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對於一個小朋友來講,媽媽有一天情緒不好,或者家庭成員之間發生了衝突可能就是他的一次危機。當然,這些對於成年人來說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危機對一個人來講是很主觀的事情,你認為它對你的影響很大,它就是危機。因此,一個客觀的事件對於不同的人造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對有些人來講是一次危機,但是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可能就是很平常的生活。那麼,無論你認為它是危機,還是你認為它是生活,其實都沒有問題,這都是非常正常的理解和反應。

危機可能會對人在生理和心理兩個層面造成影響。

危機可能帶來的生理反應有:

1.飲食失調。飲食失調的意思是不想吃或過量的吃,或者是顯著的改變了平常吃飯的習慣,這都叫飲食失調。

2.睡眠失調。入睡困難、睡眠縮短、容易驚醒、做噩夢等都是睡眠失調。

3.身體上的反應。比如身體顫抖、手發抖、肢體發麻、。有些時候,你會感覺到身體某個部位有抖動,或者是有些麻木。有些人,還會身上起面板過敏等,這些也都是有可能的生理反應。

危機可能帶來的心理反應有:

1.第一種就是震驚。當一個事件發生的時候,很多人處在一種震驚和否認當中。大家會覺得“太意外了,太不可思議了”,完全無法想象這樣的事情居然發生在自己的身邊。震驚,其實連著一個否認的意思,就是我還不太能夠接受這件事情已經發生了。隨著這個事情的不斷確認,驚訝的情緒就會不斷的變大。

2.第二種,有可能就是害怕。我們心裡就會想,如果這件事情是真的,它既然會發生在別人的身上,也有可能發生在我的身上,所以就會出現一些擔心、恐懼的情緒。

3.第三種可能是憤怒。有人就在想,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狀況呢?原因是什麼?當發現一些原因的時候,就會覺得很生氣。憤怒和生氣是我們會有的很正常的反應。

4.第四種情緒可能是難過。有些人會感覺到很傷感、很悲傷,會覺得我們的生活真不容易呀,我們平時辛辛苦苦的打拼,付出很多,還要承受巨大的風險。而且,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又很無助,很孤單。然後會進入到一種悲傷和失落感當中,感覺到自己陷入了一種低迷的狀態之中,感覺到自己在往下沉,覺得什麼事兒都不順利,覺得自己好難過,方方面面都令人難過。這個時候就開始覺得自己有些鬱悶,有些壓抑。

5.第五種情緒是內疚。有些人就會進入到一種內疚的情緒當中。比如說,疫情期間,我在武漢有親戚,我會覺得沒有很好的關心到他。就會比較內疚。

6.第六種情緒是隔離。有些人會覺得這個意外和我沒什麼關係,它既不是因為我發生的,也影響不到我,這是一種冷漠的反應。在心理學裡面,我們把它叫做隔離,因為有些時候,你可能處理不了那麼多,你就暫時把你的反應和事件隔離開來。這種反應其實也是很正常的。

舉個例子來說,有些人一點兒小事兒很容易抓狂,但是,有一件很大事情來的時候,他反而非常的平靜。就是因為我們要在那個特別的時間,用一種極端的理性來控制自己,可以讓自己保證正常生活的節奏、秩序不被打斷,保證一些重要的事件可以得到順利的開展。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是一種極端理性的展現。這樣的好處,就是讓我們可以先去處理那些更加更加重要的事情。這其實也是一種應急狀態下的一個反應。

7.第七個有可能的情緒是敏感。就是有人可能會變得大驚小怪。剛剛我們說,有些人是冷漠,而另外一些人,就會表現的非常的緊張,非常的敏感。比如說,你覺得你的聽力會變得比以前更加敏感了;或者你可能對於光亮比較敏感,會覺得刺眼。這個時候,也許你就特別容易因為別人說一句話就感到非常難過。也許這一句話跟意外發生的事情沒什麼關係,但是你聽到之後就開始不由自主的流眼淚,不由自主的感到煩躁,感到易怒。

