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月,連續接待了幾名青少年求助者,有心理不適的問題,也有抑鬱症的患者,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巧合,這幾位青少年心理狀態不良都是因為遭遇了創傷性事件後,沒有引起自己和周圍人的重視,及時給予危機干預,進而病情加重,嚴重影響到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對生活失去了希望。
今天,想談一談創傷性應激障礙(PTSD)。
一、什麼是創傷性應激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英文簡稱PTSD,是指一種在經歷了重大創傷性事件過後產生的生理及心理病變的應激反應障礙。一般情況下,此疾病的患者及許多其他種類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腦內杏仁核持續處於啟用警覺狀態,體內壓力激素水平長期維持在較高水平。患者體內壓力激素的持續釋放會導致個體產生情緒處理能力的偏差,嚴重時甚至出現惡劣行為偏差,或者出現人格解離現象,伴隨著肢體僵硬和失憶症狀的產生。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人因為某些重大的打擊,導致了情緒出現崩潰或者麻木的現象。
PTSD的發生與很多因素有關,這些因素主要分為家庭、社會心理因素(如性別、年齡、種族、婚姻狀況、經濟狀況、社會地位、工作狀況、受教育水平、應激性生活事件、個性特徵、防禦方式、童年期創傷、家庭暴力、戰爭、社會支援等)和生物學因素(如遺傳因素、神經內分泌因素、神經生化因素等)
PTSD最常見的心理狀態就是長期或經常性抑鬱,膽怯,暴怒等極端情緒的表達。可以說所有的負面情緒的失控都可以在PTSD患者身上找到全部或者部分的表達。其中情緒反覆無常是一種很明顯的標誌之一 。
二、PTSD的典型症狀1、創傷性再體驗症狀
主要表現為患者的思維、記憶或夢中反覆、不自主地湧現與創傷有關的情境或內容,也可出現嚴重的觸景生情反應,甚至感覺創傷性事件好像再次發生一樣。
2、迴避和麻木類症狀
主要表現為患者長期或持續性地極力迴避與創傷經歷有關的事件或情境,拒絕參加有關的活動,迴避創傷的地點或與創傷有關的人或事,有些患者甚至出現選擇性遺忘,不能回憶起與創傷有關的事件細節。
3、警覺性增高症狀
主要表現為過度警覺、驚跳反應增強,可伴有注意不集中、激惹性增高及焦慮情緒。
4、其他症狀
有些患者還可表現出濫用成癮物質、攻擊性行為、自傷或自殺行為等,這些行為往往是患者心理行為應對方式的表現。同時抑鬱症狀也是很多PTSD患者常見的伴隨症狀。
5、兒童PTSD的症狀特徵
兒童的創傷性再體驗症狀可表現為夢魘,反覆再扮演創傷性事件,玩與創傷有關的主題遊戲,面臨相關的提示時情緒激動或悲傷等;迴避症狀在兒童身上常表現為分離性焦慮、黏人、不願意離開父母;高度警覺症狀在兒童身上常表現為過度的驚跳反應、高度的警惕、注意障礙、易激惹或暴怒、難以入睡等。而且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其PTSD的表現也可能不同。
三、PTSD的危機干預1、藥物治療
治療創傷後應激障礙常應用三環類抗抑bai鬱劑和5-羥色胺再攝取劑,其治療方法、使用劑量、藥物不良反應等遵醫囑。
2、心理治療
包括:1、支援性心理治療,支援患者的心理狀態;2、學習新的應對方式,以合理的應對方式治療危機對身體、心理的損傷;3、認知行為療法,幫助患者重新認識自身的能力和可以幫助自己的社會資源,以增加信心;4、對抑鬱症狀的心理治療等;5、實施積極心理治療,鼓勵患者面對事件,表達、宣洩負面情感,幫助患者應對負面事件。除心理醫生的心理干預治療外,還要發動患者的家人和朋友對患者進行心理支援。
首先,目前對於PTSD的臨床研究表明,心理治療的效果要優於藥物治療。在心理治療中,脫敏療法是經過反覆臨床驗證的被推薦的治療方法。
在心理專業人員的幫助下,回憶較為輕微的創傷性記憶場景開始。引導患者的身心逐步適應這種創傷性記憶的反應,然後循序漸進,引導患者逐步回憶越來越強烈的創傷性經歷。
這類方法包括延長暴露治療,敘事脫敏治療等等。透過在安全的環境中反覆體驗創傷相關的內容,逐步降低心理生理的喚起水平來減輕我們的症狀。所以,如果有人出現了上述PTSD的症狀,首先可以尋求可以開展脫敏治療的專業心理諮詢師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諮詢。
其次,認知行為療法(CBT)。旨在幫你扭轉思維方式,比如很多人在創傷的時候會歸咎於自己的錯誤,那麼認知療法就會糾正這種錯誤的思維方式:這並不是你的錯,你已經盡力了。
第三,正念療法。
正念療法則是意識的一種狀態,是一種對處於當下刺激的高度的注意,也是當代心理治療中精神訓練的一種方法。舉個例子,比如正念進食,就是讓我們有意識地咀嚼和品味每一口食物;比如正念散步,就是去體會每一個動作的感受。
正念療法正是透過強調對當下的有意關注,使人們脫離原來的消極想法,更好的從負面情緒中緩解過來。隨著正念的練習進行,我們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此刻的事務上,那麼我們的“注意力”就會提高, 內心也會更加從容與穩定。
透過靜坐合一的環節,呼吸的控制,漸進的觀想設計,放鬆調節情緒,讓身體上和心理上創傷性反應趨於正常。透過提升意識,切斷頭腦中泛化的邏輯思維鏈條。而不讓自己過分的沉溺於悲傷之中不能自拔。
3、患者自我心理調節
治癒創傷後應激障礙最終要靠患者自己,在治療創傷後應激障礙的過程中,建議患者運用自己的能力,進行自我心理調節,患者不但是症狀的忍受者們更是心理障礙的治療者。
4、社會支援
讓患者在與創傷後應激障礙的鬥爭中,感到不適自己在孤軍奮戰,社會支援和幫助至關重要,患者家人應理解、幫助患者,但不過於替代、溺愛患者;同事、朋友、鄰里應理解、幫助患者、而不是嘲諷、厭惡患者。讓患者在人際和諧的氛圍中,感到溫暖和力量,這實際也是治療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組成部分。
預後
治癒創傷後應激障礙具有遷延和反覆發作的特點,是臨床症狀最嚴重、預後最差的應激相關障礙。
患治癒創傷後應激障礙後,至少有1/3的患者終生不愈,喪失勞動力,一半以上的患者會伴有物質濫用、抑鬱、各種焦慮相關障礙及其他的精神障礙。
治癒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的自殺率非常高,約為普通人的6倍。如果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約1/3的患者恢復良好,約1/3有一定程度恢復,而仍有約1/3的患者會轉為慢性病程,終生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