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 顧亞亮
在生活中我們通常會看到,自己、家人或者是朋友,會出現不明原因的提心吊膽、緊張不安、顯著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肌肉緊張、運動性不安等症狀。
我們能夠認識到這些擔憂是過度的、恰當的,並且對自己的焦慮狀況有自知之明。
我們知道自己有焦慮的感受,有焦慮症,但我們不能控制,並常因難以忍受而感到痛苦,病症不定趨於波動或成為慢性心理障礙。
我們可能常常因自主神經症狀就診於綜合醫院,進行過不少的檢查和治療(儘管我們知道擔憂是多餘的,但可能仍然會喜歡到處檢查)。
這種情況下,通常是患上了廣泛性焦慮的心理障礙。
焦慮是人的本能,但焦慮過度就會讓人內耗,內耗過多就會產生神經質症。就像那核反應堆,如果有焦慮症,當做一件事情時,會追求完美,要做很多內耗,複雜了就會爆炸。然而,產生有效結果的實際行動太少了,想法太多,然後就變得焦慮。
焦慮時間長了,就會產生強迫感。但這一類人有個特點:生存欲更強,沒有太大的危險,可能生活質量不算高,但能創造一個比較完美的結果,但美中不足的是效率可能太低。
廣泛性焦慮可以造成很多心理和身體的症狀,比如面容憔悴、血壓升高、心率增快、指端震顫等,在某種程度上和抑鬱症有相同的病因。
通常來說,焦慮患病率在4.1%到6%之間,人群特別普遍,四十五歲到五十歲比例高,女性是男性的兩倍,如果患上焦慮症一般是十年以上,這都是常見的。
慢性焦慮患者,年齡在三十五歲到四十五歲再到五十五歲,正好是社會負擔較重的年齡段。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原因在於女性創造物質財富精力會相對弱一些,並且一般懷孕兩次的話,女性就會有更多擔心和焦慮。
另外,親子關係中的問題,包括焦慮的母親、缺席的父親、有問題的孩子,一般都是母親會更焦慮一些。
就生理心理兩個方面來解釋從遺傳學上講,焦慮有一些遺傳的因素,Ta的神經遞質不能發生變化。
心理學中,行為主義派認為焦慮是對環境刺激的條件反應;動力學派認為焦慮原因是內在的心理衝突被童年潛意識啟用;臨床焦慮症患者中,往往有應激生活事件的經歷,比如離婚、配偶死亡,這方面患者比率較高。
從前,我們就焦慮一件事情——吃飯。而當我們吃飽穿暖以後,我們擔心房子比別人差、我們擔心汽車比別人差,人們擔心這擔心那,所以,二十一世紀是焦慮的世紀。
從心理學上講,童年時期不安全的依戀關係也可能是焦慮成因之一(尤其是父母離異爭吵),有些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男孩,有的人希望是個女孩兒,還有的是我不想要孩子的時候正好懷孕了。
除此之外,奉子成婚的也特別多,很多人的婚姻都是沒有做好準備,他所有事情都計劃好了就懷孕沒有計劃好。
那麼,孩子誕生以後父母就會很焦,孩子也可能會因為不安全的依戀關係產生一些心理障礙。
很多焦慮症患者的臨床表現都是慢性泛性焦慮、反覆發作、病程呈遷延狀況、社會功能下降。
患者如果有精神性的焦慮主要會過度擔心:焦慮會令他抑鬱嗎?
我們通常稱ta為萬一先生,萬一怎麼又怎麼,ta擔心這擔心那,ta很多時候不能明確自己內心的擔心物件,而僅僅是一種提心吊膽——實際上,ta就活在提心吊膽的狀態裡面。
廣泛性焦慮患者都有哪些的臨床表現?①預期焦慮
這一類的患者總是在透支,未來事情還沒有發生,他的焦慮已經透支了,對於他們來說,緩解焦慮最好方法是有效的行動。對預期焦慮患者,在臨床診斷中,我們需要做相關的測試,比如PDQ ,從PDQ 人格特質測試中評估患者有沒有強迫性的人格特質。
②軀體性焦慮
對於這種焦慮表現我們可以舉三個例子來說明。比如有的人講課時杯子拿來拿去,但就是一直沒有喝,實際上他都不知道他的杯子在哪。再比如,有的人焦慮時會反覆抖腿,大家知道只有在交流或者思考的時候,人們才會反覆地去做抖腿一類的小動作。有的人也會出現遊走性的疼痛,就是一會這疼一會那疼。抑鬱症也有這樣的情況。
這類患者說話的時候總是噠噠噠噠噠噠,大家一般會聽到ta不帶情感的聲音。我們知道正常講話是陰陽頓挫、高低起伏的,而這類患者就好像總是不自覺地想要把事情說完,並努力一定要把事情說得很完整。而實際上,有話可說的人總是慢慢娓娓道來,不慌不忙,而結巴患者不管什麼事情,他都要說、說完了後還要反覆說。
④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這一類患者常出現比如心跳過速、噁心、胃部不適、女性月經不調、男性性功能障礙、女性性冷淡的表現,所以廣泛性焦慮合併是有疲勞、抑鬱、強迫、人格的問題。很多疾病都合併焦慮,很多這些疾病患者都可以會有人格問題——焦慮性人格。
在臨床治療中,一般要詢問很多,比如受虐、留守、與養育者過分分離等,這都可能是患上廣泛性焦慮障礙的原因,如果你省去這個詢問環節,不僅患者不知道ta為什麼會焦慮,作為心理醫生你可能也會不知道。
焦慮和抑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翻來覆去就是強迫。叔本華說過,人生就是痛苦的,慾望不滿足就焦慮,慾望滿足了就無聊,無聊就產生抑鬱,不甘心就產生強迫。從哲學上來講,焦慮、抑鬱和強迫,是人生的三大症狀,也是三大意義。沒有焦慮就沒有動力,適度的焦慮能推動人們積極向上發展,而過度的焦慮則會令人們痛苦並難以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