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著名的的精神分析師、心理學家阿德勒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觀點: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卑感,這種自卑繼續發展便會成為自卑情結,終其一生我們所追去的就是優越感。

這個觀點是否正確,不做探討。但其表達出的觀點說明了自卑在人類情感世界的普遍性。同時也說明了一個重要的事實:自卑感的形成是由眾多的系列的消極因素、經歷、事件長期作用的結果。

這就引申出了兩個問題。第一,為什麼有的人會感覺到自己有很深的自卑感,即便那些在世俗的眼光看來是屬於近似完美或完滿的一個群體,比如良好的出身;出眾的才華;靚麗的外表;成功的事業;美滿的家庭;令人羨慕的職業或收入,他們也深深的陷入了自卑的旋渦。第二,為什麼有的人不但沒有感覺到自卑感,而且非常的陽光,即便那些在世俗眼光中看來是屬於近乎社會底層的一個群體,比如拾荒者、需要社會救濟者等等。

我們的自卑究竟是如何產生的,你有思考過嗎?

自卑產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先天遺傳特質,自卑的易感性,童年期家庭的影響,早年形成的依戀關係型別等 。

一,首先,來看一個人的生活經歷如何導致一個人的自卑。

從我們每個人出生的半年後,便開始了社會性情感的發展階段。我們開始慢慢的與我們的主要看護者——主要是父母——建立情感聯結。在照護的過程中,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各種生理的、心理的需求很敏感,並且能夠及時做出恰當的迴應,則在這樣互動良好的環境中,孩子會與父母發展出安全的依戀關係。隨著孩子長大,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發展。在自我意識的發展過程中,建立了良好的安全依戀的孩子,往往會有更多的探索行為,而這恰恰能夠促進他們更早的形成自我認識,更加的樂觀、自信。

而沒能夠與父母發展出安全依戀的孩子,會發展出另外兩種關係模式。一種是會與父母之間慢慢的產生矛盾的情緒——此時孩子會顯得非常粘人、脾氣大等,害怕與父母分開、易焦慮;或者與父母之間產生疏離——父母在與不在,孩子都都沒太大反應。

安全型依戀的孩子,更加的信任他人,有更多的探索行為,更加的自信,對自我的認識也更加的積極,因為他們深信自己是可愛的,在需要的時候是可以得到及時的幫助的。然而矛盾型與疏離型的依戀關係,會更不容易信任他人,對外界更加的缺少興趣,更少的自信,對自我的認識也會更加的消極,極端的情況甚至會認為自己是不可愛的,並且不被所有人喜愛,從而陷入深深的自卑與防禦狀態。

孩子與父母所形成的依戀關係,會形成某種特定心理工作模式,用來表徵個人與這個世界的關係互動模型。因而,在我們以後的人生中,在我們需要與他人建立情感關係——無論戀愛、朋友、社會關係—時,很大程度上,我們是在重複著我們與父母的關係模式。即,擁有安全依戀的人會更加自信地與他們建立聯絡,而擁有矛盾及疏離型依戀關係的人在建立關係的過程中,會更多的缺乏自信,過多的不自信最終導致自卑。

二,其次,家庭教養方式也同樣會導致一個人形成自卑

通常較容易導致自卑性格的教養方式有兩種。一個是支配型教養方式:父母對子女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學習上嚴加管理。另外一種是專制型教養方式:父母缺少愛心或耐心,管理方式簡單粗暴。這兩種教養方式雖不太相同,但由於都存在‘專制’的成分,因此孩子在發展的過程中易形成自卑型人格。

三,還有一種就是,現實生活中過多的失敗或消極經歷逐漸累積形成了自卑感。比如長期的失業,長期的職業受挫、發展受限,過多的被社會排斥或自我排斥等。長期的困難而又複雜的生活事件不但極有可能發展出自卑,同時很可能發展出抑鬱症狀。

方法一,重新認識我們的成長經歷

我們可以嘗試透過兩種方式進行自我探索。

第一,畫‘自畫像’。可以用任何色彩和圖案完成‘自畫像’,並分享畫中的自己及所使用的顏色、圖案所代表的的含義。

第二,描繪‘我的生命線’。畫出自己從出生開始到目前的生命線;標出生命中的重要事件的年齡,並以圖案或象徵符號表達;正向的畫在上面,負向的畫在下面。並解釋其自己思想概念中的生命歷程。

透過這兩種方式,自我反思並重新整理對自我成長過程的整體看法,包括形成的態度、意見、價值觀、對外反應等。探索自己的家庭關係、從小成長的環境對自己所形成的自我認知的影響和關聯。當看到了自己對童年時期所遭受‘痛苦’的特別記憶,你應該思考,這很可能導致自己有選擇性的建構家庭關係和環境關係,主觀忽略了成長過程中的積極一面,形成了消極的自我認知和價值觀、態度。

這種主觀建構導致的偏差,影響是深遠的。一個人與他人的相處模式很多是童年期與父母的相處模式的翻版與延續。

因此,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建立一個積極、正向、穩定的自我概念是非常重要的。自我概念即自己對自己的整體看法(包括個人的態度、意見、價值觀,對外反應),自我概念是主觀建構的,是可以改變的。

方法二,從改善生活事件入手

我們可以問自己如下問題:

消極情緒、困難是何時發生的,持續了多長時間了?

自己對於解決這個問題,做了哪些努力?

此問題為何遲遲得不到解決,持續的因素是什麼?

我的周圍環境中的積極因素與支援系統?——如你自身在學習、毅力、技能、潛能等方面的優勢,讓你感覺安全的可以傾訴的朋友等。

分析了這些後,我們方可以做好計劃,採取行動,並評估效果。為進一步的改善做好準備。

如你是因為工作沒成就感,技不如人等而自卑、缺乏主見。則可以以問題為中心,積極的給自己充電,向積極的同事、朋友學習,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

如果你是因為失業,而導致情緒問題。那重新調整自己的認知與期望,儘快設法找一份工作,先穩定下來,而後開始設法學習新的技能。則你的消極自卑情緒問題,很可能很快就解決了。

如果你是在生活中,總感覺自己不如他人,比如長相、受歡迎程度低等。那首先你要堅信一點,每個人都是有價值的。恰當的做法是,多思索自己的長處,不要總是將自己的短處與他人比較,也不要總是試圖去改變它。如,假如你因為自己的出身而自卑,則你可以這樣來重新建構自己的觀念:儘管我經歷了很多困難,但我也比別人更早的成熟,更深刻的瞭解這個世界。從而使自己更珍惜現在,勇敢的奔向未來。

此外還可以透過放鬆練習緩解壓力,比如在即將到來的報告會之前,可以進行放鬆訓練——吸氣並憋一會同時分別維持從頭到腳的肌肉緊繃狀態。也可以進行系統脫敏,從一般場合訓練自己說話表達,一步步,到最後敢在最害怕場合進行說話表達。時刻想著挑戰自己,當你想逃離的時候留下來;當你想留下來的時候,走出去。不斷挑戰自己,重新認識事情的真想,重新定義內心深處的 消極信念。

自卑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然也預示著解決這個難題也需要一個過程。但只要我們努力使自己擁有強烈的改變動機,同時配合正確的方法。解決它,甚至變得更好,都是可以做到的。

9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心理學家教你三招戒掉“手機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