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語言的重要性

語言是我們人類有別於其他物種的特有行為,也是人類群體最重要的溝通方式之一。語言是人類教育、知識、思考和社會行為的基礎,語言使我們能與他人溝通,表達我們的感覺和需求,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關係,反饋我們收到的資訊,從而讓我們更加了解這個世界。可以說,語言是人類行為的重要基石之一。

如果一個孩子不能獲得基本的語言技能,那麼可以預見,他/她將會面對嚴重的發育和社交障礙。語言發育遲緩和語言能力障礙是自閉症的主要特徵之一,語言障礙會直接影響自閉症兒童的智力發展和社交能力,因此,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說,任何干預計劃都必須考慮如何發展他們的語言和溝通能力。

自閉症兒童的語言問題

1.1 是單純的語言問題嗎?

研究表明,約有40-70%的自閉症兒童會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相對於普通兒童1歲左右就可以出現有意義的語言,自閉症兒童開始說話的平均年齡約為3-4歲,而語言問題往往是家長最早發現的症狀,以至於很多家長對自閉症兒童的認識,往往都集中在孩子的語言發育問題上。例如,看到3歲後孩子還根本沒有功能性語言,或者一到兩歲時語言較好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反而變得沉默了,還有的孩子整天不停的重複說著讓人不理解的話語,所以許多家長帶孩子到醫院或學校求助時,首先提到的都是語言問題:希望孩子能開口,希望孩子能說話;希望孩子不要自言自語,希望孩子能與別人主動說話……而很多家長都認為只要孩子開口說話,其它的都是小事情,孩子能夠說話就是聰明的,正常的。

其實,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這是人們對自閉症兒童語言問題的認識上存在的最大誤區。我們應當瞭解,語言只是溝通的工具之一,是孩子具備認知、情感、人際交往等基本能力後,他/她用來與別人溝通的工具。認知較差的孩子語言會長期處於模仿階段,沒有認知基礎,孩子的語言無法拓寬。他們不知道要說什麼,要怎麼說;情感、感知異常的孩子語言進步緩慢,即使有語言也很難發展自主語言,因為他們不知道言語的作用,不知道為什麼要使用語言;有時候,甚至可能會出現我們訓練的孩子會叫“mama”,但卻無法聽到他/她面對母親自主深情的叫一聲“媽媽”。

1.2 自閉症兒童語言訓練的目標是什麼?

首先要明確我們語言訓練的目的,是讓孩子學會一種自我表達以及與人溝通的工具,是讓孩子學習有用的、動態的語言,我們不需要那種無意義的“語言”。

有時候,由於家長的迫切要求或康復師自身的侷限性,我們的訓練往往一味的只強調“語言”,每天的訓練內容也是圍繞“語言”。結果是半年一年孩子開口了,但認真觀察孩子,發現他只能按別人要求進行機械問答,並不會靈活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甚至沒事時口中唸唸有詞的揹著廣告,或說著我們根本聽不懂的話,這樣的結果難道是大家希望看到的嗎?

也許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我們和孩子上完一節課後,我們自己高興嗎?有令人開心的回憶嗎?如果連我們都感到很煩,很枯燥,那麼孩子又怎麼能學好?我們是否應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我們該做些什麼,孩子願意做什麼。我們教孩子要有一種“授人以漁”的態度,要讓孩子學到有用的語言。教孩子背一首《靜夜思》,還不如孩子自己會說一句“我餓了”。我們應當明白,語言是用來溝通交往的,語言訓練出發點應該是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當孩子會叫“媽媽”後,我們是每天幾十次的逼著孩子“叫我,叫我”?還是給孩子更多的關愛,誘導他發出有感情的呼喊?當下班回家進門時孩子能迎上來叫一聲“媽媽”,孩子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媽媽”這個詞語。

