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1

人人都有點小自卑

你是不是:

路上碰到熟人,不好意思打招呼,直接裝沒看見走掉。

自己做事時,不好意思麻煩別人,都是一個人默默完成。但別人求你幫忙的時候,不好意思拒絕,最後只能苦了自己。

參加飯局的時候,習慣一個人拿起手機默默玩,不敢主動與人交流。

不敢說出內心當中夢想,怕被人嘲笑。

做事時,內心總渴求別人的認可,但又害怕別人看出來。

這些都是隱性自卑的表現。

在當今這個隨便去網紅店都要打卡的時代,自信才是應該是主流。

剩下90%人,才是普通的大多數,大家只是沉默的大多說,小心翼翼的隱藏了自卑。

這種輕微的自卑,其實非常影響個人的發展。

自卑者最大的問題在於,對機會的把控能力太差。

很多人都覺得善於表達的人,才能抓住更多機會。想想自己的表達能力不太好,所以就預設自己開口也沒機會。

其實社會真相是,主動表達的人,就能抓住機會。

因為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沒有經受過多種溝通訓練。敢說,就成了獲得機會的核心分割線。

這時候主動開口,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可惜很多人,往往因為內心的小自卑,選擇不說話,讓機會白白錯過。

2

自卑背後的原理

那為什麼很多人會有這種隱性自卑的心理呢?

因為心理的封閉性和防禦性。

1)封閉性。

性格分析的基礎理論之一的大五人格理論裡,一個很重要的考量維度,就是開放性——封閉性。

開放性是指,人思考問題的時候更加開闊,喜歡從多種角度思考,對生活當中的各種變化,也吃積極擁抱的態度。

封閉性正好跟著相反,指思考的時候,總喜歡從個人自身身上找問題,對生活當中各種變化,採用被動接受的態度。

一個人的心理,如果更加偏向開放性,就會喜歡與人溝通,參與各種活動。如果更加偏向封閉性,就習慣一個獨處,默默做自己的事情。

特別注意,這裡是習慣一個人獨處,而不是喜歡一個人獨處。

因為從生理本質上來看,人就是一種群居動物,所以理論上沒有哪個人,是真正喜歡一個人獨處的。

除非就是感覺自己跟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因此跟環境保持一定距離。

這裡的格格不入,大多時候就是一種自卑,擔心自己的社交能力欠缺,無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所以選擇遠離。

心理上封閉性更強的人,另一個特點是,一旦事情出現錯誤,往往會從自身開始找問題,然後慢慢陷入自我懷疑當中。

比如,你寫一個活動的策劃方案被老闆否決了。

心理開放性好的人會想到,可能是活動不重要,或者老闆改變了主意,或者同事無法完成相應的配合活動等等。總之,會在內心裡讓別人分擔責任,最後事情就過去了,覺得無所謂。

但心理封閉性強的人就會想,是不是老闆討厭自己啊,是不是自己真的很挫啊,萬一被開除了怎麼辦啊等等,幾乎不會考慮別的可能性。

這麼想下去,就會越想越焦慮,然後犯錯越多,最後進入惡性迴圈。

這種封閉性,本質上是一種自我心理保護機制,即感覺周圍的環境不確定性很強,自己根本控制不住。萬一出現什麼不好情況,可能自己就會無辜遭殃。

所以封閉性強的人,一方面表現出,很強的自我隔離傾向,就是跟周圍儘量減少接觸。

這種心理的核心邏輯是:我不參與這些事情,那這些事情最後就不可能影響到我。

當然,這本質上一種掩耳盜鈴。

另一方面會表現出很強的焦慮感,即擔心周圍可能有什麼不好事情發生,會波及到自己。任何一點小事,都會引發一場內心戲。

所以這樣的人,看上去總是有點緊張和警惕。

總的來說就是,封閉性強的人,容易自我設限畫地為牢。

2)防禦性。

心理的防禦性是指所有人都有的心理防禦機制。在暢銷書《心靈的面具》當中有非常充分的描述。

從進化的角度來講,人和其他動物是一致的,都有很強的領地意識,即通常會待在一個讓自己感覺到比較安全地方,比如自己家裡。

但是一旦周圍開始變得不安全,人的心理防禦機制,就會迅速提升好幾個級別。

就像公司幾個人開會,本來大家只是相互交換意見,但說著說著,就開始吵起來。

實際上誰都沒有打算跟對方吵,只不過每個人表現出來的狀態,把事情激化了。

這是因為人的大腦從構成上來說,分為三層:最底層的腦幹,即爬蟲類腦,管理基本的生理功能,比如呼吸心跳什麼。中間層是腦幹,即動物類腦,管理情緒和簡單思考,最外層才是大腦皮層,即靈長類動物的腦子,這部分才負責人的意識。

