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全職主婦如果沒有合理的心理和行為調整,會容易產生情感波動,有焦慮和抑鬱的傾向。

01.自我認同:擺脫“弱者心態”

全職主婦是一種職業:家庭是你的事情,是工作場所,是提升的空間。

首先要對自己有足夠的認同感,是家庭需要才會成為全職太太,在這個行業裡,有很多成功的人,有很多女性即使是高知高學歷,仍然放棄了工作,全職照顧家庭和孩子。

所以,要先認同自己的身份,建立自強的心態:不是工作拋棄了我,而是我奔赴到了生活。

弱者心態是全職主婦的共同特點:老公今天看我的眼神不對,他肯定是嫌棄我沒有工作,沒有收入;孩子長大後,會跟別人說我媽媽是家庭婦女,我接受不了;公公婆婆每句話都是指桑罵槐,嘲笑我沒有工作;朋友們都瞧不起我……

弱者心態讓全職主婦自己首先打敗了自己,讓自己的地位處於了弱勢。

環境是每個人自己培養出來了,你把自己放在一個弱勢地位,時間久後,自然別人也把至於此處。

所以,擺脫弱者心態,從自我認同做起,是當全職主婦的第一步。

02.形象認同:討厭自己導致心理問題

你是不是早上起床做飯、送孩子上學、刷劇、做家務、睡覺、接孩子、做飯……

每天頭不梳、臉不洗、好看的衣服全壓箱底,上身率最高的就是睡衣,甚至接孩子逛超市都是睡衣外面穿個外套。

這樣的生活,任何一個人過,都會抑鬱的。

網路圖片

形象認同,也就是對自己外表的欣賞,是建立自信的第一步。

乾乾淨淨洗個澡,做個面膜,梳好頭髮,換身乾淨、漂亮的衣服。會感覺到新的一天開始了。

03.按時“上下班”:給自己足夠的安全感

工作的感覺,是忙碌而有規律的。但是讓人有安全感。心理學家認為:人對規律發生的事情,有足夠的安全認知。

人類是初期,以在外涉獵為生,風餐露宿,飢飽不定。慢慢進化到了農耕時期,定時的收、種,讓人更有安全感,所以這樣的生存習慣一直延續至今。

全職主婦正是因為每天待在家裡,除了忙孩子和老公外,喪失了自我的規律性,才會感覺到心裡空虛,難過,甚至是焦慮、抑鬱。這是一種心理安全感缺失的表現。

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給自己安排一天的行程規劃,定時“上下班”,其實也就是時間管理。每天按時間去做事情,製造時間緊張感和規律性。把一天的時間充實起來,所有的事情,讓自己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可以增強自己我認同和成就感。

04.找到興趣愛好:制定一個小目標

造成全職主婦的焦慮的原因主要有兩種:經濟空虛、時間空虛。

我有一個朋友,碩士研究生學歷,之前在一家知名的網路公司做運營經理,老公是一名城市規劃設計師。生完孩子後她也一直在誰能照顧孩子的問題上焦慮,一直想辭職專門陪孩子,但是一直沒有下定決心,就在孩子上小學後,她還是決定放棄工作。

剛剛辭職在家的時候,也非常接受不了,突然間就沒有了早上的雞飛狗跳,遲到困擾;沒有了今天穿哪件衣服的糾結;沒有了偷偷早下班接孩子的竊喜……所有一切,都突然間空下來,靜下來了。

她接受不了。

於是她開始了給自己的時間規劃:早上送孩子後,自己擠早高峰的地鐵去圖書館看書。

“我看著早上開館時,排隊進門的人,安靜有序地簽到、掃碼、找座位,坐下後開始學習看書,每個人都元氣滿滿,僅僅是這個環境,就讓我痴迷。”

她跟我講:圖書館的自習區,有考研的、考公務員的、考會計證、建築師證……各種各樣的人,都埋頭於書本,讓她充滿了能量。

她其實沒有像很多勵志文章中寫的那樣,自己創業掙到很多錢。她只是有了一個愛好,跟很多人在線上互動,世界變得更大,心境更廣。處理生活的各種情況,也變得遊刃有餘。

所以誰說,全職主婦,就一定要每天待在家裡?

21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國家衛健委釋出:“抑鬱症”排查,將列入高中和高校學生體檢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