、多培養。大教育家陶行知也明確說:“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比如,猶豫不決的孩子大多喜歡玩一些需要思考的,像是棋牌類遊戲,而衝動的孩子更喜歡一些需要迅速決斷的,像是模擬逃生遊戲等。

每個孩子的內心世界都是鮮活、獨特的,我們應該聽從孩子內心的呼喚,尊重他們不同的個性發展與需求,尋找每個孩子的特長與天賦,開啟孩子的天性,促進孩子多方面快樂地成長。

每個生命,都具有散發自己熱力的特性;真正具有幸福感的父母,才有能力讓自己的孩子幸福。

9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美國科學家揭示年輕人心理健康“三寶”:睡眠、運動和水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