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本篇作者 | 鄭靜予

本篇編輯 | 董小姐

當值編輯 | 識無邊

今日導讀

什麼是“作”呢?簡單來說就是不獨立、一味向對方索取,在感情裡經常扮演弱者,同時又喜歡控制和改造對方,企圖讓對方成為自己理想中的“完美”伴侶,一旦失敗,就會繼續尋覓下一段關係。

今天分享的作者,就是這樣一位女性。在經歷了一段失敗的婚姻之後,她反覆地試圖尋覓心儀的伴侶,又反覆失敗,最後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當自我沒有成長起來,親密關係註定經營艱難,幸福也遙不可及。

於是她反思、行動、成長、改變,解開了自己的許多創傷性心結,也漸漸透過努力擁有了工作、愛人與被愛的能力。她相信,自己一切的彎路沒有白走,而自己終將找到幸福。

如果你正為自己的親密關係而困擾,希望她的真實經歷與感悟,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我是一名抑鬱症患者,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抑鬱與親密關係這個話題。

曾經,我在感情裡很“作”

曾經的我,有些怨恨與自戀,我排斥親密關係,正常的兩性社交幾乎沒有,看著其他男女自然順利的交往,我常常很是妒忌,但也無能為力,偶爾有個異性想與我說話,我竟然吞吞吐吐說不出話來,緊張地不知所措,此時反而是姐妹們出來救場,而我只能呆立在邊上,越發產生自卑感。久而久之,我將更多精力投入在學業上,取得了很多的獎項與成績,唯獨迴避與異性溝通。

後來,我被動地選擇閃婚、生子,一切像是沒有經過腦子就做出的行為。這可以說是為了完成生育的任務吧,也可以說是為了像別人一樣正常的生活。

因為像我這樣明顯缺少正常社會溝通功能、自閉的人,難免遭遇鄰居們的議論紛紛,在越閉塞的小地方,人們的偏見與眼光更厲害,像是把無形殺人的刀一樣,這種承受異樣眼光的羞恥感,讓我更加自閉,甚至產生了見到人群就想躲起來的恐懼感。

加上我從小在偏僻農村生存,根本不瞭解親密關係的經營,不僅需要智慧,還需要穩定的性格和情緒的基礎,才能承受親密關係帶來的壓力。

於是,很自然的,我那短暫的婚姻以失敗告終,在婚姻失敗後,我有過一些很短暫的親密關係,但總是無疾而終。其中的根本原因大概是,我總是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恐懼親密關係的心理,並且,總是有莫名的強烈的低自尊與低價值感,當時,我並不瞭解這些情緒其實是自己內心的投射,我總以為是對方看不起自己。

我習慣反覆地進入某段親密關係,我以為換個人便可以順利牽手一生,一旦感情遭遇了失敗,我會認為那一定是對方不夠好,我對於完美伴侶的執念追求,近乎於強迫。

現在回過頭來看,我才發現抑鬱症讓我在親密關係裡處於很“作”的狀態,甚至無法建立深度的親密關係,我會刻意將對方推開,企圖用自己的意志去改造對方,婚後不幸福也是必然的,我也因此悲觀怨恨自毀過。

當我發現自己越走越遠了,便開始慢慢重新迴歸現實,慢慢去覺醒自己靈魂暗夜裡的血與淚。

後來,我幡然醒悟了

和大家講個故事吧,從前有個女人,她與親密的人生活很多年後,發現對方同時與另一個女人交往著,並且保持同樣親密的關係,她瞬間就崩潰了,想到了自殺,但是她沒有那麼做。

後來她意識到,即使那個人不在自己身邊了,但她仍然擁有愛的能力,她並沒有失去什麼,反而是男人失去了一個愛他的女人。而她即使在那樣的欺騙關係裡,依然感受到了愛,因為不管那個男人是不是真的愛她,她感受到的愛是真實的,而這份愛究竟來自哪裡呢?答案很明顯,來自她自己。

