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作者 | 未知 出處 | 網路

弗洛伊德曾經說過:人的創傷經歷,尤其是童年創傷,會影響人的一生。

每個有心理問題的人,在其童年都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創傷性體驗,特別是透過用精神分析做支撐的”房、樹、人“的畫就可以看出。

然而,有些體驗會促進你成長,有些體驗則會讓你停滯,而且就算是在過去了很多年的現在,只要類似的場景產生,就會使我們感到不舒服。

在我小時候,吃飯時經常會被爸爸懲罰,因為只有在吃飯的時候,我們才會見面。而我爸爸的懲罰方式就是不給我吃飯,讓我面壁。

慢慢地,我就形成了一種模式,就是每當我不能準時吃飯時,我都會很憤怒,那種被懲罰的羞恥感、無力感就會透過心理投射的方式再次出現在我的腦海裡。

幾年前,我和妻子經常會吵架,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吃飯,每當在吃飯的時候她提出我的一些問題,馬上就會出現童年時父親指責、羞辱我的場景,而我很容易就會和她吵起來。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童年創傷會影響到我們如今的生活、人際關係和對世界的看法。

而且,我們還會在這個過程裡,不斷重複曾經不好的體驗。

在心理學上,創傷一般是指由外界因素造成的身體或心理損害,而心理創傷就是和一些生活事件相關的一種強烈的情感反應。

每天都有不少人向我諮詢關於自信的問題,表面上看不自信來自於內向的性格、膽小的個性、害羞的想法等,但實際上很多不自信,都是來自於從小的家庭教養。期待性創傷所謂的期待性創傷,是指父母對孩子的一種期待。比如在母親懷孕的時候,期待要一個男孩子或者是要一個女孩子,而和自己期待的結果不一樣,可能就對區別對待;再比如,期待孩子可以學習成績很優秀,期待孩子可以不淘氣且很聽話等,一旦孩子不是自己期待的那樣,父母就會批評、指責、打罵,給孩子造成心理的創傷。因此,這樣的事情如果在孩子的整個童年都持續的發生,那麼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包括她對這個世界和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分離性創傷

有分理性創傷的孩子,會在內心當中非常缺乏安全感。

主要是因為養育環境的不穩定,或養育者本身的不穩定。

所謂養育者本身的不穩定,就是指養育者的情緒波動大,或沒有情緒波動,或根本不具備相對應的父母功能。

在我做心理諮詢的過程中,遇到過不少內心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他/她們要麼是小時候父母去外地打工,給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一年見不了兩次面;

要麼是因為計劃生育超生了,把孩子放到其他親親家養育,等孩子十來歲的時候才接回去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還有的是父母早年就因病或因其他原因去世的。

在孩子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生活,需要父母的愛的時候,父母卻因為種原因沒有和孩子在一起。

這樣的成長環境,會讓人持續待在安全感缺失的狀態裡,對周圍環境的變化和人際關係中的情感連結都很敏感。

為了保護自己,只能一直躲在自己的世界中,幻想著自己有多厲害,從而斷絕與他人的交流來往。

忽視性創傷

所謂的忽視性創傷,就是在我們小的時候,自己的感受、意願或聲音都沒有被真正看到,真正感受到。

很多人小時候都會經歷過這個情景,就是自己摔倒了,父母為了讓他學會堅強,叫他不要哭,說哭是一件羞愧的事。

還有就是,父母總是認為我們還是個孩子,很多自己的想法不被父母所理解,更有可能是不被父母所尊重,讓我們內心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是沒有價值的,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不自信的人。

這種創傷還會導致我們,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扮演一個很重視自己、時刻關注自己的父母角色,因為我們渴望得到別人的重視。

因此,過分渴望得到關注,其實是忽視性創傷所引起的反應。

由於人類心理保護性機制,創傷性記憶被壓制,到了意識層面以下,簡單的說,就是人會選擇性遺忘不好的事情。

但是,這些記憶卻在發揮作用,影響著當事人的行為與情緒,而且,在很多年之後,記憶有可能被喚起。

當我們知道創傷形成的原因後

第一步我們需要的是接受創傷的存在。

什麼叫接受創傷的存在?

就是接納曾經所受到過的創傷,正視這個創傷的存在,而不是否認或逃避。只有當我們接受了創傷的存在後,我們才可以進行一些修復和調整。

第二步是與過去的自己建立一個連結。

所謂的修復,不是說現在去指責父母,埋怨父母,而是跟當時的自己建立一個連結。

以一個成年人的身份,去保護那時候的自己,讓當時的那種感受能夠得到表達。

就像我問我的來訪者,如果回到當初,你看到那個小女孩,你會對她做些什麼?

她說,我會走過去抱抱她,告訴她這不是你的錯。

當那時候的感受被她說出來後,也就是跟過去的自己建立了連結。

告訴過去的自己,現在的她已經擁有足夠的力量,去保護自己了,不需再擔心被傷害而緊張、憤怒了。

第三步是阻斷創傷,選擇支援性的資源。

當你擁抱自己,跟自己建立連結後,可以透過用阻斷的方式,來讓自己做出一個新的選擇和改變。

阻斷的方式,就是尋找支援性的資源。

比如我的來訪者找的支援性資源就是她丈夫,她選擇跟丈夫坦白曾受到的傷害,並告訴丈夫,希望他能夠在她發脾氣的時候給予她一個擁抱。

當他們進行這樣的交流後,彼此之間的關係也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模式。

童年的創傷已經造成了,不管是父母有意,還是無意的過錯導致它的發生,這個事實已經無法改變。

與其說,我們去和父母和解,去原諒父母曾經所做的一切,倒不如,我們作為現在的自己,去改變曾經的自己。

24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心理測試:憑感覺選一頂遮陽帽,測你是享福還是遭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