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小夢
定稿:筱沐
“最新的抑鬱症研究資料表明,抑鬱症患者初次確診年齡12以前,佔2.1%,13-18歲佔35.6%,19-25歲佔34.9%,25歲以後佔24.9%”。
透過這組資料其實不難看出,抑鬱症爆發高峰是在13-18歲,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大概是初高中的學生,想來也是很心痛,以前我們總說他們是祖國的花朵。
我們要呵護祖國的花朵長大,但是最後將他們摧殘的也是我們這些說要保護他們的人,其實現在肉眼可見孩子們的壓力到底有多大。
甚至都不用等到他們上初高中,現在你看小學生甚至幼兒園的小孩都開始壓力劇增,因為本來我們那個時候的幼兒園是每天吃喝玩樂。
但是現在有的幼兒園已經在開始給小學過度了,開始在幼兒園就要教授小學的課程,看著本來該快樂的孩子們臉上都沒笑容了。這就該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最主要的內容如下:
1. 會大力宣傳防治知識
這主要是將抑鬱症的發現和治療要選傳給各個人群,讓人們有意識地去給自己檢測,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抑鬱症雖然不像其他病症一樣,有明顯的臨床表現。
但卻是最危險的一種病症,所以現在衛健委將要大力防治這種病情的發生,而最好的模式就是先宣傳相關知識,讓更多的人瞭解抑鬱症。
一般透過各種形式進行宣傳,最主要的是自媒體或者是文字形式在各大企業,還有社群等公共場合進行宣傳,這樣可以將抑鬱症防治宣傳發揮到最大的作用。
2. 排查
這個就是針對一些指定的人群進行排查,不能你說沒有你就沒有,這些人群大多是一些抑鬱症病發風險最高的人群下手,而這也是很簡單就能確定人群。
比如單從年齡段來確定就能確定一些,首先在一開始我們就新確定了青少年,學生群裡,而且還是初高中群體,因為學習壓力大這類人的抑鬱症風險大。
所以也有了將把抑鬱症排查列入到各個高中,或者是高校的體檢專案當中,然後結果將記錄下來形成檔案,和學生們的體檢結果檔案一起。
這個做法讓很多家長和學生們也是叫好,畢竟總說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但是真正做到的真沒幾個。
3. 提高發現早期患者機率,規範好治療能力
我們都知道抑鬱症也是有早期中期和晚期,其實就是抑鬱症監測的輕度中度和重度的檢測,而抑鬱症也像生理疾病一樣,早發現早治療,效果會很好,也會很容易。
但是要是發現的過晚,這樣治癒的機率不大,而且發現的晚,這些患者也容易有輕生的念頭,所以抑鬱症的早期發現很重要,所以這次也是強調了要提高發現早期患者的機率。
再有就是現在治療抑鬱症的小診所也有很多,因為抑鬱症的治療費用都不便宜,所以這就縱使一大部分抑鬱症患者並不願意去,而且再加上沒有效果更糟糕。
所以這次也強調要規範好治療的能力,要去就去正規治療機構,並且對治療醫生的能力也是有更嚴格的要求。
如何有效地預防青少年抑鬱症患病?1. 不過度施加壓力
很多家長總說:“一個小孩子能懂什麼?他們就好好學習就行了,這很簡單,很容易啊!”。但其實你經歷的每個階段都不簡單也不容易。
你是出了社會以後你會覺得上學簡單上學容易,但是他們沒有經歷過,他們現在經歷的就是對他們來說最難得,所以不要總是覺得他們簡單就施加壓力。
孩子本身都是一個個樂觀的天使,但是自從你們的一步步引導,一步步壓迫才導致孩子最終笑容越來越少,甚至會想要離開家逃離家裡。
所以青少年預防抑鬱症最主要的就是家長,家長控制好,你可以適當的給孩子一些壓力,但是絕對不能過度施加壓力,不然後果真的很嚴重。
2. 不要總是拒絕孩子的請求
這裡說到每個孩子其實在長大以後,尤其是青少年階段,他們很清楚自己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想要什麼又不能要,但是隻要他們說出口,就說明他們是真的想要。
你可以先聽聽理由,然後再決定到底要不要給,不要總是拒絕孩子,要是在常理之中的請求可以滿足,而且孩子請求你5次總要滿足孩子一次。
這樣才不會讓孩子感覺失落,好像自己什麼都不行,什麼都不可以,這樣很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並且還會導致孩子性格變得膽小。
甚至嚴重點,會導致孩子自閉,這樣的抑鬱症前兆真的是不應該是家長給孩子造成的。