我透過這個故事學習到了女性自愛力的強大,這個女主人公的精神也十分值得我學習,她並沒有真的殺死自己,她將自己愛的能力做了昇華,變成了大愛,去幫助跟她一樣在感情裡受創傷還沒走出來的人。

我最近在學習的一個情感心理音訊的創辦者,也是一位談了很多年戀愛、在即將走入婚姻之際、卻慘遭男友背棄的女性,她傷心地想要挽回,卻也明白了感情的事情無法強求的道理。

失戀之後,她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怨恨和沉浸在抑鬱中自暴自棄、無法自拔,而是重新開始,提升自己,她後來成為了一名情感專家,創辦公司,幫助更多感情受挫的女性重拾生活的信心。甚至,她的前男友後來看到她的改變,竟然重新回來找她了。

在自我成長階段,她結合原生家庭的創傷,全面分析自己的親密關係問題。她說到在原生家庭裡缺愛的女孩,在親密關係裡容易處於低能量的狀態,喜歡控制對方、向對方索取情緒價值、在感情裡扮演弱者或是需要被照顧的角色。而這也恰恰是她需要成長的一面,在親密關係裡,她就像是個孩子,需要對方照顧自己,而且永遠不滿足,無法展現獨立有魅力的一面。

當我聽到這裡,才發現自己何嘗不也是這樣的角色啊。我有很作的心態,在面對親密關係時,我同樣也很容易有低價值感,正是因為我渴望改造對方,所以我總是吸引“渣男”。我常常在母親面前抱怨對方沒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卻不曾全面看待自己給對方提供了什麼價值。

我終於幡然醒悟了。

抑鬱的人,更需要在親密關係中修行

《心靈易經》裡曾說:受害者,同時也是加害者。

很多人走進親密關係之後,會慢慢呈現出他原生家庭的面目,即他與父母早年相處受到的創傷性事件,會在親密關係裡逐漸顯現出來,從而讓自己的缺點完全暴露在對方面前。不僅如此,他還會將這種缺點投射給對方,甚至當他越是指責抱怨,就會越將一個原本足夠好的伴侶,推向他早年經歷創傷體驗的父母的模樣。

比如,如果女孩早年經歷過父親暴力對待母親的事件,那麼當她找尋親密關係時,便容易進入一段有暴力傾向的感情,她會錯誤地待在原生家庭的環境裡,認為熟悉的才是安全的、才是屬於自己的。這就是“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來治癒”這句話的由來。

縱觀如今社會導致伴侶分開的原因,除了外界的環境生活壓力,更多的是由於人們無法產生對於伴侶的抑鬱情緒的同理心。

有人說,伴侶可以治癒另一半的原生家庭創傷,溫暖的親密關係確實可以做到,但如果雙方都帶著創傷,那麼當兩個創傷體撞到一起,必將產生更多的創傷,這樣的親密關係除非雙方共同願意成長,對彼此有足夠的共情力忍耐力,否則,很難走到好的方向去。

這段時間的學習,也讓我對於經營親密關係產生了很多自己的理解。抑鬱症患者相較於普通人,更需要去成長自己,讓自己成長為那個強大的、值得被愛的個體。

我也在不斷反思自己,當我抑鬱後,我真的退行成一個孩子了,不但沒有獨立的能力,還需要對方照顧,誰也受不了一個大人那樣處處依附於自己、沒有生存能力和主見吧!

如今,我解開了自己的許多創傷性心結,也漸漸從依賴藥物裡走了出來,擁有了工作、愛人與被愛的能力。我分享自己的成長經驗給大家,是希望可以幫助更多人處理好親密關係,我相信,自己一切的彎路沒有白走,願我們都能成為既有愛人能力、又有被愛能力的強者,相信到那時,我們的抑鬱也能真正的不藥而癒。

感恩生命中每一種賜予,包括抑鬱。願穿越過靈魂是暗夜以後,我們都可以做真正幸福的人。

- end -

11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全面解析自閉症孩子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