三個層次的大腦,越是底層反應就越迅速。

在爭論的過程當中,只要有人先情緒激動,其他同事的大腦會迅速先感覺情緒,然後才能反應到意識層面。

所以其他同事無論主觀願不願,都會感受到明顯威脅,所以一定會展開防禦性,即也開始大嗓門說話,試圖爭奪話語權,到最後大家都會吵起來。

人面對威脅的時候,基本行為模式就兩種,一種是戰鬥,一種是逃避。

於是同事們就會出現有一兩個沉默不說話,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剩下的人都在使勁的爭,就連勸架的同事都在大聲的吼。

這實際上都是被情緒亢奮的人帶跑偏了。

所以人們常說,憤怒,往往是一種懦弱的表現。

自卑的人,恰好是防禦性很強的人。

因為他們時時刻刻都感受到各種威脅。本來只是同事之間開開玩笑,他們都會覺得自己是不是被針對了。立馬發動反擊。

這種情況多發生幾次,人緣就該被敗光了。

3

怎樣克服自卑?

一般書上提到克服心理自卑,都會說一些正念、冥想、潛意識之類的精神訓練法。

這些方法確實有用,但總體來說,操作複雜,而且效果比較一般。

我倒是透過自身摸索,嘗試出了一套方法,效果還不錯。

我曾經在珠海組織過一場千人TEDxZhuhai演講,效果還不錯,當時用的就是這個方法。

1)構建安全感。

我當時舉辦活動的時候,自己也就是個銀行小職員,一沒錢二沒人脈,也沒啥經驗,心裡是比較忐忑的。

不過我能想明白,一場活動想要舉辦成功,首先得有資金支援,但我自己肯定是沒這麼多錢的。

我那時壯著膽子向銀行領導提出舉辦這樣一場活動,理由是既能提升品牌,也能提升我們在青年使用者當中影響。

本來沒報多大希望,但領導同意了,還批准了1.5萬元預算。這筆錢在當時的珠海可以租一個不錯的地方了。

有了這筆錢打底,我心理的安全感就急速上升,因為有了錢就有了場地和小禮品,千人規模可能達不到,但幾百人肯定有了,這就可以確定,事情不可能辦砸了。

2)進行心理演練,突破自身限制性信念。

但我當時誰都不認識,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剛開始說實話心裡還是有點怵的,因為那會兒我知乎上沒有多少粉絲,也從來沒跟大佬互動過。

說到底,還是害怕被拒絕。

果然,剛開始的幾封信全都石沉大海,好在我有心理準備,繼續發。

後來就有一個大佬來詢問,具體怎麼回事,我就是按照實現預演的回答進行,大佬居然當場同意了。我當時可真高興壞了。

有了這次成功,我整個人都不一樣了,突破了自己不夠的限制性信念,再跟其他大佬聯絡的時候,就從容了很多。

3)確認周圍人的態度轉變。

在創辦TEDx活動的過程中,我其實心裡清楚,有些同事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有些雖然是支援的態度,但也僅僅就是出於好心,他們心裡並不太相信我能辦成。

不過這些事情我都不管,我就是一心想把事情辦成辦好。

但隨著事情一步步的進展,周圍的人態度就開始慢慢發生變化了。

從剛開始的看熱鬧,到後來的覺得這事兒能成,再到開始參與進來,主動提供幫忙,到最後成為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所以不要問周圍人為什麼不相信你,不肯給你機會。想要做事,肯定是自己先做出一點樣子,周圍人才會給你更多支援。

等活動圓滿結束的時候,我能明顯感覺到周圍人,對我的態度都不一樣了。

4)重複多次,夯實自信。

從那以後,銀行再舉辦大型活動,都會讓我參與其中,在他們眼中,我儼然成了活動舉辦專家。

但我自己心裡清楚那次TEDx活動成功舉辦,實在有太多運氣成分。

因此,每次組織活動,心裡還是比較虛的。

不過隨著一次次活動的成功,各種流程事項就越來越嫻熟了,自信心也就被徹底建立起來。

到現在我一年舉辦幾十場活動,基本輕鬆無壓力。就算場面突然碰見什麼特殊情況,也能從容應對。

4

總結

大部分人的自卑和自信,其實都是後天習得的。

越是順手的事情,做起來就越是自信。

因此,從小事開始,逐步積累經驗,一點一點突破自己的舒適區,自信就會逐步建立起來。

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次數多了,你就能到達,不曾夢想過的遠方。

10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焦慮症的自救:你是自己最好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