敏感,這也是一種很正常的反應,尤其是在事件剛發生的一兩個星期之內,很容易有一些人進入到這樣的一個狀況裡面去。

8.第八種狀態是有些人會變得突然間愛開玩笑。他們就有一點兒戲謔的態度,我們在心理學上叫做打岔。他們會用一種開玩笑的方式來談論這件事情,好像是有一些不尊重。你見到這樣的人,你也不要生他的氣,這也是一種防禦。這種防禦,其實是比冷漠的防禦還要更厲害一點。冷漠就是,我把這件事情隔開,我沒有反應,但是打岔、開玩笑就是我要往相反的方向去反應。它是更加用力的一種防禦,這種防禦方式在家庭裡面我們也會遇到,在家裡面的時候,有一些父母會發現你的孩子總是跟你有相反的反應。比如說你想要警告他,想讓他重視某件事情。但是,他卻總是跟你反著來,這個時候你就要留意了。這個時候孩子的表現就是,你施加給他的影響,已經超出他能處理的範圍了。他已經開始反著去反應了,作為家長,你就需要往回收一收了。

危機下人們會有一些生理上的反應和心理上的反應。這幾種情緒反應都是很正常的,情緒本身沒有好壞之分的。只是當你感覺到某些情緒太多、太頻繁出現,影響到了你的生活和狀態的時候,並且影響的時間太長了,我們才把它叫做情緒困擾。

所以,情緒困擾不意味著你擁有了某種情緒,而是某種情緒對你造成的影響,超過了你承受的舒適範圍,並且還在一直持續的影響,這個時候我們才叫情緒困擾,所以大家在這個概念上要有一個的釐清。

一般來說,面對危機,有幾種不同的應對方式。應對,在薩提亞模式裡面是來描述人們的防禦的,也就是我們是怎麼樣進行防禦的。那麼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如何應對危機。

01.向外界找原因:

第一種,有些人會向外界找原因: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呢?為什麼會造成這麼大的影響呢?這種應對方式充分照顧到了自己,滿足到了自己的需要,沒有看到還有別人需要照顧,忽略了周圍的情景。

02.失去自我意識

第二種就是這個人在面對危機的時候失去了自我意識,他已經沒有意識要照顧自己,他在忙著迴應危機的影響,比如說,疫情期間,過度地關注疫情的資訊、傳播疫情的資訊,或者花大量的時間去閱讀、瞭解一些相關的資訊等。這個應對方式其實就是在照顧情境和他人,沒有照顧到自己。

03.他最關心的是外界

還有些人,他最關心的是外界。比如說事件的持續發展、各種各樣的應對措施、社會各界有什麼樣的行動,他們表現出來的就是非常瞭解整個事情,聽上去很權威的樣子。這個應對方式就是充分關注到了情境,在自己和別人身上都沒有投入精力,忽視了自己的需要,也沒有看到別人有什麼樣的需求。只是看到事情的本身——就是我們所說的情境,這是第三種方式。

04.忽視這件事情

第四種,就是盡力忽視這件事情,專注於個人的精神世界之中,去做一些不相干的事兒。他對這個事情的發生,是用迴避的態度來對待,或者是隔離這件事情。

以上的這四種應對方式,都是我們在面臨壓力的時候,身體會立即產生的一種無意識的防禦方式。如果這些應對方式是有功能的,它其實是保護了大家的。我們在面臨各種各樣的危機時,無論我們使用哪一種應對方式,我們的目標都是保持穩定、保持有節奏的生活、保持平衡。所以這四種方式是每個人都有的,有的人可能是經常使用某一種方式,有的人可能就是幾種方式都會用。

這裡要說明的是,每一種應對方式都是我們在人生經歷中學習而來的,它沒有什麼好和不好的區分,就是看是不是適合你,你是不是想要一些調整,如果你覺得某種方式讓你覺得不舒服,或者某種方式已經失去了功能,它沒有辦法讓你保持穩定,保持有節奏的生活,保持平衡,那這種方式就失去功能了。如果你覺得不舒服,或者是失去功能了,你想有所調整或者改善,我會推薦你嘗試練習一致性的做法。

什麼叫一致性呢?一簡單來說,就是對自己、他人、情境都能全部的照顧到,不會顧此失彼。打個比方,我們具體到這次疫情來說,比如說我們在這次疫情面前,首先我們要能關照好自己的需要(包括身心兩個方面)。照顧好自己就是我們知道自己正在面對危機,我們承認危機給自己帶來了一些影響,然後再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善工作,幫助自己恢復到個人想要的狀態。這樣一來,我們就說我們照顧好了自己;在對他人方面,我們可以保持好奇,保持尊重,保持理解;對情境的部分,我們可以保持一種清醒的認識,保持一種適度的瞭解、合適的認識。這樣,我們就能夠更加有意識,更加有覺察,也能夠更好的保護和照顧好自己。

11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孤獨症兒童在校行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