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前幾天《我就是演員》第三季的開播,其中王自健再次出現在了公眾視野中。

特別是當聽他說道:“我連演悲劇都沒事了,你也可以的”的時候,真的覺得好心疼他。

其實關於抑鬱症為何會遠離人群,這裡處理抑鬱症的臨床特點之外,很重要一點就是“沒人理解自己,害怕被歧視”

(詩人梅麗莎·布羅德〔Melissa Broder〕有一次發推特:是哪個傻子叫它“抑鬱症”?怎麼不叫“我的胸腔擠滿了蝙蝠,而且我看見一個鬼影”?)病情最糟糕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絕望地想:我寧願得任何別的病,寧願受任何身體上的病痛。因為頭腦是無限的,它的折磨也是無邊無際的。

由於名叫抑鬱症,所以人們以為他們只是不開心。但他們卻遭受巨大的身心痛苦,這些絕不僅僅只是不開心這麼簡單,這就是一種疾病。

除此之外,抑鬱症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甚至可以把它稱之為核心症狀——即一種失聯狀態(Disconnection斷開連線)

這種失聯狀態分為內在與外在,內在就是跟自我情緒的失聯。外在的失聯較明顯的一個體現,就是他不再跟朋友聯絡,或者漸漸的已經沒有什麼朋友。甚至跟家人跟父母都沒有什麼話講,沒有什麼交流,這就是一種失聯的感覺。

所以大多數抑鬱症患者會主動斷掉與人聯絡,但這是非常危險的,越是逃離人群情緒越糟糕。心理學家曾奇峰就建議抑鬱症患者哪怕和花花草草也要努力建立連結,處於關係中對抑鬱症有很大幫助。

經常笑的人,傷心更絕望

我們有個固化思維,認為演喜劇的人一定不會抑鬱,就像我們認為性格開朗的人不會抑鬱這樣。

但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

記得有個喜劇演員曾說過:“做喜劇的沒有一個不抑鬱的”。

很多喜劇演員都患過抑鬱症,比如憨豆先生、卓別林、羅賓·威廉姆斯等都患過嚴重的抑鬱症。

馬克·吐溫的絕望在他的非虛構旅行作品《追隨赤道》中表達:“每個人都是一個月亮,有一個黑暗的一面,他從來沒有向任何人展示過。”

喜劇,明明是一項能給人們帶來無數歡笑的事業,事實卻是抑鬱的重災區。

20世紀20年代,心理學家路易斯·特爾曼發現,那些被父母和老師認為有良好幽默感的孩子,成年後,容易英年早逝

一篇發表在《英國精神病學期刊》的文章的作者說,他們對523名喜劇演員、364名演員以及831位非演員做過一片問卷調查發現,喜劇演員在負面感受比非喜劇演員更加強烈。從社會上和生理上得到的快樂感而言,喜劇演員更容易體驗快樂感覺的下降

喜劇演員更加會揹負沉重的心理包袱,認為我必須快樂,這些都是導致他們痛苦的根源。

如果痛苦,就大膽說出來吧

很多人為了隱藏它甚至習慣偽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並非很好的做法。因為過度掩蓋抑鬱會讓自己更痛苦,更容易誘發自殺風險

而事實上,抑鬱症就是隻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心理疾病。

有人甚至認為它是“心靈的感冒”,這也就說明它再普通不過了。

記得看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中,妻子有句非常療愈的話:“如果痛苦的話,就別努力了,保持平常心就好。”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倫道夫·奈斯教授,綜合了很多研究,得出了一個讓人醍醐灌頂的觀點,大意是:抑鬱,是在提醒你暫停或放棄現在的目標。

我們不必迎合所有人去建立所謂的“樂觀堅強的人設”,要知道一個人是否快樂騙得了別人,唯獨騙不了我們自己。

在大環境裡,我們大多數人從小到大接受到的教育都是:“你必須努力,才能得到愛,才能被人接受。如果你不努力,就會……”

這樣環境下生活的我們,彷彿被上了一個發條,隨時繃緊,無法學會放棄,變得容易鑽牛角尖。但其實事實恰恰相反,放棄比堅持可能需要更大的勇氣,更多的定力,以及很重要的一些能力。

所以,痛苦的話就講出來,這並不丟人。

學會用真實的感受與人交往也許會讓對方感覺更加真實,要知道人並非總需要過度正能量,很多時候正能量能把人壓抑死。

沒有人天生就一定要比別人快樂,也沒有人一定要帶給他人陽光。我們爭取陽光堅強,但是同時可以允許自己失敗和頹廢,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格。

⭐️更多心理療愈文,可以參考我的學習經驗:

10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關於抑鬱,那些我只敢寫在日記本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