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如何與自閉症孩子建立社互動動,把他從自閉和孤獨中“拉”出來?(中)

前一篇文章中,我們了解到了孩子社交訓練的重要性,以及需要達到的目標,而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我們在給孩子進行社交訓練時應該遵循怎樣的原則去進行?怎樣才能讓訓練更有效果?

上一篇文章:

如何與自閉症孩子建立社互動動,把他從自閉和孤獨中“拉”出來?(上)

社交訓練的原則

科學性

我們不能憑空去設定孩子的訓練目標,不能盲目地期望孩子一下子具備各種能力。我們應根據發展心理學中有關兒童社會交往發展的規律,評估患兒實際能力,從他目前新達到的能力開始由淺入深地設計和實施社互動動遊戲和活動。

一刻也不閒著

盡一切可能,不讓自閉症兒童獨自閒(忙)著,也就是不能讓患兒有機會處在自己一個人的狀態之中。當孩子獨處時,他們多半是在進行著一些刻板的侷限的活動,也許很安靜,但卻是自閉狀態。必須儘可能予以終止。但是如果孩子是在進行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例如繪畫、寫字、擺積木等,則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接納,但是也不可讓他沉迷其中。

如果可能,孩子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前,除去訓練計劃中的特定訓練活動,其他時間應確保孩子總是處於與他人(家長、老師、同齡人等)的一對一、面對面的交流互動中,這就能保證干預達到最高強度。

隨時隨地

社交訓練融入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跟小孩發生接觸了,就可以進行社交訓練,包括吃東西、玩耍、取物、散步、購物、做家務或其他事情。無論患兒是否合作,家長都要想方設法和孩子發生聯絡,包括各種的模仿、跟隨、吸引、挑戰、設定障礙。

快樂有趣

用盡一切辦法,使孩子覺得跟父母的互動是快樂有趣的。社交訓練的過程必須強調"無快樂、不康復"這樣一條準則,孩子應是基本快樂的,父母也需要快樂,只有這樣才不會偏離訓練的初衷,才會讓孩子願意配合,讓家長可以堅持。如果滿眼就是孩子哭鬧、父母心煩,那是不可能長期訓練下去的。

充分利用需求

不要包辦孩子的生理需求和活動,不要對孩子照顧得太周到,以免扼殺孩子的自主需求,甚至還應額外“製造"需求。例如將孩子喜歡的物品放在他知道或看到但拿不到的地方,讓孩子想吃、想喝、想玩,孩子不能輕易得到但感到焦急,這時候就更容易主動提出需求,產生了與人交往的機會。這時家長要裝作不明白孩子的意思,繼續製造出更多的交流機會,不要“聰明”地立即滿足;逐漸地讓這樣的交流需要雙方來回互動更多個回合才能完成,就能充分利用交流的機會,設計更多的社交訓練。

精心設計

根據孩子的興趣,想方設法創造社互動動機會;珍視孩子始動的每一個互動訊號,絕對保證這個交流訊號得到恰當的迴應;製造各種生理和心理型別的"飢餓”,讓孩子有提出要求的機會,從而始動一次互動交流過程;刻意"折騰",將一個簡單的生理需求或行為動作演化為有多個回合的互動交流活動。

在進行社會交往訓練中,訓練師和家長要注意刻意設計具有社會交往性質的活動。

一項活動是否具有社會交往性質取決於這項活動是否包括有:

合作性、幫助性、競爭性、分享性、參與性、輪流性、規則性、情感性、描述性等元素。

那些單個人獨自就可以完成的活動,例如看書、畫畫、擺積木、玩弄物品往往就沒有互動性(當然如果加以利用,也可以有互動性)。

而例如捉迷藏、拋接球、下棋、打牌、錘子剪刀布、丟手絹、紅燈綠燈亮、分果果等遊戲就有較好的互動性。

早期的交往互動活動主要是指父母與孩子一對一、面對面的活動,之後可以逐漸增加其他兒童,或者在小組或團隊中開展交往活動。

無聲勝有聲

因為孩子的重要特點就是不懂得使用目光、表情、手勢、動作等非言語交流的手段,所以社交訓練更應該強調這些內容。在與孩子的互動時,不一定都需要說話,相反則更應該多用動作,並且表情豐富、真實而略帶誇張,使孩子不得不注意、關注並學習我們的非言語交流方式。在與孩子進行互動時,我們應首先使用眼神、表情、動作等交流方式,最後才使用語言。儘管語言是我們很重視的能力之一,但我們並不特別強調單純語言的獲得,家長若在訓練中用到語言,也應使用抑揚頓挫的語調和誇張的語氣。

用眼神交流:

家長要時刻耐心地等待著孩子的目光與你接觸的瞬間,並立即做出反應;引導孩子每次與人交流時都要有目光對視。

用表情交流:

面對孩子的需求時,先不作出應答,而是用表情作答,例如用微笑表示同意讚許,用皺眉表示反對,從而起到表情導引的作用。

用動作交流:

面對孩子的需求時,先不作出應答,而是用動作作答,例如用點頭表示同意,用搖頭表示不同意,用食指指向物品,用頭部的轉向表示方向,等等。

最後才用語言交流(尤其對於有語言的自閉症兒童):

將語言放在交流方式的最後是有一定含義的。儘管語言是家長關注的重點,但是我們卻不能將語言訓練放在首位,尤其是對部分語言相對好的自閉症孩子(主要指語言過多的高功能自閉症和阿斯伯格綜合徵),語言有時可能是有害的!

而對於無語言的自閉症兒童,我們至少是要將其他形式的交流與語言交流結合起來呈現才是恰當的,必須儘量避免訓練者單純用語言和患兒交流,例如說話也不看著眼睛、居高臨下地和孩子說話、用大人才懂得的語言和孩子說話,這些都是常見的錯誤語言交流。

主動出擊,不被動應對

在家庭進行自閉症兒童的教育干預時,常見的現象是父母總是被動地跟在孩子後面處理各類行為問題,搞得焦頭爛額,筋疲力盡。這樣干預的結果顯然是不理想的。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父母或老師在主導著每天活動的內容和方式,主動設計各種社交遊戲和經歷,針對可能發生的問題行為準備完善的備選處理方案。

遵循孩子的興趣

有的時候,孩子自己的活動也是有意義的,父母可以加入進去,順著孩子的興趣展開活動,和孩子一起讀書、哼曲、搭積木,在這個過程中把上述的社交成分融入進去。

本篇文章主要講述社交訓練的幾項重要原則,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會介紹社交訓練的具體方法以及例子,讓家長對孩子的這項技能訓練有更深入的了解。

節選自《與你同行——自閉症兒童家長必讀》

-內容有刪改-

小親友“千人免費授課”公益專案第二期:尋找1000名來自星星的孩子

本次公益活動,小親友將免費為你提供:

針對孩子的一對一康復訓練:

☑由專業老師督導,跨專業團隊服務,一對一ABA干預訓練。

☑老師的專業評測和提供專業性建議。

授課物件:全國範圍內0-6歲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

具體詳情可以加小程式報名或者聯絡新增老師微信:13556182843​​​​​​​​​​​​​​​​​​​​​​​​​​​​​​​​​​​​​​​​​​​​​​​​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心理測試:測你戀愛後會不會變成傻姑娘?四款素描髮型選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