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由愛德華.墨菲提出的,亦稱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作出的著名論斷,如果某項工作有多種方法,而其中有一種方法將導致事故,那麼一定有人會按這種方法去做。
墨菲定律的意義在於,警示人們在力所能及可以預料到的情形下,做出最好的選擇,最充足的準備。
用墨菲定律進行推演: 如果我們人生中一些重大的選擇,有些決定的做出,有多種結果,而其中有一種將導致最壞的結果,那麼一定有人會按這種方式去做。
從最核心的人物孩子身上說,在孩子最懵懂,最幼小的年紀,對他整個人生影響最大的童年,是否能夠得到父母足夠的愛,是否在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來哺育幼小的心靈,是否出生在一個父母恩愛的家庭裡所塑造的孩子感受愛的能力才是影響孩子最大的地方。
父母所看重的冠姓權,只是孩子的一個稱謂,在沒有社會生活的影響下,孩子是否看重還是未知。
關於“孩子跟誰姓”的熱點,在本文想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與廣大讀者朋友們,分享交流。
希望大家,不要因為我們走的太快,而忘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不要因為孩子的冠姓,而忘記了自己為什組建新的家庭,開始新的生活。
如果你真的一定要孩子跟你的性,其實遠不用這麼麻煩,現在科學技術這麼發達,人工受孕有時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一、婚姻的本質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結婚?婚姻的本質難道不是兩情相悅的男女,為了開展新的生活,而進行結合的選擇嗎。
儘管隨著時代的發展,兩者的結合被物質化了,但兩者的情感基礎依然是維繫婚姻的關鍵,這種情感的需求最終產生了婚姻的紐帶。
二、兩個人的結合在追求什麼?為什麼要組建新的家庭。兩人的結合是對新生活的嚮往,是對美好生活的祝願。是雙方為了新的生活而同舟共濟,相互扶持共畫未來的結果。
組建家庭是在寄寓攜手走完我們的一生,不論生活會遇到風雨還是陽光,我們都將一路前行的美好誓言。
三、孩子是愛的結晶,不是分離的終點。在婚姻生活的時間長河中,男女雙方的結合有一項人類延續的重要使命,也是兩情相悅愛的結晶,是體驗生命不同階段不同角色演繹的過程。
而冠姓權的產生只是一種稱謂的演化權力,在這場權力爭奪中,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不能僅憑個人好惡,引起家庭失睦,孩子的心靈受創,無法擁有正常父母陪伴的成長生活。
四、孩子跟誰姓的歷史淵源與新時代思想解放的衝突在幾千年歷史的演化中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的發展有其必然的原因。
母系社會是怎樣過渡到父系社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動物馴養讓位於畜牧業。
畜牧業成為社會生產的一個主要部門。在畜牧業中男子地位提高,並逐漸成為生活資料的主要提供者和社會生產的主要力量。婦女的生產勞動被排擠。
2、鋤耕農業讓位於犁耕農業。
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母系制時代的鋤耕為大規模的犁耕農業所代替。駕畜耕田主要是男子來承擔。
這樣,婦女在農業生產領域裡也被男子排擠出來。男子在經濟上躍居了統治地位。過去男子從事狩獵,女子從事採集和種植。在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狩獵經濟不穩固,沒有可靠保障。
女子的勞動在生產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採集和種植是穩固的,是當時人們生活的可靠保障。
因此女子在氏族中受到高度的尊敬,現在則不同了,從前從事狩獵的男子,現在無論在犁耕農業還是在畜牧業中都佔主要地位。駕畜耕田、看管放牧牲畜,這些主要的生產部門中都主要是男子。
而婦女則主要從事家庭經濟。男子的勞動就是一切,婦女的勞動是無足輕重的附屬品了。男女經濟地位的變化是導致彼此社會地位的變化,男子躍居了壟斷地位。於是原業以母系為中心的母權制氏族轉入了以父系為中心的父權制氏族。
3、婚姻和家庭關係的變化,男子要求改革繼承製度。
母系氏族公社最初是實行族外婚,組成普那路亞家族。一個氏族的男婦到另一個氏族男女中去通婚。這種婚姻所生子女是隻知其母不知其父,隨著婚姻制度的發展,在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期,群婚制是比較確定的夫妻。
男女雙方有了主要的配偶,子女不僅可以確認母親,而且基本上也可以確認父親。同樣父親也可以確認子女了。
在生產力發展的情況下,私有制出現,男子經濟力量增強。他們擁有的牲畜甚至是奴隸等財物,自然希望將來能把它傳給自己的子女(因為子婦是自己的骨肉)。
但這種想法在母系氏族社會中無法實現。按照慣例,財產必須留在本氏族,所以子婦不能繼承父親的財產。
私有制和傳統的繼承製發生了矛盾。這種矛盾怎樣解決呢?
只有透過父權制的辦法才能解決。男子們要求改變繼承製。
這種情況發展下去人們最後終於規定子女從父而不從母,妻子從夫而不再是夫從妻子。財產由子婦繼承,世系按父系計算,於是父權制氏族公社便確立了起來。
進入21世紀的新時代,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男女在生產關係的角色扮演中逐漸模糊了主權配置。
在同等的生存現狀下產生的思想變化,各方面都在影響著社會生活。
其中“孩子跟誰姓”的衝突只是思想變化的一隅之現。
五、不要因為我們走的太遠,而忘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孩子跟誰姓的“離婚”衝突是一種本末倒置的結果,我們不應該因為孩子的到來,而忘記我們為什麼組建新的家庭。
不能因為僅僅為了“姓氏”而導致了婚姻破裂,家庭分散。
六、拋棄執念,迴歸生活的本心,才能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對於“孩子跟誰姓”的爭執,我們應該放下執念,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應該時刻明白,退一步海闊天空。
家和萬事興,在生活中迴歸本心,努力過好生活,當雙方爭執不下的時候,等一等,等待孩子長大由他們自己選擇,也許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無論是什麼,不要忘記我們生活的初心“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