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小時候,父母還是老師對我傳遞過一個資訊,叫做“先簡後難”,多半是指考試的時候。

他們讓我先做簡單的,難的先放著,簡單的做完了,再去一一攻克難題,這樣的話,至少不會讓那些自己會做的題被拉下。

聽起來好像蠻有道理,也的確這樣做了。後來漸漸把這個定律用到了其它地方,覺得好像也是可以的。

但如今發現,這個定律用到考試以外、好像並不是很好用,似乎很容易產生拖延問題。

回想一下,你是每天完成很多簡單的事、然後只拖延那一件最重大看上去最困難的、還是同時拖延所有事?

我想,應該是兩種情況都有很多人可以對號入座。

只拖延一件大事的,似乎相對好一些,甚至可以說,因為逃避這件大事,他會做更多小事。

不過逃避時,得有個正確的理由。如果理由是去泡茶倒水,去削水果,去剪指甲,去做一些無關緊要甚至可以不做的事,那就完全是浪費時間了。

當然,還有些人的理由會有用處一些:

比如我不想完成這個需要情節複雜故事起伏的稿子,那我就去看一章學習資料,去看一個有助學習的電影,去聽一課有用處的教材,或是去寫一個幾百上千字的隨筆或是日記。

它們相對那個大事件要輕鬆和容易許多,於是我就兜兜轉轉先做一做,假裝自己沒有閒著,假裝自己還是在努力做事。

但是,這種“先簡後難”的方式,可能導致你那大事件拖延的更久。

因為手頭上反正有事在做,那件大事就可以減少你的愧疚感和緊迫感,可以拖到最後一刻實在沒辦法了、你才會無可奈何地去面對它。

再說同時拖延所有事,那就很明顯是懶惰,是沒有行動力,沒有鬥志,沒有責任感之類的問題了。

放寬一點,不用指責來說的話,也可以說是因為沒有計劃太盲目。

因為要做的事太多,讓人混亂,所以導致不知從哪一件事入手,索性就都先放著。

如果是這種情況,那就想辦法把藉口擊破吧。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列清單,定計劃。

聽上去有點刻板幼稚,你可能會說:“活成這樣多累,我又不是小學生,我又不是工作小白,我還是拿到哪件事做哪件唄。”

如果你能這樣把所有事都做了並做好、也是可以的,怕的就是你會因為事多而想不起拿哪件,或是總拿輕的簡單的,從而散漫拖延後把大事放下或直接忘記了。

人生的確需要有“得意需盡歡”的心態,但前提是你得意嗎?假如你已經得意了,是得意到可以什麼都不用做或是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嗎?

如果不是,那我們還是先想辦法來自制自律、來完成你要做的事吧。拖延下去只會讓“得意”離你更遠,遠到你遲遲沒法“盡歡”。

那麼針對我們事情太多,不知先做什麼的問題,試著列個清單了。如果不想每天重複同樣的,你就完全可以在清單表格裡寫下一些不重複的事情。

當天必須要做的事放前面,不管是大小難易,只管輕重和必要性。這樣一目瞭然,完成一項就劃掉一項,劃掉時,其實是蠻有成就感的。

這時候,事情的大小,先後順序,重要程度,也就隨之來了。

以前我們信奉舊俗語“先簡後難”,考試時簡單的快速完成,再集中對付難題。

這樣也可以,但是有沒有想過,簡單的題即使全都做了並全對,也可能沒那幾個難題分數高。

是不是可以考慮先完成幾道難題,再輕鬆地去做簡單的呢?

完成工作或任務也一樣,把你當天必須做的,有難度的專案,提到前面來吧。

只要這件事當天能完成,並且能餘出時間處理其它當天必須做的瑣事小事,那麼就先挑那個重頭戲來處理。

在一天最開始時,完成這道難題,接下來,你會自如的去完成那些簡單的,那些簡單的,也會因此顯得更簡單,並且也少了壓力和焦慮感。

有個計劃清單,你也會有頭緒許多,也知道你到底有多少事情要去處理要去做。可以記得先難後易,先做當緊的,再做可緩的就好了。

此時清單的目的,是提醒,是警示,也像是一種玩消除的遊戲。做完一件,劃掉一件,你就會有全部劃完它們的意識和衝動。

而你那沒完沒了拖下去、或是找不到頭緒從哪裡做起的毛病,就會有所改觀和收斂的。

4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心聞 | 你的態度因何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