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從國內外的孤獨症病例報道來看,在回顧孤獨症兒童的早期發育史時,許多敏感的家長及臨床醫生還是可以發現此類兒童的特殊表現,雖然不能在這一時期就確定兒童有孤獨症,但兒童每一階段都有明顯發育標誌,孤獨症譜系障礙的兒童在發育階段會有一些明顯的症狀不同於正常孩子。北大醫療腦健康專家整理權威孤獨症兒童在每個階段特殊的異常表現,詳情如下:

1~3月孤獨症兒童的早期識別

同新生兒一樣,孤獨症兒童在此階段沒有特殊或異常的表現。

· 對很大的聲音沒有反應,不會尋找聲源。

· 不注視人臉,不追視移動的人臉或物,不注視自己的手。

· 被逗引時不發聲或很少笑,不會應答媽媽的逗引。

· 俯臥時不會抬頭。

· 過於安靜,即使餓了也不會哭著表示要吃奶。

· 特別難護理,經常哭鬧且很難安撫,存在嚴重的餵養困難或睡眠問題。

4~6月孤獨症兒童的早期識別

孤獨症兒童的典型臨床表現集中在交流障礙、語言障礙及刻板行為這三大類群,而嬰兒早期的發展主要集中在運動、感知覺、手部精細動作,在社會能力及語言能力上的發展極為有限,且這一時期嬰兒的表現受自身氣質特點的影響較大,普通兒童的發展也有很大差異,故在4~6個月期間識別孤獨症兒童仍是十分困難的。當嬰兒有以下表現時請及時聯絡嬰兒的保健醫生並定期追蹤:

· 對人臉缺乏興趣,沒有目光注視或目光注視較少,而更多注意一些無生命的小物品,目光空洞、飄忽,注意力渙散。

· 看見媽媽和看見陌生人的感覺一樣,對經常照顧他(她)的人漠不關心,不能辨別熟悉人和陌生人的面孔。

· 當媽媽準備抱起他(她)和給他(她)哺乳時不會出現期待性興奮。媽媽在哺乳時,嬰兒與媽媽眼神交流較少;抱著時,他(她)身體發僵,不喜歡與大人的身體緊密接觸。

· 面對面逗引他(她)時不會笑,親吻他(她)時不會引起快樂的情緒反應,有時會用手推大人的臉,不會用“咿呀”發聲來回應別人的逗弄,面部表情變化少。

· 嬰兒特別安靜,好像不需要別人的逗弄,也不喜歡任何干擾,換尿布、洗澡等都不會哭鬧。

· 嬰兒睡眠困難,夜間易哭鬧,不易被安慰。

· 手握拳不鬆開,不會伸手抓物,拉坐時頭後仰,不會翻身,不會將頭轉向聲源,難以將物品送進口中。

· 對玩具的興趣不大,拿玩具去逗弄他(她)時很少有特別高興的表情。

· 叫他(她)名字時,反應很小,好像還不知道別人在叫自己的名字。

7~12月齡智慧發育與孤獨症識別

嬰兒在這一時期各方面能力均有很大的發展,爬行能力及獨立坐、站、扶物行走能力的出現,使嬰兒的活動範圍大大增加嬰兒對語言的理解能力逐漸提高,情感方面也在逐漸豐富,對環境的關注和對環境刺激的應答越來越多,與周圍人的互動能力也有了提高。

這一月齡的嬰兒社會適應和語言能力還很有限,孤獨症兒童的臨床特點在這一月齡中的表現也有限,不易引起家長的關注、識別。

· 各項運動發育落後,動作笨拙:7~8個月還不會坐,不會伸手拿玩具;9~10個月不會爬;12個月不會扶站,不會用拇指和食指配合捏取小東西。

· 對媽媽沒有太多的親切感,對媽媽的離去毫無反應,當媽媽回來時不會伸手要求媽媽的擁抱。

· 對陌生人沒有警覺、恐懼和躲避行為。

· 對別人呼喚自己名字的反應很少,以至於家長懷疑他(她)聽力有問題。

· 對大人說的話毫不理睬,不會按指令去做。

· 對人臉缺乏興趣,無目光對視或對視時間極短暫。

· 當家人逗弄他(她)時,他(她)很少理會,極少以笑容來應答別人的笑容,討厭讓別人親吻他(她)。

· 興趣範圍狹窄。有的嬰兒長期依戀於某種物品,這些東西都是普通嬰兒不感興趣的東西,如一個小藥瓶或一張小紙片,也有的著迷於單調、重複的事物。

· 對周圍的環境及人不在意,缺乏好奇心,表現得漠不關心。

· 拒絕食物品種的改變,難以接受新增的輔食,不喜歡咀嚼食物。

北大醫療腦健康列舉的案例中,有6個個案的家長在此階段發現了嬰兒的與眾不同之處,通過回顧性資料分析,有一些特點歸納如上。 當嬰兒出現以下異常情況時家長應給予重視,必要時要帶其到兒科或兒童保健科就診諮詢。故在此處羅列一些應引起家長重視的警示訊號。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你喜歡到哪個地方旅遊?測你未來會不會變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