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昨晚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北大精神科醫生:你們用焦慮養出來的娃,最後都送到我這裡了”。內容主要是徐凱文,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一個精神科醫生,也是學校心理諮詢師,臨床心理學博士講述的“空心病”的過程。他在高校除了為學生提供諮詢服務之外,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自殺預防和危機干預。

他發現,許多優秀的學生在不停追問這樣的問題:

我不知道我是誰,我不知道我到哪兒去了,我的自我在哪裡,我覺得我從來沒有來過這個世界,我過去19年、20多年的日子都好像是為別人在活著,我不知道自己是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他要講的是,不是普通的抑鬱症,是非常嚴重的新情況,他把它叫做“空心病”。“空心病”是一個比較形象的說法,也稱為“價值觀缺陷所致心理障礙”。空心病看起來像是抑鬱症,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醫院的話,一定會被診療抑鬱症,但是問題是所有的藥物都無效,電抽搐治療對空心病也沒用

空心病核心的問題是缺乏支撐其意義感和存在感的價值觀。

這個教授在北大新手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40.4%的學生認為活著人生沒有意義。

這是非常可怕的資料。中國最好的學府,最優秀的學生們,有那麼多人不知道自己活著有什麼意義,更何況其他普通的老百姓呢。

我想,自然科學、西方醫學也解答不了這個問題。也許,只有東方的哲學才能解惑。

古人常用渡河,比喻人生,渡人的不是水,而是每個人自己。

The ancients commonly used to compare across a river to life,what people was ferried by is not water,but is oneself.

河流有順水逆水,就像際遇有善緣惡緣;但船在腳下,槳在手中,是進是退,全看掌舵人如何掌控。

The flow of the river is up and down, just like good destiny and bad destiny. But the boat is under the feet and the oars are in the hands. It depends on how the person at the helm controls.

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從小就有機會發現自己活著的使命。每個人都不是白白來人間走一趟的,那麼辛苦肯定是有某種意義的,比如你是要當醫生去幫別人減輕身體痛苦的,比如你是要當老師去幫助別人開啟心智的,比如你是要來孝敬父母一生報答的,都可以,但是必須有一個答案。

作為家長,我們不僅僅要教育孩子社會文明和技能,更應該讓孩子們自己發現生存的意義,這樣他們長大以後就不會患“空心病” 了。

23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康復者自述:長達23年的強迫症,竟一朝自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