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概況
病例:求助者A,男,25歲。某大學三年級研究生。主訴一個月從來經常失眠、無食慾。常感到渾身無力,對任何活動和事物都不感興趣,活動水平明顯下降;同時情緒低落,憂鬱煩悶,提不起精神。總感到生活中面臨著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故認為自己活著很累,產生自殺觀念。結合SCL-90量表中抑鬱量表的較高分數,此求助者被診斷為抑鬱症。
原來一個多月以前,求助者的女友因某種原因中斷與自己長達兩年的戀愛關係。求助者本來正準備畢業後就結婚,但沒想到臨近畢業卻出了這樣的事,併為此情緒低落。本以為自己能很快解脫出來,但沒想到越陷越深,終於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以至影響了自己的學習及畢業論文工作,從而使得抑鬱情緒進一步嚴重起來。
求助者除上述表現外,對自己的問題尚有一定的自知力,也有一定的求助動機,而且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狀,因此他的抑鬱狀態主要是神經症性的,適用認知治療加以改變。
第一次治療及其分析:
諮詢師透過關注、共情及理解等技術與求助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形成一種密切合作的氣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瞭解求助者的基本情況。在下面的交談中,請注意諮詢師是如何確定具體問題,並引導求助者進行自我審查的。
諮詢師:我很理解你目前的處境,每一個與你有類似經歷的人都可能會有象你現在的感受。但是,你好象比別人陷得更深些,你覺得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情況呢?
求助者:是的,我想我在這方面的確不同於別人,也許和我的幼年經歷有關。我讀過一些弗洛伊德的書,我想我的這種狀態是我幼年戀母情結的結果。
求助者:是的,兩年來我一直很愛她,對她有很深的感情,否則我也不會象現在這樣。
諮詢師:她也很愛你嗎?
求助者:……怎麼說呢,雖然我們保持了兩年的戀愛關係,但這種關係並不象我理想中的那樣好。
諮詢師:你的意思是不是她並不象你愛她一樣愛你?
求助者:是的,實際上我們經常吵架,這兩年我們處得並不愉快。我一直擔心會出現今天這樣的事。
諮詢師:那麼這件事還有挽回的餘地嗎?
求助者:不可能了。她與另外一個人好了。而我則遠不如那個人……
諮詢師:那麼兩年以前呢?我是說你認識她以前,你是否也是現在這個樣子?
求助者:(思考一會)我想不是的。那時我很自信,生活也很充實,各方面都很好。總之和現在完全不一樣。
諮詢師:既然你在認識她之前過得很好,而和她在一起卻又不能愉快相處,那麼為什麼現在離開她你卻認為生活沒意思了呢?
求助者:這……
諮詢師:在認識她以前,你還和其他女孩來往嗎?
求助者:是的,實際上那時有很多女孩都追過我。
諮詢師:那麼為什麼現在離開她,就不能再和她們好好相處呢?
求助者:我能力不如從前了,精力也不如以前旺盛,做任何事都沒信心,怕做不好,索性就不去做,這樣也很難再和別人象以前那樣相處。
諮詢師:你這樣想是因為你目前還沒從失戀的陰影中走出來,而你一旦能從中解脫,也許你就不會象現在這樣看問題了。我的意思是如果你結束了這段你並不十分滿意的戀愛,這對你以後的生活未必就是一件壞事。
求助者:(沉默,思考)
諮詢師:退一步說,如果你們繼續相處下去,結婚成家,你是否認為那一定是個美滿的婚姻和家庭呢?
求助者:我不能肯定,但也許情況會更糟。
諮詢師:那麼,是否可以這樣認為,現在她離開你,你實際上並沒有喪失比你以後的幸福更重要的東西?
求助者:(沉默一會)我想是這樣。
[分析]透過上面的交談可以看出諮詢師所提的這些問題大都是基於可見的事實,很容易被驗證。重要的是這些問題通常都是求助者所忽略的經驗和感受。比如諮詢師問到:“她也很愛你嗎?”就是在讓求助者重新感受對方對自己的感情。這一問題進一步又換了另一種方式提出“你的意思是不是說她並不象你愛她一樣來愛你?”,這就使求助者進一步加深了對上述感受的體驗。實際上求助者的戀愛並不是他想象的那樣好,雖然他很愛自己的女友,但也因為這一點,他可能忽略了對方對自己情感的感受,或不願承認女友對自己不好。同時,由於求助者目前的抑鬱情緒,他也忽略了自己在認識女友以前的生活體驗,而實際上求助者那時生活得很好。這就需要諮詢師引導他對這些被忽略的感受和體驗重新加以認識。這就是前面所提到的自我審查技術。這一技術和提問結合起來,促使求助者去自覺思考一些他未曾注意的問題。
諮詢師在提問題、引導求助者自我審查時,應特別注意兩個問題:首先是要使談話固定在一個範圍內,討論那些易被觀察和體驗的問題,避免空洞的理論探討。比如在此例中,諮詢師與求助者之間的談話是圍繞著求助者對自己過去生活的感受,以及他對女友對他情感的體驗來進行的,這就是一個很具體的談話內容。雖然求助者認為自己的問題與“戀母情結”有關,試圖與諮詢師討論有關精神分析的一些理論,但諮詢師把握了談話的方向,及時避免了這種情況的發生。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是諮詢師應善於引導求助者對自己去思考,而不要給求助者灌輸某種思想,或告訴求助者這樣想是對的,那樣想是錯的等自己的主觀意見。認知治療的重要原則就是調動求助者自己的潛能解決自己的問題,這一點諮詢師已多次強調,它應貫穿於整個治療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