總之,我們的原則是明確一致的:孩子只有掌握了能用的、有用的、會用的、動態的語言,才能說孩子擁有了真正的語言能力,這也正是我們語言訓練的最終目的。

1.3 常見於自閉症兒童的語言障礙型別

1.3.1 語言發展遲緩

根據上海市兒童醫學中心完成的《2~3歲兒童詞彙和語法發展的研究》報告,在對720多名年齡在24~47個月的健康兒童調查顯示:24個月自發表達的詞彙量少於30個,30個月的男孩結構表達量少於3個、女孩結構表達量少於5個,則為語言發育遲緩;24個月自發表達的詞彙量少於50個,30個月男孩結構表達量少於5個、女孩結構表達量少於8個,則被視為語言發育遲緩可疑物件。

很多自閉症幼兒的早期語言發展都較同齡兒童慢,有一部分能力較弱的幼兒甚至終身未能發展出功能性語言來;另一些幼兒雖然有語言能力,但他們在理解和表達上只停留在基本層次,例如只能明白一些具體的物件名稱和簡單的指令,表達方面則只能做到用簡單句子向人提出要求等。還有一些幼兒會出現“鸚鵡學舌”的現象或經常重複的語句,他們說話的音調、速度和結構等方面亦可能會表現異常。這些兒童都未能有效地運用語言來與人溝通。

由於自閉症兒童的感知能力往往存在障礙,他們在接收不同感覺資訊時也可能會出現偏差;加上他們在認知上的特點(如過分注意細節、較難處理抽象概念等),以致將經驗與一些相關的聲音符號關聯起來的過程亦會出現困難,所以往往難以理解語言(聲音符號)所指的意義,形成語言理解發展上的障礙。另一方面,自閉症幼兒在語言理解上的困難會直接影響他們的表達能力,他們也較難運用語言表達一些抽象的感受和想法,加上他們的溝通意識薄弱,心智解讀能力亦欠佳,因此在表達時往往未能考慮環境的要求,或別人是否明白。這些原因綜合起來,都有可能造成自閉症兒童語言發展遲緩。

1.3.2 語言運用能力異常

一些自閉症兒童雖然能發展出與同齡兒童相若的語言能力,句子結構、文法和詞彙上也沒有很大的異常,但在語言深層意義的理解上則明顯較弱,如一些幽默語言、反語或語帶比喻等,他們都較難理解,有時甚至經過解釋也仍然未能明白。他們對於文字的理解也會出現相似的困難,以致閱讀故事時未能完全掌握其內容。此外,自閉症幼兒運用語言去溝通的能力也很有限,一些能力較弱的幼兒只能用語言要求物品,另一些則詞不達意,或未能配合情境,這些都和他們有限的理解能力有關。還有一些自閉症幼兒只顧自說自話,忽略了雙向溝通時的互相交流,未能考慮對方的感受和想法,以致很難維持話題,甚至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這些情況都屬於常見的語言運用能力異常。

1.4 與自閉症兒童語言障礙相關的其他問題

自閉症兒童與一般兒童一樣具有基本的生理需求(吃喝拉撒),也有一般兒童的基本情緒(喜怒好惡)。這些需求的滿足與情緒的表達需要透過語言與人溝通,而大多數的自閉症兒童有表達性溝通的困難,更有些自閉症兒童則全無語言有些自閉症兒童會說話,當自閉症兒童有情緒狀況卻無法用語言溝通時便會表現兩種情況:攻擊行為或其他問題行為。

1.4.1 攻擊行為

缺乏口語能力的自閉症兒童常見的問題行為是攻擊行為。一般而言,自閉症兒童的攻擊行為大都來自於憤怒或恐懼的情緒(不愉快情緒的表達),例如當自閉症兒童從事某一活動被中止,或某種要求不遂所願,或生活環境被改變,或被要求去做他不要做的事等等,他可能做出攻擊自己(自己打嘴巴、抓耳朵、敲頭、撞頭)或攻擊他人(如咬人、打人、抓人、捏人等)行為。基本上,他是以攻擊別人優先,若他不敢攻擊別人,或攻擊不了他人,便會傷害自己。攻擊行為最常見於下列情境:

