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絕大多數成長和成年後的困擾,源自童年時遭受的心理創傷。只有治癒童年創傷,才能徹底走出心理陰影。
現代人習慣於將個人心理問題歸因於競爭壓力,認為是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造成的。但他們往往忽略了人的心理在童年時塑造和養成,一個人成年後遇到的心理問題,往往離不開童年時的經歷。
研究顯示,絕大多數成年後的困擾,源自童年時遭受的心理創傷,比如家庭糾紛、學校霸凌。只有治癒童年創傷,才能徹底走出心理陰影。
01.童年:那些成年後難以覺知的傷害與經歷
人的自我保護機制會主動隱藏一個人經歷的童年創傷,因此,那些小時候不愉快的經歷在成年後很難被覺知。像老師訓斥、父母吵架、當眾出醜、同學排擠……這些經歷,人們或多或少都有所體驗。這些經歷造成的無法自愈的傷害,會在你的內心留下看不見的創傷和陰影。
之前微博上有個話題,#說說你受過的童年傷害改變了你什麼#,得到了8萬多人的回覆,似乎大家都對自己的童年經歷耿耿於懷:
@潘大臉_——被我媽從小罵到大可能她以為嘲諷能激勵我吧,但並不是啊。
@叮鈴鈴——我來自一個單親家庭,因為媽媽工作,只能把我鎖在屋裡。從小就只能眼巴巴地望著窗外小孩嬉戲,那種感覺真的很難受。小時候還總被人欺負,我媽工作忙拒絕聽我說任何的煩惱,於是我從小就習慣把心事憋在心裡,難受卻也沒有辦法。從小缺乏安全感,生怕被拋棄。小時候搬過很多次家,導致心理的安全感更加缺失。
@沒有煩惱的地方——從小學到高中一直在大伯家住,大伯很兇,經常喝多了打我罵我,導致我那會敏感缺乏安全感,自卑各種負面情緒,但是也讓我學會察言觀色吧,敏感的能夠感受到別人一丁點的情緒變化,直到現在也覺得自己無家可歸,感覺很孤獨。
@夢裡的玫瑰很香-——做錯事情經常被罵,從來沒有誇過我,導致我敏感缺乏安全感,自卑各種負面情緒,慢慢地我學會了察言觀色,敏感的能夠感受到別人一丁點的情緒變化……
童年陰影就像往杯子里加了一勺鹽,時間可以把它衝的越來越淡,但始終不會變甜。
02.成年:童年陰影的放大器
那些童年時的創傷,往往在成年後會導致心理障礙。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自卑、社交恐懼、缺乏安全感等等。它們都是一個人童年時被錯誤對待,在成人後所映射出的心理問題。
我們發現:大多數的童年陰影施加者都是那些處於相對的強者地位的人,比如父母、老師、親戚。對於幼小的我們來說,他們很強勢,影響著小時候的我們,更默默地影響著現在的我們的自我評價、人際關係、情緒管理、婚姻家庭以及人格成長。
“她經常壓力很大,我不知道怎麼跟她講話,我怕她隨時會打我。”
之前看真人秀《旋風孝子》,陳喬恩和母親之間的相處到處充滿著尷尬。據陳喬恩說,這是因為在小的時候,母親就一直打她,甚至會打到出血,我們也可以看到她而這也導致即使到了現在,陳喬恩也不太敢和母親說話,擔驚受怕40年。
因為母親的關係,長大後的陳喬恩,會常常感受到不安和恐懼。
你能想象嗎?一個40歲的成年人,在節目中談到自己的媽媽,還會好幾次恐慌到突然驚心回頭,確認母親是否在場。
03.現在:修正對自己的偏見
著名的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創傷經歷,特別是童年的創傷經歷,對人的一生都有重要影響。
我曾接待過的來訪者裡面,有太多類似的案例,這些人長大以後,經歷了各種生活的磋磨,覺得自己撐不住了,選擇來到諮詢室。
接觸的人越多,越發現童年創傷幾乎是所有人都經歷過的問題。很多人都認為,時間可以治好一切,但是精神上受到的傷害,給我們的痛苦,並不會因為時間消失。那些看著沒事的人,童年的痛苦只是被時間掩蓋住了而已,當再次接觸到的時候,依然還是那樣怵目驚心。
那麼父母的道歉有用嗎?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無法控制要求父母來道歉,其次,就算是父母道歉了,那麼我們就真的能夠忘記這段痛苦了嗎?
在金伯利·羅斯所著的《與內心的小孩對話:如何治癒你的童年創傷》一書中就講到了,打破對自己生活造成影響的那些認知和思維,自信,自尊,重新去改變自己才能幫你走出童年創傷。
我們能做的不是原諒、不是和解,而是釋然,然後努力地療愈自己,讓自己更有質量地生活,同時阻止這種原生家庭創傷的代際傳遞。
解決童年痛苦不僅僅是要依靠他人(諮詢師),也是要你自己成長起來,接受和承認自己的創傷,當你內心增強了能量而勇敢、誠實地面對過去,你才可能慢慢地療愈。人要先學會愛自己,才有可能讓別人愛你。
撫平曾經的創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希望你對自己有信心,實現內心的和解。像一位知友所說,「情緒就像種子破土……有種被看到的舒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