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我很正常好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美劇《捫心問診》,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尋求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就像感冒發燒去醫院就診一樣。但目前在我國,特別是一些欠發達地區,這還是一件大眾不太瞭解的事,精神衛生知識缺乏,公眾對精神疾病的知曉率、識別率、求治率偏低,人們往往會帶上有色眼鏡去看待它。

據統計,我國目前註冊精神科醫生人數不足4萬人,而心理治療師僅有區區6000人左右,缺口巨大。

敘事療法(一個後現代主義心理治療流派)有一句話很經典,適合用來一句話解釋完:“病是病,人是人,人不是病。”親,只是人生病了。

第一,

心理問題指的是人因為一些事情,心理方面出現了困擾。——找心理治療師。

第二,

精神科疾病範圍非常廣泛,不然幹嘛我們學這麼久不是。從你失眠,抽菸,打呼嚕,到強迫症、抑鬱症,甚至到兒童多動症、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等等等等……大多數需要藥物治療,有些需要配合心理治療。——找精神心理科醫生。

第三,

神經科疾病歸神經科醫生管,偏頭痛、中風、癲癇、痴呆、帕金森、脊髓炎,雖然它們也會導致一部分的精神科疾病。——找內科醫生(神經科專業方向的內科醫生)。

第四,

“性格有問題”這句話,挺傷人的親親,佛家叫“口業”,少說為慈悲啊阿彌陀佛。真的要說性格有沒有偏頗之處,要做心理評估才知道,但那也是跟地球上大多數人對比的結果而已。天才與瘋子,一線之差。更何況,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很多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更多隻是“我們不懂得溝通”。

01.何時需要去做心理諮詢?

該如何判斷什麼情況下,去心理諮詢,這個度該如何把握呢?

具體什麼情況下該去心理諮詢,看起來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是回答起來是很複雜的。每次我都喜歡用醫院和醫生舉例子,覺得這樣更加容易理解。

比如:同樣是感冒,有的人不吃藥、不打針,睡一覺就好了;有的人需要吃藥才能康復,有些人吃藥已經不管用了,必須打點滴才行。所以說很難給出一個統一答案:出現什麼情況,應該去心理諮詢。

但是這並不是意味著沒有判斷標準,判斷標準還是有的。

第一點:首先來訪者自己感覺很難受,並且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工作或者學習以及人際交往。

第二點:來訪者嘗試的所有自己以前用過的方法,都不奏效或者收效甚微。

第三點:來訪者竭力想改變現狀,然而並不是有效果。

滿足這三點就是適合心理諮詢。

02.心理有問題的人才去心理諮詢嗎?

NO!

並不是心理有問題或者有障礙以及抑鬱症康復期的來訪者才去做諮詢。

美國的心理諮詢比國內發展快至少50年,在美國常常那些迷茫者就會去心理諮詢,因為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才能更好地決定去選擇什麼樣的工作。

心理諮詢就類似於國內的推拿,沒有人覺得去被人推拿必須是身體哪兒有問題才去,去推拿的很多顧客都是感覺想放鬆自己的身體。

那麼心理諮詢也就是放鬆自己心情,得到被理解,自我認識更加清楚;對自己滿意度更高;心理諮詢的目標也是讓來訪者生活更加幸福和快樂。就像醫學中就重要環節的是預防保健而非治病。

所以,今天你保健了嗎?

7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焦慮症的自救》:你的所有焦慮,不過是源自於內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