(1)抗議:當自閉症兒童從事某一活動被中止(如在玩沙子);或生活儀式被改變;自我刺激行為受到阻撓;被要求去做一件他所不要做的事。

(2)生氣:某種要求不遂所願(如想開啟冰箱拿麵包吃,卻被阻止),或大人不瞭解其欲求;或生活環境被改變(如傢俱更換位置);生活習慣的改變(如原來在牆角尿尿,現在則被要求到馬桶尿尿)。

(3)反抗:被要求去做他不要做的事。

(4)恐懼反應:自閉症兒童常會有異常的恐懼,如社會性恐懼(自閉兼低智慧者常會害怕陌生人或陌生的環境);感官刺激的恐懼(害怕某種聲音、影象、光影等)。

(5)當自閉症兒童感受壓力時(如接受不適當的教學方式)可能出現哭鬧、逃離等逃避行為或發脾氣、攻擊(打自己)行為。

1.4.2 其他問題行為

自閉症兒童與人互動時大多數以表達基本需求為主,當他們無法適當表達其需求時,或者無法適當地表示:「我不要」時,便會以自己的方式(通常是行為語言)來表達。如某個孩子會用抓他媽媽的頭髮表示:「我要尿尿」,又如另一個孩子會踢打媽媽的身體表示:「我很害怕,我要回家」。此二例是用不適當的行為語言來與人溝通,我們稱之為不適當的行為。當自閉症兒童情緒狀況不佳時,也常常會出現不適當行為,有研究者曾描述自閉症兒童產生行為問題的情境:有語言的自閉症兒童當他的身體不舒服時,卻會說一些不相干的話如「汽車掉了」、「毛巾不見了」用來表示身體不舒服,然而這卻讓人誤以為他是無理取鬧;當自閉症兒童精神狀態太累時他會不停要求家長做這、做那、要這、要那,如「到外婆家」,一出門時,卻換成「要吃餅乾」,變得難以伺候;當自閉症兒童接觸新環境或新事物或陌生人時,他/她可能會重複說一些問話或廣告詞;當自閉症兒童感受環境氣氛在變時,尤其是由祥和轉為暴戾時,自閉兒會用拒絕性的語詞,如「不吃飯」、「不去幼兒園」、「不去罰站」等語詞來表示焦慮不安;當自閉症兒童情緒亢奮時,會到處跑、亂吐口水、甚至吐口水到彩色筆裡、瘋瘋癲癲地傻笑等等。

處理對策:

實際上,自閉症兒童的攻擊行為(自傷與傷人)或不適當行為都是屬於溝通缺陷的替代表達方式。解決思路是透過行為分析瞭解其行為的功能性目的,然後教導以合適的行為(功能性等值的行為)以替代不合宜的行為,適當的行為逐漸養成後,不適當的行為會自然消失;或教以正確的溝通方式(稱之為功能性溝通訓練)以表達其基本需求。

有研究認為自閉症兒童的許多問題行為是用來傳達某種資訊,如「我不知道怎麼做」「我想要坐在我的座位上」「我現在要玩具」等等。簡單的阻止這些問題行為等於阻止他們的溝通行為,並不能取得良好效果,也許這種問題行為沒有了,又會出現其他的問題行為,而如果可以找到合適的替代方式,孩子的問題行為就會明顯得到控制。該作者發現:當研究中的多位自閉症兒童學會符號溝通系統後,他們的攻擊和自傷行為明顯減少;而當自閉症兒童能充分使用語言表達需求(功能性溝通訓練)時,(如:「我不要喝水」,「我不想搭電梯」等等),其不適當的行為便消失了。如常見自閉症兒童在別人遊戲時打人,這不表示他要攻擊別人,而是想要參與遊戲;又比如有些自閉症兒童會有撞頭的行為,作者在分析的時候發現:撞頭行為常常發生在他們生氣的時候,如要吃麵包被阻止時,或正在睡覺卻被叫醒做功課時;而若此行為發生在被要求的時候,則可能是他們抗議或拒絕的表示,作者處理的方法是教導他們用合適的方式表示:「我生氣了」「我不要」「我不喜歡」等等,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33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郭美美的“殺豬刀”又磨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